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怎么看?

招商总量 | 下一步怎么看?

宏观:改一改2020年的资产配置策略

我们对全年大类资产配置的展望建立于以下前提条件:第一,疫情在1季度得到有效控制,第二,中美经贸关系在年内暂时由对抗转合作。因此,国内经济和政策走势是2020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的最核心因素。我们预计年内4个季度的宏观场景分别是衰退、复苏、复苏和衰退。因此,从季度走势看,权益资产的机会在2、3季度,而债券资产更好的机会在1、4季度。基本金属、原油等风险品种的走势大致与权益资产类似。而对于黄金而言,今年看多或者看空的因素都不足以占据主导位置。因此,我们建议全年标配黄金。美元资产方面,我们对全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展望是宽幅震荡、整体走强的判断。但1季度受疫情的影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有所走弱。鉴此,我们认为1季度应该超配美元资产,其余季度低配。

策略:接下来怎么办?

疫情冲击下,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大跌,但随着恐慌情绪释放及市场流动性问题缓解,市场反弹,行业表现分化,主题板块出现大幅反弹,云办公、抗击疫情相关医药、在线教育等涨幅较大。

近期疫情控制数据有明显好转,不过2月10号开始的返工潮增大疫情的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市场博弈加剧。如果病例数据反弹,受疫情影响不大或正面影响的医药、计算机、传媒将继续占优。如果疫情缓和,稳增长预期下,受政策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建筑、汽车等板块关注度提升,这也是两会召开前后关注的重点方向;TMT中5G建设相关通信领域将会占优,进一步的,前期受冲击较大的航空、酒店等板块也有望迎来资金布局。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坚信A股正处于2019年开启的两年半上行周期,5G技术加持和信息化需求的增加将带领科技板块成为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景气向上的方向,值得重点关注。但另外一个方向稳增长政策下金融地产建筑汽车等低估值板块也需要开始逐渐加大关注。

固收:利率的节奏与空间

疫情冲击之下,基本面的“弱复苏”态势存在中断风险:总量数据上,若2月PMI回落至49.3以下,则同比上行趋势逆转;结构数据上,地产数据在土地购置费滞后下行压力叠加开工延后及销售冻结影响下,有可能在一季度“砸坑”。

若基本面复苏预期阶段性“证伪”,则收益率曲线“高期限利差”状态可能难以为继。由于货币政策仍处在“加码”对冲期,流动性大概率维持充裕,“牛平”概率大于“熊平”概率。从微观结构看,公募基金持有国开债久期于国债久期分化,尚未出现一致性上行,即乐观预期仍有发酵空间。

短期,需重点关注节后复工高频数据,若复工状态不理想,参照2003年非典行情,收益率可能下探2.6-2.8%的区间。若复工速度较快,由于1-2月数据在全年占比相对偏低,弱复苏仍有延续可能,收益率中期需关注反弹风险。

房地产:复盘去年9月以来的板块∩型走势,展望后市基本面与政策

一、去年9月以来房地产板块走势呈∩型,我们认为有4点原因,并相应提出今年的4点预判:

原因1:“因城施策”式改善在投资人的眼里较历史一刀切改善力度有限,对股票持续估值修复形成压制,且房价硬约束下,地方政府机会成本较高影响政策空间。

今年展望:即便在疫情的冲击下,“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大框架是不会变的,但“因城施策”具备超市场预期的可能,房价“硬约束”阻力或不大,缘于房价今年更多的或是存在下行压力而不是上涨压力;

原因2:去年因城施策过程中,部分城市可见的政策改善没有使投资人感受到其可复制性,同时政策高频波动不利于投资人的预期稳定。

今年展望:今年或会有更多的短期行政手段退出,同时政策或更具城市圈统筹性,相比较去年高频变化的政策,今年政策或更平稳,这对于房企、政府和投资人都是更友好的结果;

原因3:去年12 月开始,部分投资人认为经济复苏的拐点已经出现,同时5年期LPR利率在 12月并没有跟随中枢利率下行,这也对1月1日以来的板块进一步修复形成了压力。

今年展望:经济复苏的预期显然被推后了,这或使得短期流动性改善持续性超市场预期,但结构上融资的可获得性一定会分化加大;且融资端的改善从19Q4已经开始;

原因4:疫情冲击下,系统性风险导致板块回撤,投资者担心疫情对行业销量的超预期冲击。

今年展望:系统性冲击下10%左右的回撤会是先收复的,短期房地产板块在反弹中的表现也几乎垫底,这缘于市场流动性改善虽导致风险偏好回升,但增量资金仍然集中于受疫情影响不大的成长板块上,2月底或是买入观察点。

二、内外部冲击下,“现金流”选股的逻辑非但没有发生变化,反而被强化,核心在于无息负债驱动的“高质量周转”和不囤地不拿地王造就的“利差创造能力”。

投资建议:配置上需规避有“缩表”压力的公司,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非囤地模式+无息负债驱动):“造血能力”强的高质量周转公司【万科A】、【保利地产】;边际改善型【金地集团】【华夏幸福】等;资源型公司仍可获取稳健回报,关注【华侨城A】等;精选“高质量杠杆”的弹性品种;(限制名单调出)。

非银:新版《普通型人身险精算规定》发布,促进保障型险种的持续发展

新规的背景:新规主要通过调低保障类险种前期的现金价值,降低保险公司的退保支出,提升保障类险种的价值率,也给保险公司提供降价的空间选择从而利好销售。新规一方面是希望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致力于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保障类产品的发展。

新规的影响:对于实际影响而言,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策略是公司价值诉求、客户利益和代理人收入需要三者之间(“不可能三角”)综合平衡的结果,实务中各公司是否会选择对保障类险种进行降价目前尚无定论,新规的引导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后续产品开发上的具体应对取决于各公司的策略。

行业投资建议:疫情对短期保单销售的负面影响当前市场预期已较为充分,后续若疫情得到控制负债端将迎来恢复性的反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行至2.8%,如果后续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后续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相对较小,仍存在回升至3%+的可能,将利于市场对于保险股资产端的预期修复。个股推荐:短期基本面最强的中国人寿、战略持续领先的中国平安。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