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誰都知道,當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勢必會刺激旅遊等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迎合這個趨勢,在這一波消費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這一行業。因此可以說旅遊行業進入一個迅猛發展的快車道。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旅遊的“量”雖然有了,但“質”還待於提高。

對於旅遊本身來講,它被選擇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了。

以個人為例,現在我更多的休閒時間是刻意地避開所謂的知名景點、熱點景區等,喜歡找三兩好友或是一個人到一處或是未被開發的自然山區、或是有時間跨度的老村落去看一看,以此作為一場旅遊,期望每次都能找引起不同共鳴的點出來。

滿城的柿子溝無疑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這裡自然環境好,從沒有被過度開發過。村民中年青力壯的好多人都出去打工、做買賣了,越來越多的老房子被閒置下來,靜靜地佇立一隅,和那些留守的老人們一樣,只有在陽光下,才偶見生機。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推開一扇老門彷彿就推開了一段歷史

我喜歡把查看每一套老宅院當作一次旅遊,無論其面積大小、時間長短、程度新舊、形式繁簡等,都是我喜歡琢磨的地方。尤其喜歡把其中的一些知識點放大,或是解開其中的一個小疑點……長此以往,樂此不倦。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老牆靜靜回味逝去的往事

之所以喜歡這裡,是因為柿子溝裡的這些老房子基本上代表了華北山區民居的特點——按南北軸線對稱佈置院落和房屋,坐北朝南,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老百姓稱之為“坎宅巽門”,認為這樣最吉利。門內建有鑽石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內的活動。正房位於中軸線上,側面為耳房及廂房,建築材料大多以石頭為主。這種莊重的佈局,亦體現了華北民眾正統、嚴謹的傳統性格。

今年初春的時候,我和滿城攝協的幾位朋友一次去柿子溝石板山村旅遊採風。興致之餘,大家就對其中一些老房子正房屋簷下山牆留有的小龕洞,表示好奇,也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屋簷下有故事的洞龕

有人說那就是給雞下蛋用的“雞窩兒”,有人說是放燈照明用的……

縱觀華北地區老民居,好多地方的老房子都有這種龕洞,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有的叫“窯把兒”,有的叫“坷臺兒”等等。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做工非常講究的洞龕

那它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先看一下那幾戶老房子龕洞裡的一些遺存物吧——裡面或是原木神龕,或是套色紙製畫紙,或是蠟燭臺兒等。從這些物件中,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是一個用於祭祀的小空間。

正好在一戶人家的龕洞裡看到一張套色版畫,上面刻有這樣的一列文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之位”;套色畫由下及上被分為四層神仙——最底層一般是門神,第二層是道教像,第三層是儒教先師像,最頂層是佛像。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四層仙佛和睦相處

聽當地老人們講,老百姓一般稱之為全神(釋儒道三教)天地牌位,主神就是中國本教——道教傳說中的玉皇大帝。

那進一步講, “天地”就是指蒼天、大地;“三界”指的是傳說中的天界(神居住的地方)、地界(人居住的地方)、冥界(傳說的陰間);“十方”是指東、南、西、北四方,加上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下兩方,合稱“十方”;“萬靈”顧名思義是指萬物之靈;“真宰”就是主宰,指玉皇大帝。

有意思:看了這個“雞窩”,才知道結婚“一拜天地”拜的是誰了

極有歷史厚重感的木牌位

那位老大爺對著一臉好奇的我們繼續說,在當地,這個龕洞在兩個時候最能派上用場。

最主要的是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時候。

這個時候老百姓都要祭天,到時會在神位前擺好香爐、供品,神龕等,兩旁再貼上“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河”的對聯,橫批寫“天地神位”。然後再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最後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第二個能派上用場的,就是家裡有新人結婚時。

還記得一般結婚時的情形麼?往往婚禮主持對一雙新人喊的第一句話就是:“一拜天地!”拜天地拜的是誰啊?就是這個神龕的天地牌位啊!

想不到這個始於唐宋的禮儀形式,竟然在一個老村子裡找到了“物證”!

天地信仰是人們最古老、最根本的信仰,尤其是對關公、姜太公、孔子等人的信仰祭祀,似乎更是達到了人神崇拜的頂點,充分表現了老百姓對天地的敬仰、對聖賢的尊崇。

千百年來,每一個神話人物、每一段神話傳說,都寄託了勞動人民對未來一切美好的嚮往和企盼,他們用最直接、最淳樸的表達方式將其具化,融於日常生活當中,並一代代進行傳承。

感受旅遊快樂,記錄旅遊發現!我是高興,歡迎持續關注“高興旅遊吧”,並留下您的意見與建議!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