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過了兩個14天,疫情攻堅階段,家庭教育繼續輸出正當時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肄虐全國,每個人必須居家避疫,迫使每個家庭從昔日的忙碌中消頓下來,出現了以往難得的家人朝夕相處的時光。有的人說在家閒得難受,無所事事。我認為凡事互有利弊、好壞轉化。這段時間,可以把以往忽視的家庭生活教育重視起來。家庭生活教育涉及人一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內容繁多,但這幾件事家人互助共做,既改造家庭環境,又教育孩子,密切親子關係,極有價值:

挺過了兩個14天,疫情攻堅階段,家庭教育繼續輸出正當時


一是家庭防疫衛生教育

本次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雖然目前的證據表明病毒的傳播性有限,但春運、春節期間,大家免不了要去人群聚集的機場、車站、商場等公共人流眾多的場所,保護好自己及孩子很有必要。

家長要培養孩子勤洗手的習慣。手會接觸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冠狀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確的預防措施之一。孩子們洗手會不太認真,家長們要記得讓孩子使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搓手不少於 20 秒進行清洗。督促孩子合理佩戴口罩。建議少去或儘量不帶孩子去人群密集場所,避免近距離接觸任何有流感症狀的患者。如果一定要去,合理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口罩最好可以選擇N95或醫用外科口罩。

挺過了兩個14天,疫情攻堅階段,家庭教育繼續輸出正當時


二是家庭勞動教育

從清理以往顧及不上的家庭物品開始,教育孩子有序、科學地安排家庭生活環境。建議家長先讓孩子拿出一個處理方案,家人探討,讓孩子有主人翁意識與成就感。小到書架上的圖書歸類、飾物擺放,大到居室重組等,都是智力與體力結合的優秀教育活動。哈佛大學有個多年的追蹤研究,表明一個會做家務的孩子未來找到工作的機會是不會家務孩子的15倍。

三是開展食育

防疫期間,外出就餐已不可能,正是教育孩子製作食品的天賜時機。增加多人合作類食品的製作,如包餃子、烹飪複雜類食品等,讓孩子多動手,家長指導。家人間的同做同餐,家長評點、欣賞孩子餐桌上的“作品”,是一個幸福而富有意義的教育過程。民以食為天,食育對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價值無限。

挺過了兩個14天,疫情攻堅階段,家庭教育繼續輸出正當時

四是培養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是早期家庭教育中無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的參與和陪伴,可以很好的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能夠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將祖輩與自家的老物件、老照片、家書等等蒐集、歸類、整理,設計家史編寫規劃做成電子文檔,讓孩子瞭解家族史、奮鬥史、苦難史,是極有意義的家庭教育,更是對家族文化的貢獻。

挺過了兩個14天,疫情攻堅階段,家庭教育繼續輸出正當時

當然,在防疫時期居家可做的還有許多許多。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組織,生活化、個性化是其特性,是其它社會組織無法取代的。化不利為有利,就是把以往忽略的家庭生活教育功能最大化、使家庭教育功能最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