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守國門——馮子材

當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甚至敵我雙方實力差距很大的時候,仍然敢於站出來,不顧自己生死抗擊敵軍的人,值得後人尊敬銘記。抗金的岳飛如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如是,老來守國門的馮子材也是這樣。

嘉慶二十三年馮子材在廣東欽州降生,因為父母早逝,馮子材與祖母、兄長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的生活。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馮子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接觸各項工作貼補家用,稍長之後開始學習拳腳功夫謀求生計,為他日後領兵作戰打下基礎。

道光二十八年,因為運送的貨物被天地會搶奪,馮子材怒而加入清軍。此後多次在鎮壓反清勢力,諸如天地會、太平軍等各項戰爭中立下大功。一直到光緒年間,馮子材才稱病求退。

老將守國門——馮子材

光緒九年,中國與法國始終難以在越南問題上達成一致,法國出兵進攻,中法戰爭爆發。鑑於法國想將越南收入掌中,將越南徹底變成自己的殖民地,而清廷不願意放棄這個附屬國,兩者遲早都有一戰。

清廷一方也做了準備,可與法國先進的軍火兵器相比,清軍實在落後太多,所以清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

危機之時,當時已經年近七旬的馮子材被重新啟用,讓他督辦團練,光緒十一年馮子材投入到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率軍開拔,趕赴廣西門戶鎮南關。在馮子材到之前,鎮南關已經被法軍拿下。只是因為當時後續軍備糧草沒有跟上,所以法軍暫時撤退,遲早會捲土重來。

老將守國門——馮子材

馮子材趕到鎮南關的時候,這座廣西門戶已經被法軍大炮轟開,關門炸燬。在戰局完全對己方不利的情況下,馮子材下達“保關克諒”的戰略方針,率人在關隘前依據地形構築堅固防禦。就這樣一道長1.5公里、高7尺、寬4尺的土石長牆成為鎮南關新的堡壘。

光緒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法軍大舉出動,再次向鎮南關進攻。在法軍主力炮火的轟擊下,三座堡壘被摧毀。法軍在炮火的掩護下,猛攻長牆,企圖迅速攻克鎮南關。

馮子材如此危境,仍然率兵頑強抵抗,並數次動員士兵,表示與鎮南關共存亡的決心。在成功保衛住長牆的情況下,馮子材身先士卒,率領士兵越關而出與法軍進行白刃戰。

老將守國門——馮子材

出軍之前,馮子材下令不論是將士還是士兵,但凡有後退者殺無赦。如此一來清軍不顧生死與法軍奮起拼搏,又有後方支援部隊切斷法軍糧草運輸線,最終使得馮子材贏得了鎮南關保衛戰的勝利。

鎮南關大捷是中法戰爭中一次罕見的巨大勝利,這場大捷影響深遠,甚至在遙遠的法國也颳起了一道颶風。

當時始終主張擴張殖民地,搜刮原料開闊市場的法國總理茹費理因為法軍在鎮南關的失敗而引咎辭職。茹費理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曆任總理中任期第二長的人,如果不是鎮南關的巨大失敗,也許他將超越任期最長的克里蒙梭。


在這場戰爭之後,茹費理再沒有站起來,以至於臨死之前說出“是那些中國人毀了我的一生”的話來。

年僅七旬的老將馮子材,在中法戰爭做出巨大貢獻,值得後人稱讚敬佩。可惜的是鎮南關大捷無法改變整個中法戰爭局面,最後清廷還是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承認了法國在越南的主人翁地位,此後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