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先鋒榜

宣傳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摸排春節返鄉人員、為隔離人員送去生活必需品……這個春節,福田街道聯港社區居委會主任朱桂敏比往年春節都要忙碌,和時間賽跑,贏得疫情防控主動權,是朱桂敏早出晚歸的動力來源。

由於聯港社區外地租戶較多,從1月23日至今,根據市、街道各級部署,朱桂敏就在社區裡忙碌著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每天忙碌到後半夜,稍眯一會兒,往往是天不亮就回到工作崗位。為了控制人員流動,聯港社區是福田街道最先開始在路口設卡的區域之一,朱桂敏總是帶頭值夜班在卡口把守,耐心細緻詢問每個過路人員的行蹤。

“這是他第一次春節沒有在家吃年夜飯,我打了20多個電話,但他每次都說,防控疫情比吃團圓飯更加緊急重要!”朱桂敏的家人說。除夕當天,朱桂敏在參加完街道召開的疫情防控動員大會後,立刻部署社區的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投身戰“疫”一線,一直從早上7點多忙到晚上12點,忘記了一家人還在等他吃團年飯。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朱桂敏更是切實履行帶頭人職責,充分發揮作用,在抗疫一線架起橋樑,守萬家燈火,護一方平安。他帶領社區的幹部工作員一起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組織發放告市民書等宣傳單,確保一戶不漏。還主動聯繫了廣告車,在社區內巡迴宣傳。

“謝謝你們送來慰問品,讓我們在異鄉也感受到家的溫暖。”湖北人在微信群刷屏式地感謝聯港社區工作人員。為讓居家隔離人員感到安心、暖心,朱桂敏要求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為隔離人員送去生活必需品,一開始,個別隔離人員存在排斥情緒,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隔離人員從被動隔離轉為主動配合,並紛紛發了感謝信息點贊社區防控工作。

战“疫”先锋榜

吳志強(左)在居家觀察點值守

“爸爸,你午飯如果沒時間送的話,我就吃方便麵了。”投身防疫一線戰鬥後,這是吳志強中午與11歲兒子最多的通話內容。

吳志強是市科協多年老黨員。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就參加了機關幹部黨員突擊隊,根據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支援江東街道疫情一線。

每天中午,兒子的中飯問題成了他心中的牽掛。“我老婆是稠江街道衛生院一名醫務工作者,現在我們夫妻倆都在戰‘疫’一線,兒子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每天中午都只能吃方便麵。”說這話時,吳志強一臉愧疚。

可是,儘管這樣,吳志強仍然無怨無悔。“疫情當前,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沒有大家,何來小家?”單位同事們常開玩笑說他“大疫滅親”。這時候,吳志強總會認真地回答:“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裡有困難,哪裡就要有黨員衝在第一線;作為共產黨員,唯有挺身而出,相信通過我們各方協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贏疫情防控戰。”

在疫情防控期間,吳志強擔當義務排查員,通過電話逐個瞭解轄區近期武漢、溫州、台州等地返義人員情況,並梳理彙總,真正做到轄區摸排全覆蓋、無死角、不放過。

近期,根據江東街道疫情防控需要,吳志強又來到塔下洲社區重點地區返義人員居家觀察點值班蹲點,每天在寒風中一蹲就是八個小時。

“現在身體怎麼樣,還好嗎”“生活方面有沒有什麼問題”“有困難有需求及時和我聯繫,我會馬上反饋給社區解決”……時不時與被隔離居民溝通,及時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情況。一句句溫暖的話,在疫情面前,隔離不隔愛。

不僅如此,吳志強還利用值班間隙,通過網上科協、義烏科普公眾微信開展疫情科普宣傳,發動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為疫情捐款捐物。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疫’還在繼續,我們只要堅定信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好人民幸福安康。”說到動情處,已經連續七八天都在一線堅守的吳志強眼中泛起了淚花。

战“疫”先锋榜

陳琳(右一)為返義人員檢測體溫

開展疫情防控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後宅所負責人陳琳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嚴守在防控疫情一線,默默守護著萬家平安。

“防控一線在交通!我就要守好自己的崗位,疫情不退,我誓死不退。”陳琳今年43歲,中共黨員。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向交通局黨委請求參戰,並堅持上疫情防控緊迫的後宅交通卡口防控一線。

大年三十,陳琳早早帶隊奔赴杭金衢高速後宅口設卡執勤,從早晨7點一直忙碌到晚上11點。回家沒休息多久,年初一凌晨4點他又趕回卡點,“手把手”指導下一班的同事正確使用額溫槍、填好每一份檢查報表、做好每一位來義人員防疫防控知識宣傳,同時積極協調其他部門做好卡口聯防聯控各項具體工作。

這半個月來,陳琳迎風冒雨帶頭檢查入境車輛、檢測人員體溫。因為車流量大、檢查任務重,他常常忙得連水都沒空喝,一站就是8個小時。卡點需要24小時人員在崗,他多次主動將自己排在凌晨零點到次日早晨8點的夜班。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大家都是‘戰友’,希望大家對工作人員多些理解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早日戰勝疫情。”陳琳表示,遇到不理解的司機就認真規勸,碰到不規範的車輛必須嚴格執法。

