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鎮南關大捷是中法戰爭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消息傳至巴黎,導致茹費理內閣倒臺。鎮南關大捷的指揮官馮子材老當益壯,身先士卒,顯示出高超的用兵藝術。然而,中法戰爭從1883年12月正式開始,直到1885年正月初三日清廷才正式下旨重新啟用馮子材,其中原因何在?清廷為何啟用年近70歲的萃帥馮子材,難道大清無人了?清廷為何不在戰爭一開始就啟用馮子材,卻要等到戰事節節敗退,戰爭末端才啟用馮老將軍?真相是什麼?“縱橫國史”認為真相只有四個字,下面帶你回顧這個過程,探尋年近70的馮子材重新被啟用的真相。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在中法戰爭中,清廷重新啟用馮子材的過程暗含了清廷朝野內外各派系權力的明爭暗鬥。中法戰爭時,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但掌握清政府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卻一意主和,而清朝最高決策機構舉棋不定,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卻又再三訓令清軍不得主動向法軍出擊,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侵略越南卻又企圖通過談判或第三國的調停達成妥協。自1862年清廷授予馮子材廣西提督一職至1883年7月(中法戰爭前夕)他正式卸職的20餘年裡,馮子材在上述勢力中兩邊不討喜,在天下督撫半出湘淮的晚清,馮子材既不是湘系實力派系統人物,又不是掌權派淮系門生故吏或舊部將領,他出身綠營,但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綠營的表現表明它不再是清廷可倚仗廷柱。馮子材只是一個以軍功起家的實力派人物,兼之個人生性耿直,多次秉公彈劾屬湘淮兩繫系統、在廣西任軍政要職的徐延旭(徐在任廣西太平知府時被馮彈劾)、趙沃(趙平叛失利卻假冒戰功被馮彈劾)等人,得罪了系出湘、淮的兩廣一把手劉長佑、黃桂蘭和張樹聲等地方疆吏,受人排擠,尤其是在1882年清廷下旨任命馮的老對頭徐延旭出任廣西布政使,後升任廣西邊防督辦和廣西巡撫,更是有指揮廣西提督之權,徐已凌駕於馮之上,馮子材不得已於1883年正月和五月稱病辭去幹了20餘年的廣西提督一職(黃桂蘭接任廣西提督一職),避禍回欽州老家頤養天年。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1883年年底中法戰爭正式爆發,法軍揚言侵犯廣東,清廷下旨馮子材辦理地方團練,但並不打算重用他。1884年2月鄧承修提議朝廷啟用馮子材協助兩廣總督張樹聲帥軍駐南寧督辦廣西后路,清廷則因北寧戰敗,下旨啟用馮子材赴關外接統時任廣西提督的黃桂蘭所部,要求馮“力籌戰守”事宜,卻沒有給馮實際官職。兩廣總督張樹聲把朝廷的意旨傳給馮子材,遭到婉拒。

為何馮子材會在國難當頭婉拒朝廷的任命?原因一方面是馮子材仍不知清廷會如何處置對北寧戰敗負有責任的黃桂蘭、徐延旭、趙沃和張樹聲等人,若馮接任,則這些對頭的職位均比他高,即使同級,也會對馮產生非常大的性命威脅(隨便把戰敗或責任推到馮身上上奏朝廷)。張樹聲當時上書李鴻章就詆譭馮子材,李鴻章當天回覆說認為馮不勝任。這表明當時湘淮勢力乃至朝廷對馮子材沒有足夠重視,而把持朝政的淮系將領甚至對馮子材宿怨未解。在《龍之戰》這部電影有一個情節:雪帥彭玉麟(真實的歷史是當時彭為欽差大臣、兵部尚書、幫辦廣東軍務等職)在慈禧面前力薦馮子材重掌廣西軍事,李鴻章卻極力反對,並對慈禧說當前清廷與法國談判,不宜節外生枝,認為馮生性癲狂(意指馮子材多次上奏彈劾李及其淮系將領貪贓枉法等事),且馮有“四不能戰”: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不能戰一也;腹中無墨,胸無韜略,不能戰二也;兵械簡陋,殺傷力弱,不能戰三也;萃軍狼兵,戰法過時,不能戰四也。