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句出唐朝詩人杜牧詩。杜氏江南春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蓋極言南朝寺廟之多。南朝由於佛法興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頗多,其後妃、公主興造寺塔之風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構築者居多,絕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在南北朝時期,天下混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更被當時的皇帝所推崇。梁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典型。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南齊時,蕭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間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502年),接受蕭寶融“禪位”,建立南梁。蕭衍奪取帝位後,勵精圖治。南梁初期,社會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但這種局勢並沒有維持下去。梁武帝安頓好江山社稷,消除種種後患之後,很快便沉溺於佛教中不能自拔。

他下令廣建寺廟,全民奉佛,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費無數錢財。座座都規模宏大,極其華麗。在他的帶動下,舉國上下爭相修造,到處都是寺院。他還下詔優待僧尼,出巨資資助各地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不僅如此,梁武帝還身體力行。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蕭衍極度迷戀佛教,反覆4次捨身寺院。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後卻餓死於內宮,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梁武帝早年無子,於是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做太子。可是後來梁武帝生了個兒子,取名蕭統,隨即被立為太子,而侄子蕭正德被改封為西豐侯。這讓蕭正德心裡憤憤不滿,加上後來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廢朝政。於是蕭正德便勾結侯景發動政變,這就是所謂的侯景之亂。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侯景原來是被鮮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齊奠基者高歡帳下征戰,屢立戰功,深受高歡欣賞倚重。但侯景為人反覆無常,並且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高歡死後,高澄想奪侯景的兵權,他就於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他有戒心,並不傾心接納,於是侯景又向蕭衍表示歸順。蕭衍很高興,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並派軍接應。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為人,一句話成了讖語:“亂事就要來了。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後來,蕭衍與高澄講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東魏為條件。侯景得知後,以誅殺朝中弄權的朱異為藉口,發動叛亂。叛軍長驅直入,最後兵臨建康、圍困臺城,本來蕭衍已經號召各地軍馬馳援,但由於各路援軍心志各異,在幾次作戰不利後就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於是叛軍得以繼續圍攻臺城。而守衛城門的蕭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開城把叛軍放入,臺城淪陷。侯景帶著五百甲士去見蕭衍,發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對話:

蕭衍見侯景來,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裡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這時害怕得汗流滿面,竟不知道怎麼回答。旁邊的部下替他說:“臣景的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殺了,現在只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道:“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十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最後,蕭衍安慰他說:“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侯景答應。

見過蕭衍後,侯景對身邊的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這次見蕭衍竟然有點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其實,侯景一是作亂心虛,二是蕭衍本來也是戰場勇將,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當時迷信思想嚴重,認為天子都是神靈下凡。還有蕭衍信佛後,看清權勢,他的鎮靜無疑更讓侯景心虛。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梁武帝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宮裡,被侯景囚禁於臺城淨居殿。不許任何人接近。剛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顏值,後來連粗糧也不給他送了。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蕭衍躺在臺城皇宮淨居殿,嘴裡發苦,索要蜂蜜不得,在發出了兩聲”嗬!嗬!”(表示驚訝)的聲音後,便在飢渴交加中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同年十一月,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和尚皇帝的奇葩死法

一朝君王竟被活活餓死,這下場可謂是悽慘之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