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面对一篇篇文辞华美的满分作文,除了羡慕,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吗?

可做的事情实在太多:阅读,分析,研究,比较,模仿,借鉴……满分作文,是走在前面的这些学兄学姐们留给师弟师妹的一笔最好的写作财富,置身这样的财宝间,如果我们不会欣赏,不会学习,不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财产,岂不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只要我们潜心探究,深入钻研,那么,别人的精彩,完全可以转化成我们的财富。

我们应该从满分作文中学习哪些有价值的写作知识呢?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一、关注大话题,选准小切口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规定,一类卷作文必须具备“切中题意,中心突出”的主题特征。这也就是说,任何一篇满分作文,在研究文题时,均应能够透过题干中的种种干扰,直接把握文题中隐含的真实命题目的,既不能出现审题的偏差,也不能出现意义表达上的含糊。

这样的审题,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了解考场作文重在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对人生的认知能力这两点,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联系现实人生思考作文命题,很多看起来很虚空的题目,便都可以落在实实在在的人生意义中。

也就是说,面对一道高考作文题,无论它采用何种方式命题,无论这题目是充满诗意还是朴实平常,作为考生,我们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思路往脱离现实人生的古代、未来以及编造的时空中引领,而应该立足眼下的现实,从现实中挑选能够反映主流价值观、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素材展开写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贯彻落实“切中题意,中心突出”的要求。

成功的满分佳作,无一不是关注现实人生的典范。即使他们借用古代故事演绎文字,其写作意旨,依旧指向现实生活中的某种需要强化的价值。

下面这篇福建省满分作文,就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从“免检”这一很小的切口解剖开去,写出了深度,突出了中心:

这也是一种问题

有瑕疵的才是真实的。

——题记

曾几何时,我们见过这样一则广告:画上有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头奶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旁白说着“提取优质原乳……”画面转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运作中的流水生产线上,一罐罐铁盒生产了出来,旁白说着“无菌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管理,上千道检测程序……”接着画面又转向一个个似乎很先进的设备,最后画面转为一个个母亲幸福的笑脸,旁白说“XX牌婴幼儿奶粉,国家免检产品,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广告到此为止。

所有的节目都会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到最后,因此“国家免检”就被放在广告的最后。

诚然,要获得这一称号实属不易,只有十分优秀的产品才能获得国家信任,允以免检。所以免检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问题。

有人说过一句话:干一行,毁一行。当获得了国家的信任后,为了利益,他们抛弃了良知。

好一个“国家免检”!好一个妈妈们最好的选择!当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兴高采烈地买下这些奶粉时,阴霾便笼罩在她们的头顶,若干年后,随着越来越多幼儿肾结石的病例出现,心力交瘁的母亲们终于发现头顶上的阴霾了,上面骇然写着两个字——“三鹿”

当专业人士指出三聚氰氨绝不可能通过检验的时候,母亲们愤怒了:“什么1000道检验程序?什么国家免检?”她们的怒吼也无法使他们的子女恢复健康。名叫“三鹿”的奶白色的阴霾连成一片,笼罩着整个中国。

“我们究竟该给孩子吃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一个母亲冷笑着说道,一滴眼泪滑落。

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在这场奶粉风波中,小品牌和国外品牌基本没有被波及,正是因为他们不“免检”。

在获得了免检称号后,得到的是无上的荣誉和群众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后更为丰富的利润。我们已经无力质问“这些生产商难道没有自己的孩子吗?”但在这场风波过后,我们实在应该冷静思考一番。

所谓乐极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没有问题所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种问题都来得严重。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我们还存在不足,我们会改进”,而不是“我们没有问题,请放心”。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在我们宁愿不懂这个道理。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的东西我们反而能接受。

近日,国家取消了食品类免检制度。我仿佛听见一声叹息,哀怨而悠长,令人动容……

这是十年前的一篇满分作文,今天读来依旧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当年,该考生面对的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 ”。审读这道题目,相信绝大多数考生会毫不犹豫的在空格上填上一个“爱”字,然后,他们便可以将中学阶段写过无数遍的父爱、母爱、师爱故事轻车熟路地搬到考卷中。这样写,当然并无不可,倘若考生果真拥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果真因为某种独特的爱的体验而滋生出了对生活的深度认识,那么一样可以写成优秀作文。

然而,即使大家都能立足生活,真实描绘生活中的故事,这样的选材,也因情感的过分个体化而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度关注。这位考生,跳出了熟悉的选题,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取材料,这就在选材的新颖性上占了优势。

