肺炎疫情+兩岸關係急凍,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受嚴重影響

長期以來,臺灣農漁產品的主要外銷市場在大陸。如今大陸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加上兩岸關係急凍,島內農漁產品銷陸渠道中斷,農漁產品生計受到嚴重影響。

臺灣農產外銷產值大受衝擊

臺中市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表示,臺灣農產外銷大陸比例高,若因為疫情而無外銷,產值損失不小,而兩岸關係若持續緊張,輸陸情況也好不起來,他認為,兩岸在農產經貿上,應拋開政治性質的採購型態,建立良善且正常的供需互動,農產經貿才可長長久久。

肺炎疫情+兩岸關係急凍,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受嚴重影響

島內農產加工品

據“農委會”統計,去年臺灣外銷農產比例以大陸最多,佔22.9%,出口值達382億元(新臺幣,下同),臺中市農產外銷部分,據臺中市農業局統計,全市農產品外銷出口值平均約2億元,其中大陸佔25%,約5千萬元。

黃景建說,近期因為新型肺炎疫情擴大,臺灣農產輸陸情況開始受影響,若大陸方面疫情持續嚴峻,兩岸經貿停擺,臺灣農產外銷產值勢必大受衝擊。

“但是,肺炎疫情不過是短暫的影響因素”,黃景建表示,兩岸農產貿易的穩定性,最主要還是與兩岸情勢有關,若兩岸關係和諧,雙方的農產貿易就相對穩健。

臺灣漁業面臨最嚴峻挑戰

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兩岸漁業交易也隨之“封市”。臺灣漁會前任理事長黃一成指出,去年青斑一臺斤(約為1.2市斤)產地出場價約可賣到180元(新臺幣,下同),如今只剩100元,但養殖成本就要120至130元;龍虎斑現在一臺斤賣120至130元,但養殖成本也是這個價錢。至於較高價的龍膽石斑,從去年一臺斤250元慢慢跌到200元再跌到150至160元上下,但養殖成本就要140至150元,都已不符成本了。

肺炎疫情+兩岸關係急凍,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受嚴重影響

黃一成表示,自己從事遠洋漁業及養殖漁業多年,今年臺灣漁業所面臨的挑戰最是嚴峻。兩岸關係與大陸疫情衝擊,臺灣漁產品已很難進入。以廈門為例,今年1月27、28日左右就已關閉市場,連著福州、浙江等地也開始封市,再加上今年9月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恐不再續簽,臺灣養殖業失去“零關稅”優惠,業者真的對前景充滿憂慮。非常樂意率臺灣漁業界團體再次拜訪大陸,畢竟臺灣不能失去大陸市場,很多漁民生計都會出現問題。

韓國瑜坦言“心理壓力大”

寒流過境加上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農漁產品銷路,原本高雄市府預期蓮霧外銷將卡關,高雄市長韓國瑜5日前往產地六龜集貨場視察,發現大陸貿易商已提前恢復採購,六龜農會2月13日前也有2000箱以上的訂單,慶幸影響程度比預期輕微。

肺炎疫情+兩岸關係急凍,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受嚴重影響

高雄農業局長吳芳銘向市長韓國瑜簡報說明高雄市農產品的外銷成果,指出去年度高雄市鮮果及加工農特產品外銷量達1萬4493噸、7.4億元,果品外銷量總計共1萬586噸,相較前一年度6122公噸成長73%,其中外銷量成長率最高的就是蓮霧,去年蓮霧外銷總量達678噸,較前一年度183噸成長270%。

韓國瑜聽完簡報後,表示心情憂喜參半,喜的是去年農漁產外銷成績亮麗,但他憂心2020年開始就感受到疫情的衝擊,外銷訂單可能萎縮,“心理壓力很大”;不過仍期待2020年所有的農友跟去年一樣,內外銷農產都能賣到好價格。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