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王事情腦補封神史》第38期:如果紂王不去進香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紂王七年的三月十五日,女媧聖誕。在紂王根本不知道這個神祗的情況下,朝中宰相、三朝老臣堅請紂王去女媧宮進香,並說道如果祭祀女媧福神,可保國泰民安、國祚綿長。

紂王輕萬乘而往祀,卻得到了一個正好相反的、極具諷刺性的結果:

因為題詩褻瀆女媧而被報復,竟至於斷送了商朝六百餘年國祚。

追根溯源,似乎一切都怪商容老大人。

若非他慫恿,紂王就不會去進香;不去進香,就不會題詩;不題詩,女媧就不會生氣;不生氣,就不會派出軒轅墳三妖;妲己等若不倒行逆施,成湯大廈就不會這麼快傾毀……

事實真的如此嗎?

非也。

正如那首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紂王也是一樣,女媧宮他去,或者不去,江山都保不住,該來的總會要來。

女媧曾經望氣,結果是“

知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可見就算一直相安無事,江湖廟堂也沒有那麼多么娥子,紂王也最多再歡實28年而已。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然後,正如我在上一期所推測的,女媧早已經在帝國的北海開始了運作。

其時天下一共800鎮諸侯,而北海便反了七十二路,佔比9/100。

不反則已,一反便是接近1/10的勢力,對一個大一統王朝而言,這已經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了。

掃平北海沒兩天,又反了東海平靈王。

把一個好好的國之柱石,愣是給用成了救火隊員。

最後,紂王本身的性格有很大弱點。

《史記·殷本紀》載其: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

他身體素質棒,人又頂呱呱的聰明,精力充沛,荷爾蒙旺盛。

他對於是非善惡、過錯休咎,都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心裡明白,卻並不願意改正,而是往往藉由高談闊論、強詞奪理來敷衍和掩飾。

同時他又自負才智,覺得全天下都難以找到比自己更聰明的人。

這就不好辦了,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容易事必躬親、凡事過問,上位者這樣,容易給下屬強大的壓力,說句不好聽的,除了添亂沒有別的作用。

在做抉擇時,容易剛愎自用、意氣用事,從而走進人生的死衚衕。

這其實已經符合一個庸君的條件。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然而庸君到昏君仍有不小的距離,昏的危害比庸更大。他喜歡聲色犬馬,追逐美色,這就徹底沒治了,這個愛好徹底將他推進了昏君的行列。

《封神》中的紂王,與史書所載之人差不多。

朝中唯一能制約、敢制約他的聞太師北征後,他開始寵信費仲、尤渾。這兩人雖非鉅奸,亦是小惡不斷,對於龐大的商朝戰車而言,還傷不了根基。

直到千年狐狸精蘇妲己進宮,紂王才以狂飆般的速度變壞。

朝朝宴樂,夜夜歡娛,朝政隳墮,章奏混淆。

將重臣下獄,絕忠良之路;造炮烙之刑,堵諫諍之口。

以紂王的好色任性,沒有蘇妲己,也會有王妲己、李妲己。誰也保證不了這些女人稟性如何,但凡攤上一個妲己這樣的,炮烙啊、酒池肉林啊就早晚會出現。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這就是帝國的現狀——

內:有直臣而無能臣,天子自負聰明、強勢非常,愛好太多,興趣又雜,能治國而不思治,能用人而不願用,不但百官不能制約,便連兩位兄長微子啟和微子衍也不能制衡。

外:邊疆連年禍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偌大的帝國內,除了聞太師之外,竟無一人堪膺平叛重任。

是成湯無人嗎?

當然不是,成湯遍地人才,只不過朝中無能,不能提拔能臣,逮住一個聞太師就往死裡用,武成王空有“鎮國”之名,竟只能在朝中做個閒散閣老。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其實鄧九公、蘇護、崇黑虎等人,哪一位不是人中之傑?

即令張桂芳、張奎等,也是大將之才!

成湯將亡之時,仍有鄔文化這待奇人異士出世,仍有丁策、郭宸、董忠這等忠貞隱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誰敢說成湯無人?

千萬不要相信紂王去趟女媧宮就亡了國!其實他去不去,都要亡

然而如果沒有武王伐紂,可以預見,這些殷商的精英們會埋沒一輩子。

朝歌的君臣,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自嗨,不接受任何新鮮血液的加入,小圈子今天沒事發生,便推而廣之以為天下太平。

卻殊不知,肌體正在漸漸潰爛,帝國行將病入膏肓。

如此形勢之下,把一切都怪罪在女媧宮進香這件事上,是很荒謬又很無知的認識。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