当然,这样的优势,也存在危险性,如果考生不能巧妙选择精致的切入口,而只把文章停留在对众所周知的事件的复述上,那么,文章将毫无意义。这篇作文,大话题下,却只抓住“免检”这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展开解剖,并从中挖掘出值得全社会深思的意义,这就十分难得了。

从这一篇满分作文,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条“秘笈”:从审题立意的角度而言,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所选择的素材,要尽可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份关注,又绝不能只是罗列报刊电视上他人的话语,一定要善于从大问题中找寻到小的切入点,从他人忽略了的地方解剖。如此,文章才会因思想的深刻和见解的独特征服阅卷者。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二、抒写身边事,抒发真性情

从内容和情感表达角度看,高考一类卷要求文章具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选取“小切口”时,应尽可能围绕自己的生活选择材料,精心挑选生活中那些真正给予自己心灵触动的人、事、物、景、情、理进入作文,如此,文章内容才能摆脱凭空编造中的粗疏与空洞,情感也才能真挚动人。

踮起脚尖

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朝公路转弯处焦急的望,中巴车怎么还不来啊,都等了十多分钟了……

今天端午节,学校放了一天假,再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很累心里反而踏实,都成这样了,清华北大去不了,一般本科应该没问题吧,焦急的心情逐渐平静,每一次月考的成绩如同放电影般闪现。

“嘀嘀”,车,终于来了,人不是很多,可能是中午的缘故吧,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中巴车在山岭和平原穿梭,山上苍翠苍翠的树,路边绿油绿油的稻田,偶尔还能看到人背着药筒打药,经过一些人家的时候,看到桃树上挂满了桃子,还有李子,院子里的竹竿上挂着开水烫过的粽叶。

穿过后山的橘子林就到自己院子了,大喊一声,“妈,我回来了。”妈妈从屋里走出来,手在围裙上揩了两下,笑盈盈地接过书包。中饭有鱼,有肉,有鸡蛋,还有妈妈采的野蘑菇,妈妈一个劲地要我多吃点,我也毫不客气,肉还没咽下鱼又塞到了嘴里,最后连肉汤都泡饭吃掉了,好撑。

午休后,三点多,我又要去学校了,这次要等高考完了才能回来。妈妈给了我400块钱。“只有最后一个月了,吃好点!”

“知道了……”我拖着长音。“放心好了,我一定给您考个本科!”

我背着包,妈妈提着做好了的两个荤菜,还拎了一袋桃子和李子。

“妈,我不要了,好重!” “放在车上,又不要你背。到桃源了打个的四块钱就把你送到学校了。”

小路上我走前面,妈妈走我后面,大路上和妈妈并排走。“妈,等我考上湖南师大,我们好好在长沙玩玩。”

“考都还没考上呢!”

“妈,我到时候找到家教,就把您接到长沙来住。”

“今天车怎么还没来呢?”,我踮起脚尖,探着身子,妈妈拍打我身上的灰尘,整理我的衣领,又开始唠叨……

“嘀嘀”,终于,车来了,我挤上去,妈妈把东西递给我,然后站在那里,车门关了,风吹起妈妈的头发,裤管空荡荡的,我挥手,妈妈也挥手……

很远了,马上就要转弯了,我踮着脚尖,趴在窗户上,看到妈妈也踮着脚尖探着身子和我挥手……

从文章立意看,本文中的亲情不过是一种背景,是借以展示主人公自强自立精神的社会舞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感恩,而是对未来生活的乐观与自信。

然而,这并不是说文章中的生活可有可无。无论多么高远的立意,其载体都必须能够被读者接纳、赏识,否则,空有宏阔精深的立意,却无承荷这立意的鲜活生动的内容,立意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噱头。本文的精妙,正是在于将高远的立意隐藏到平凡的生活之中,通过生活中独特的见闻、感悟,抒写出极具个性的生活哲理。

由这点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的文字,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唯有体现出了生活,或让读者从文章中感受到生活,这样的内容,才是有意义的。任何凭空编造、脱离个体生活实际的内容,都注定没有价值。写作文,就是要学会抒写身边事,学会描绘生活本身。

写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抒情。情由心生,真实的生活感悟,才能滋生真实的情感。依旧以上文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没有改变命运的渴望,就不会有接母亲到长沙的心愿;没有对母亲的爱,就不会有结尾处“风吹起妈妈的头发,裤管空荡荡的,我挥手,妈妈也挥手”的精彩细节,文章也就无法打动读者,自然也就无从获得满分。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的一条秘笈是:写作,必须学会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不要脱离生活,盲目追求宏大叙事。行文中,要注意将情感融注到具体事件中。叙事要生活化、细节化;抒情要含蓄化、隐蔽化。做到这些,文章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自修课丨这些作文凭什么获得满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