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這個情節在歷史實際記載中是有些依據的。當時名滿天下、號稱“東方的俾斯麥”的李鴻章確實有反對清廷啟用馮子材的。他瞧不起馮子材,認為老馮“年已七旬,前在鎮江僅能守,嗣往越南剿土匪有聲,然非法人敵也”。大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輕看意味,甚至還拿馮子材年輕時和太平軍作戰也只是能守,並沒有見到有多高明的戰略戰術,還認為老馮的名聲是進越南剿匪而來,土匪只不過是流寇,而法國遠征軍是正規軍,武器裝備精良,馮子材要想和法人作戰,還差得遠。因而,前線告急,身經百戰的老將仍然在家賦閒,只是朝廷下令沿海各地督辦團練,令馮子材在老家欽州幫辦團練,帶領民兵預備役搞搞軍事訓練。但李鴻章犯了嚴重的錯誤,他高估了自己的淮軍,認為天下只有淮軍可行,卻不知他寄予厚望的徐延旭、趙沃、黃桂蘭等,在法軍的攻擊下一路潰敗,遭到朝廷下獄或革職查辦的處理。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1884年5月觀音橋事變,中法戰端再開,中國邊陲雲南廣西和臺灣福建受到侵略威脅,接替張樹聲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想到了閒賦在家的老將馮子材,希望他能帶二三營粵軍或團勇張張聲勢馳援戰爭。馮子材此時看到老對頭均已不在,阻力減小,因而不再託病,甚至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披掛上陣,並在7月致函張之洞要求張能給他1.5萬兵馬出戰法軍,張沒有答應。1884年8月,清軍在越南船頭、郎甲再敗,廣西巡撫潘鼎新上書朝廷並請求廣東出偏師援桂,此時的張之洞才真正決定要啟用老將馮子材,並於十月初七日以回覆馮7月的函電嘉獎他,同時於11日和彭玉麟聯名上書清廷指出已派馮和王孝祺支援廣西,但仍沒有給馮正式職銜。然而,年近七旬的馮子材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仍然根據張之洞的要求,召集舊部,並另募集了8營新兵,抓住這個殺敵報國的機會奔赴抗法前線。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即便如此,馮子材此時仍然得不到清廷及兩廣地方大員重用,張之洞在1884年11月29日向清廷上奏時對馮的評價仍然是頗低的。真正改變張之洞對馮的態度是在馮子材在1885年正月初三日奔赴鎮南關支援在越南北圻戰敗的廣西巡撫的潘鼎新卻反遭潘誣告馮、張馳援不力的罪名這件事上,清廷和張、馮兩人最終把事情搞清楚是潘的誣告,但張之洞此時終於明白馮的成敗與自己息息相關,因而在此後馮子材抗法的各舉動中,張都極力支持,派兵、調度、軍械糧餉資助均不遺餘力,鎮南關大捷後,仍上書朝廷極力為馮請功,並責問時任廣西巡撫的李秉衡和廣西提督蘇元春為何搶馮子材戰功。而清廷也正式這天(1885年1月3日)才正式下旨任命馮子材為幫辦廣西關外軍務一職,得以名正言順率領他的萃軍暫獲聞名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馮子材年近70才被重新起用抗擊法軍的真相是什麼?四個字

綜上所述過程,馮子材從1883年5月中法戰爭爆發前夕正式辭官回家到清廷數次下旨請他出山抗法及馮子材多以告病推遲和到1884年7月自告奮勇請纓出戰的中間過程,直至最後到1885年清廷迫於無奈正式任命他的這一年多時間裡,清廷內部集團各派系發生了激烈的權力鬥爭,或者說官場傾軋,而“權力鬥爭”或者說“官場傾軋”四個字,這也是清廷為何不在戰爭一開始就啟用馮子材,卻要等到戰事節節敗退,戰爭末端的1884年底才啟用年近70的老將馮子材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