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眾生相:復工面臨挑戰 積極應對“熬過去”

中小企業眾生相:復工面臨挑戰 積極應對“熬過去”

元宵節剛過,各地有序啟動復工。與往年不同的是,伴隨著對流動人員的監測要求,異地員工到崗前必須觀察多至14天,企業到崗率高低不等。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多家進出口生產企業發現,企業普遍反映防護裝備物資存在短缺情況,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存在挑戰。義烏當地某服飾公司財務總監告訴記者,因為前期回公司的人員各自都在宿舍觀察,企業並未正常運行。企業原有員工2500人左右,目前預計能有600人左右可於10日開工,可使四個廠區中的一個廠區開始進入生產狀態。“當下的主要困難在於面臨開工延期、工人短缺情況下導致的訂單違約風險,目前已向商務局申請不可抗力證明並向客戶做好解釋工作。”該財務總監稱。

某太陽能企業則表示,企業在疫情期間一直沒有停工,但目前缺人是個難題,返廠員工住宿存在困難,也不能招聘新員工。還有企業表示,由於物流企業和供應商並沒有完全復工,直接造成供應鏈緊張,加上出口收匯存在的問題,企業過關不易。

對中小企業而言,疫情下的復工面臨重重挑戰,企業主正在努力做好應對,尋求各種解決方案。

疫情中的創業者

溫綿綿(化名)是一家寵物產品公司的創業者,1月22日她從武漢回到老家荊門,當其他省市的朋友問她是否需要口罩時,綿綿說:“先寄給武漢的朋友們吧,他們更需要。”

1月25日,她發現自己開始低燒咳嗽,伴隨著腹瀉。“沒事的,先自己在家隔離吃藥,我身體底子好,再說也不一定就中招了呢。”她安慰著家人和朋友。

1月26日,高燒39度的綿綿拿到醫院CT檢查單,結果顯示兩肺見多發散磨玻璃密度片影,邊緣模糊不清。綿綿也終於忍不住向朋友們發出求助,荊門的物資告急,家裡的消毒劑已經用完,口罩也只剩最後幾隻。

為了不傳染給家人和他人,高燒的綿綿一直獨自開車往返於醫院和家中。29日,綿綿二次CT時“白肺”現象已經很明顯,情況再度惡化的綿綿終於被醫生安排了住院隔離,綿綿的父母也作為密切接觸者被隔離。“住進醫院我就放心了,平時我堅持健身,一定可以扛過去。”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綿綿的身體狀況正在逐步好轉,但依舊咳嗽不止。她表示,疫情對公司的發展肯定有較大的影響,很多原先制定好的年後工作計劃基本都要調整,物流、線下渠道都在疫情下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

由於目前新公司人不多,大家儘量節省開支,同時開展一些能夠短期內“回血”的業務,幫助公司熬過這段非常時期。“好消息是,年前談好的募資並沒有黃,但銷售工作就有點麻煩了。”綿綿說道,銷售工作涉及員工出差,所以基本都取消了,但她相信疫情過後,公司業務很快能夠步入正軌。

“身邊的人一直在鼓勵我,給我加油,這些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她說。

王曉滸(化名)是一家主營線上食品和快消品銷售公司的創始人,公司註冊在上海。對他的公司來說,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倉庫員工復工的問題。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暫時回不來,回上海的員工則需要自我隔離一段時間。“線上銷售最重要的就是發貨時效性,而現在時效性無法保證。”他稱。

其次,上半年的市場推廣及整合營銷的方案都需要更改,短期內大眾對於廣告的接觸方式,如高鐵、飛機、電影院等場景都已改變,“這相當於,年前投入的一些市場推廣成本打了水漂。”

王曉滸認為,企業雖然很艱難,但目前要做的就是配合執行國家的各項要求,早日戰勝疫情,企業能早日找到出路。倉庫缺人的情況下,王曉滸的公司採取臨時換崗制度,徵用在上海未出滬的員工去倉庫發貨,同時給倉庫員工配備口罩、消毒水、護目鏡、手套等保護物品。作為過年前後未出過上海的“無病毒合格人員”,王曉滸今天第一個出現在了倉庫。“員工回不來,我們一個人頂五個先用起來,再累也要保證市民的包裹準時投遞。”他說。

怎麼發工資是個難題

留學回鄉的杭州人鄭琛(化名)前不久剛將自己的公司以股權置換的形式賣給了一家國際企業,公司專做品牌管理、商務信息諮詢以及網上的批發和零售,主要的收入來自諮詢管理服務費和銷售所得佣金。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的主要資產就是“人”,現在最大的挑戰是客戶不開工,就沒有服務費可以收,而銷售下滑導致佣金也大幅縮水。

“平時我們會估算倉庫的週轉率,為降低成本儘量做到不壓貨,現在則面臨著庫存裡的貨都賣光了補不到貨,就算補到貨也受到物流限制賣不動貨。” 鄭琛表示,已經有客戶表示,非常時期根據不可抗力條款,暫停支付一個月的服務費。

由於公司是項目制的,員工人數取決於項目數目,服務費的報價包含了員工工資。服務費暫停,員工工資卻需要正常發放,甚至在疫情期間遠程工作的員工工資需要翻倍計算。好在鄭琛的公司現金流還算穩定,目前尚無貸款,“撐到2月末問題不大,但3月開始可能就有些艱難了,”他稱,“還好公司被收購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向總公司求助一下。”

現金流的問題雖然不用發愁,但是員工發工資卻遇到了難題。鄭琛告訴記者,公司國內員工69人,國外有700多名員工,現在公司大樓進不去,原本7日就該發出的工資至今還未發出。“現在是特殊時期,如果再不發工資,員工的日子更難過了。” 鄭琛稱,正在協調各方解決這一問題。

