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市瀏陽皮影簡介

 瀏陽皮影(長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6月公佈)

  瀏陽皮影戲藝人們說:瀏陽皮影戲是瀏陽土生土長的,依據何在?無從稽考。

  瀏陽皮影戲劇目、曲目繁多,內容豐富,按民間習慣稱謂,可分為三大系列:

  一、登臺戲。即一本正經的傳統湘劇摺子戲,尤以唱功戲為主,如:《全家福》《龍虎鬥》《打龍袍》等。登臺戲喝腔道白考究,影形表演莊重,時間約40分鐘。民間習慣認為:菩薩看登臺,祖先看加官。因登臺戲是唱給菩薩看的,所以必須是絲毫不能含糊的“鐵本子”戲。舊時,長沙塑梨唱皮影戲還有“三出頭”的特別要求,即首場皮影戲要喝三個登臺戲。

  二、正本戲。分大部子戲和單本子戲兩大類。大部子戲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徵東》《徵西》《岳飛傳》《水滸傳》 等,少則連臺七本,多則連臺七七四十九本(如《封神》)。單本子戲如《馬前潑水》《韓湘子化齋》《騾馬橋走雪》等。正本戲演出劇目由主家選定,俗稱“點戲”。一出正本戲的演出時間約兩個小時,允許有搭橋“水本子”成分。雖為湘劇,但為迎合觀眾口味和節約演唱者的嗓音,遇有遊園、觀花、神仙下凡等情節時,一般改用大簡伴唱花鼓戲曲調。

  三、雜戲。相當於現代戲曲小品,如《龔三爺春米》《滿妹子彳來 禾》等,取材於日常生活,多有即興創作成分,唱花鼓戲曲牌或民間小調,扦科打渾,情趣盎然,演出時間約20分鐘。因請言俚俗,表演放蕩,一般在送神之後再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