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陸羽為何會被封神?這就是原因!

我們今天說大唐,更多想到的是那個輝煌無比的歲月,世間絕無僅有的盛世。空前強大的唐帝國同樣有著空前強盛的文治武功,這種強盛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今人最願夢迴的那種“盛唐氣象”。

“盛唐氣象”這個詞彙來源於嚴羽的《滄浪詩話·考證十九》。

迎旦東風騎蹇驢,決非盛唐人氣象,只似白樂天言語。

這個概念非常精煉,細細讀來,這四個字忽然就有了一種人格,這種人格是蓬勃的,也是那麼的煥發著無窮活力,令人豔羨。

這種人格是散發著魅力的,是空前絕後的,正是因為後來者如何再也追趕不上盛唐的步伐,所以這種“盛唐氣象”,也造就了很多“封神”的人物。

之所以封神,是因為到了這裡就是巔峰了,就是無法超越的。

其中陸羽,就是這樣被“封神”的人物。

“茶痴”陸羽為何會被封神?這就是原因!


我們今天說陸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茶聖”,這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稱謂,也是對其一生傳奇的最好總結。

但是我更願意稱陸羽為“茶痴”,而非“茶聖”,因為“茶痴”這個名字,才更緊接於陸羽的一生。

為何?

因為“聖”這個字,就把陸羽捧得太高了。而陸羽其人,又是那麼的淡泊,他隱居山林遠離喧囂,為的就是迴歸本我。什麼是本我?陸羽的本我就是茶。那麼什麼又是茶呢?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愛茶如命的陸羽,一定是不喜歡“茶聖”這種不食煙火氣的稱謂的,他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離開草木,所以他是絕不想要成為“聖”的。

所以出於對陸羽的尊重,我更想要稱他為“茶痴”。

陸羽的一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似乎他就是上天派往人間,來成就茶的。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陸羽是個棄嬰,這在《唐國史補》、《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裡都有記載。

公元733年,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群雁鳴啼,走近一看,但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衛著一個瑟瑟發抖的男嬰,就這樣,無父無母的陸羽,就被智積禪師抱回寺廟裡收養。

這並非只是野史雜聞,而是有跡可循的史料。當年智積禪師路過的石橋遺蹟至今猶在,被人們稱為“古雁橋”。

智積禪師以《易》佔得“漸”卦,卦辭言:“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定姓為“陸”,取名“羽”字,以鴻漸為字。這樣一來,陸羽也就有了名字。

“茶痴”陸羽為何會被封神?這就是原因!


一切就像天意一般,智積禪師愛茶,煮得一手好茶,陸羽耳濡目染,自小習得茶藝。後來陸羽被李公收養,此公乃是動亂時辭官的飽學之士,隱居山林,與智積禪師私交甚好,亦同是愛茶之人。有這樣的薰陶,陸羽後來的成就,更像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那樣。

陸羽聰慧,遠遠超過一般孩童。無論是性格和見識,所有同齡人與他相比皆有云泥之別。陸羽自小便做事沉穩,致學天賦逼人,這些在他下山以前便顯露無疑,常令智積禪師驚異。後來陸羽辭別恩師下山,不久後便以才氣學識名動京城。

唐肅宗時,他曾被任為太子文學,後改任太常寺太祝。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王朝,陸羽淡然辭官,先是隱居在丹陽,後又來到了浙江苕溪隱居於靈秀山水之間,前後經歷二十六年。他居於山林,從此與日月作伴,同山泉相吟,拋卻阡陌紅塵的喧囂,寫下了那部封神之作——《茶經》。

一切都過於傳奇了,一切又都過於完美了。陸羽傾其一生,辭官歸於草木之間,釋放了自己的天性,就彷彿,他把自己活成了茶那般,從擺脫了茶樹的自然束縛,到最終解放了百味,茶,也就成了我們窺視陸羽一生的精神縮影。

我們可以品讀《全唐詩》中陸羽的詩,那股超脫物外的精魂仿若置於眼前: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我們尋著歷史的軌跡往前看,才發現,陸羽之後,不光有了茶學,更是才有了“茶”這個字。

陸羽之前的時代,“茶”寫作“荼”,更多的是趨向於藥用的屬性。自《茶經》一書起,茶才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中心內容,茶才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裡,才有了眾人口中的“茶米油鹽詩酒茶”。

“茶痴”陸羽為何會被封神?這就是原因!


陸羽是在寺廟中成長的,因此他的《茶經》與佛,就有了解不開的羈絆。

陸羽的偉大就體現在這裡,盛唐時興佛,與佛結緣的茶,在陸羽的手中,也就融入了社會主流,成為了一門藝術,從而創造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也影響了我們國人的生活智慧與生活哲學,這才完善了我們中國人獨一無二的精神力和深邃無比的文化底蘊。

佛教廟宇多在高山叢林之中,得天獨厚,有天精地華滋養,極宜茶樹生長。許多名茶,最初皆出於禪僧之手。

史書記載,東晉僧人已於廬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飲茶蘇(將茶與姜、桂、桔、棗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湯)助修。

僧人飲茶唸佛,修身養性,高齡僧人多長壽,究其原因,與長期飲茶有莫大關係。

“茶痴”陸羽的《茶經》,不僅深深鐫刻在了華夏文明這個肥沃的土壤中,更是進一步影響了整個世界。

中國茶文化傳入日本,於是有了日本本土的“茶道”。經傳入英國,於是有了頗受倫敦紳士偏愛的“下午茶”。茶文化甚至與基督教亦有淵源,西方甚至出現“基督禪”者。

茶文化,禪文化,融成茶禪文化,是我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但是,中國人講究飲茶,這裡的茶,乃是茶助修之資、養生之術。一杯香茗,可為悟禪之具。這一點,是英國的“下午茶”絕沒有的一種國人境界。

“茶痴”陸羽為何會被封神?這就是原因!


茶為水中至清之味,其中滋味,與禪家之淡泊寧靜、心境自然的佛意相契合相符。可以說,茶與禪結合形成的獨有文化,在潛移默化,也增益了世道人心,受用無窮。

這些,都是“茶痴”陸羽帶給我們的,這些,也正是我們將他奉為“茶聖”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