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鹽菜,發源於武陵山區的土家族集聚區,主產於我國西南地區,在重慶黔江更是盛行,其生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開元年,川東黔州(今重慶黔江)地區盛產青菜頭。因其產的青菜頭飽滿,鮮嫩,備受商賈青睞,更是遠銷長安、洛陽等地。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鹽菜,在武陵山區又名鹽菜顛、老鹽菜,其生產工藝考究。製作時取青菜頭或兒菜的嫩葉及根肉,除去筋膜和外皮,洗淨後掛在繩子或竹竿上晾曬五至十天,陽光強烈為最佳,視菜頭、菜葉變焉程度而定,待軟而含水氣時取下,置大木盆內加鹽揉搓至出汁,然後加入花椒、八角、 桂皮等佐料拌勻,裝入膠袋用石磨、石板等重物壓緊,醃漬三到七天,取出來再曬,最後裝入壇中封好,倒匍於水缽中,發酵半個月後,即可取出食用。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鹽菜,味道鮮美,獨具特色,曾在宮庭就演繹過美麗的故事。據《周禮•天官亨人》中記載,“祭祀,共大羹” 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大羹不致五味也,鉶羹加鹽菜矣!”。在《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中,還寫到:“後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憔悴毀容,親人不識之……”。在《晉書•皇甫謐傳》中有文可讀:“ 謐 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肉為禮……”。鹽菜之所以早已被古人記述於典籍中,完全是因為鹽菜過人的自身魅力所致。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鹽菜,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也是味道獨具、纏綿幽香的萬能食材。鹽菜炒回鍋肉、鹽菜炒雞蛋、鹽菜炒臘肉末、鹽菜煮肉片湯、鹽菜煮米湯、鹽菜洋芋泥、鹽菜炒洋芋片、鹽菜豆腐湯、鹽菜燒白、鹽菜尖熗鍋面等等數不勝數,鹽菜在鄉味裡,可以和任何一款食材進行組合,是典型的“和事老”,無論和誰在一起合作,都能呈現出它獨特的味道魅力。當然,鹽菜和三線肉搭配製作成的鹹燒白,早已名揚天下,它的萬種風情在中華菜譜系中可謂是盡人皆知。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而今,土家鹽菜傳統制作工藝已進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由重慶嘗必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擁有“送飯寶貝”和“嘗必樂”等2個自主品牌,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其技藝傳承人李清華創辦的鹽菜生產企業,將土家鹽菜獨創工藝在企業內部傳授,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影響帶動廣泛,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嘗必樂”鹽菜已銷往四川、重慶、湖北、廣東、貴州等21個省(市),簽約線下代理商360家,線上銷售130家。

紀實原創:土家.鹽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