同樣為發工資犯愁的還有做影視及視頻媒體運營的陳摯(化名),他在南京的公司通過購買各種版權視頻並進行剪輯和編輯,再將視頻發行至各個新媒體平臺賺取平臺分成或廣告費。

疫情來襲,上游方的素材版權方停止了供給,許多主播也減少了素材供應,能剪輯的內容減少了。加上正值2月淡季,人力本身就緊缺,疫情暴發後3倍工資也難以請到人,遠程辦公的效率只有原來的70%。而諸如直播、轉碼等需要在公司盯著的工作,目前也只能擱置。這都讓陳摯看著乾著急。

“最重要的是公司的現金流,我們一部分收入是從海外新媒體收取,銀行網點缺人入賬,我們等於沒有收到這筆錢。但是工資依舊按翻倍計算,設備照樣開著,水電房租一分都不能少。”陳摯表示,現在等著園區的復工通知,目前能做的就是“炒冷飯”,把以前的內容加工重新做一遍。

“有的員工已經提出辭職,還有個別員工不肯遠程工作,也因為擔心傳染不肯回來。”陳摯坦言,疫情持續到現在深深感受國家的不容易。沒有物資,口罩是他託關係自己揹回家的,酒精是釀酒的鄰居那討來的,消毒液是養豬場朋友那裡買的庫存。

公司開銷不斷上升,園區要求公司防疫物資齊全才能上班,在不斷延期和等待通知中,陳摯整夜難眠。好在公司還有些儲備,陳摯稱只要能發工資就能安定人心,今年還是能大幹一場。

暫時擱置的海外業務

“我們這個行業叫外貿綜合服務業,簡單講就是給出口企業提供外貿的綜合性服務,目前公司全球大約有170名員工,國內106名。”浙江某供應鏈服務公司負責人鄧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復工需要上報當地政府審批,作為當地第一批覆工的企業,2月10日大約有42個工作人員到崗。

“其實我們在初六、初七就已經有一部分同事開始上班了,有些之前談好的業務,包括年前出貨周的期單寄送等都需要人提前操作。”鄧先生表示,目前供應鏈的上下游都受到了疫情影響。

上游的工廠交期後推,並且可能連明確的交付時間也不能確定。“我預計,快的話,3月初有些工廠能夠開始交付訂單並出運貨品。”

總的來看,鄧先生認為行業面臨幾大挑戰。

首先是合同風險。跟外商籤的合同交期變更需要協商,比如找當地政府開具不可抗力的證明幫助解決違約問題。“市場是一環扣一環的,很多海外客戶接了下游的訂單,需要一些證明才能和他們的客戶談,好在政府很快給企業開具了不可抗力的證明,也幫助企業節省了溝通成本。還有的海外客戶會主動慰問中國的合作企業是否需要物資上的幫助。”鄧先生稱,大多的海外企業很理解中國企業的處境,願意協商調整合同,但也存在少數直接取消合同的情況。

其次是貨品出運挑戰,在目前空運、海運和內陸物流滯緩的情況下,損失在所難免。鄧先生坦言:“現在工廠已經做好的貨走不掉,生產企業自身的銷售受到影響,未能如約收貨進行生產加工的企業也受到影響。”

第三是資金風險,包括合同變動導致客戶付款無法到位、匯率波動、員工工資發放等。“細節流程中的難處,還有很多。”鄧先生說。

這些挑戰,在一季度可以撐一撐,鄧先生擔心,到了第二季度,可能很多海外企業也等不住了。“訂單如果取消,訂金退回的流程在國際貿易中是很嚴格的,還要承擔匯率的風險。”另外,在原材料緊缺的情況下,漲價在所難免,企業的利潤將進一步壓縮。

艱難的環境下,鄧先生表示,貿易企業積極應對很關鍵,不能因為疫情自暴自棄。

他建議,首先,可以通過主動的正式郵件、信息等方式告知所有客戶中國疫情的狀況。比如主要在湖北地區,政府已經採取延期工廠開工、學校開學的措施以減少傳播,相關的治療藥物也在臨床應用中,部分病人已經開始康復出院,相信疫情很快會得到完全控制。“這樣做後,客戶表示理解,甚至有人表示願意捐贈口罩或者經費。”

對於已經簽署採購和銷售合同的訂單,一方面要主動與工廠溝通復工條件,按照國家規定的復工時間,最快交貨。同時,主動和客戶溝通銷售情況、庫存儲備情況,並主動告知可能延期交貨時間區間,讓客戶有心理準備,並儘可能保持高頻溝通,減少相互的影響。

對於年前由於物流擁擠未能出運的貨物則需要儘快與貨代確定時間發出,不要讓成品積壓在國內,影響客戶銷售。同時,做好提單等外貿單證寄送工作;查詢出運物流信息同步於客戶,關注提貨動向;不要因為復工延期忘記或者沒有落實好日常的工作,影響客戶。


“另外要關注收款,對於異常情況要及時做信保報損或者催收;關注匯率,建議近半年的出口貿易可以考慮鎖匯。”鄧先生表示,企業還需要主動和準備來華的客人溝通,正在申請簽證或者已經拿到簽證的客戶,需要請客戶到中國大使館溝通。關於修改入境時間,他建議改為3月之後。

與此同時,所謂“金三銀四”,不應耽誤新的一年人力資源優化和補充工作。各地可以通過視頻、電話面試等方式和優秀的人才保持良好溝通,待復工後見面可以加快彼此的決策。

最後,對於復工後仍需要暫緩來公司的個別地區的同事,做好這期間薪資等方案的準備;安排好過渡期的工作,讓員工安心,讓業務流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