疫情當前,陳琳最在意的是卡點怎麼守得住、守得牢,“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是一名黨員,我要站好崗、守好門,為義烏、為國家盡力。”

稠江街道吳志明:

一線越“硬核” 群眾越安心

战“疫”先锋榜

吳志明(左一)入戶排查重點地區返義人員情況全媒體記者 龔盈盈 通訊員 龔程燕 文/攝

1月24日,大年三十,稠江街道香溪社區下沿塘黨支部書記吳志明守在老年協會門口,對一個個前來玩耍的老人進行勸返。讓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日子,自己一直站在了戰“疫”一線。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吳志明手機24小時開機,睡覺也拿著手機,每日部署工作、反覆提醒居民不要出門,常常忙碌到凌晨兩點才休息。“奔走”成了他的新年關鍵詞,方便麵成了他春節的家常飯。

“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防疫工作,最開始沒有規範的流程,我們便自己摸索。”吳志明所在的香溪印象小區自大年三十開始,便不斷在百姓群內發出通知,要求居民“在家!在家!在家!”面對疫情,吳志明第一時間組建了香溪印象小區疫情防控黨群突擊隊,開展全面排摸,聯合醫務人員,上門宣傳與測量體溫。

隨著防控升級,隔離人員的生活安排成為吳志明首要解決的問題。耐心安撫、貼心照料,朋友般的問候,便是他摸索出的答案。“這些被隔離的居民,都是我們的朋友。”吳志明告訴記者,第一戶被隔離人員就是自己負責的,他們非常相信自己,時常隔著門進行視頻聊天。他對自己的定位:一是監管,二是服務。“我們彼此堅信,待春暖花開,一定能戰勝疫情。”

農曆正月以來,義烏的天氣時好時壞,對室外值守人員來說,天真冷但人很暖。根據市裡統一部署,小區的防疫工作從入口檢查到留觀點監管,緊張有序,直接提高了居民的認可度。對於吳志明來說,群眾的關愛以及信任,是他們的動力。

“謝謝你們,我為小區能有你們這些工作者倍感榮幸!”“外面很冷,你們辛苦了,我們寫保證書,堅決不外出!”居民們的三言兩語,時常讓吳志明落下淚水,他知道,這些日子的苦,值得!

“我是下沿塘的黨支部書記,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必須在崗守崗,始終和大家在一起,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心,我也更放心!”一線越“硬核”,群眾越安心。“自從抗擊疫情以來,吳書記他們就一直忙活著,還時常安慰我們,讓我們安心。”居民吳女士說,是一線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給了百姓安全感,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

市民政局張杭春:

鉚在社會救助一線的“螺絲釘”

战“疫”先锋榜

張杭春(左二)與民政局班子領導實地查看疫情防禦工作

1月28日凌晨4點26分,市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主任張杭春在工作群裡轉發了受助流浪人員踏上返籍回鄉列車的照片,冷清的高鐵發車站上空無一人,只有他和同事的影子拉得老長。

“回家就好,一路平安。”持續工作一天一夜未閤眼的張杭春,此時才長長舒了一口氣。1月27日下午4時許,廿三里派出所將雲南昭通籍在義流浪乞討人員蘭某護送到救助站尋求救助。通過勸說,蘭某終於在《義烏市救助站求助登記表》上摁下自己的手印,答應接受返鄉的救助。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對於張杭春來說,卻是日復一日的值守。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救助中心本就不輕鬆的工作變得更為繁重。

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後,張杭春第一時間響應,帶領班子迅即制定防控預案,落實全天候24小時人員在崗值守制度,開闢流浪乞討人員快速勸返勸離通道。對那些受助流浪未成年人,張杭春想方設法拓寬尋親渠道,開展延伸性專業幫扶。與此同時,積極發動社會組織參與“城際護送”“橋洞人家”等專項救助活動,切實保障流浪乞討生活無著落人員的基本權益,幫助其順利過冬、安全防疫。

2月6日開始,社會救助工作陣地前移到了火車站。每天晚上7點到11點半,張杭春都戴著口罩,攜帶醫療箱,和同事堅守在一線。他坦言,在這個關鍵時刻,自己不能鬆懈也不能退。

連續十幾天的通宵達旦,張杭春累了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眯一會,嗓子嘶啞了,但他仍然竭誠傾力,盡職盡責,像一顆螺絲釘緊緊鉚在社會救助一線。

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張杭春帶領義烏市社會救助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對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安置救助涉及19個省份,入站受助139人,接收指令警情55起,配合部門出動人員756人次,出車保障369臺次,發放防護口罩3220只,救助370人次,勸離(勸返)義烏202人次。

赤岸鎮楊均泉:

奉獻與年齡無關

战“疫”先锋榜

楊均泉(左一)在村口設卡點處值守

2月6日清晨,天還沒亮,赤岸鎮大橋村黨支部書記楊均泉就早早起床在村裡轉悠,督促清潔人員把溝裡的死角清理到位。隨後,他又趕到村文化禮堂,開始登記次日村民們所需蔬菜和生活用品的臺賬,每天都要登記五六十戶。

忙碌的間隙,楊均泉的電話就沒有斷過,一會兒聯繫網格長領取口罩等物資;一會兒採購人員電話打來說菜價漲了,詢問他要不要更改購買計劃;一會兒是春節回來的孫兒電話裡催他回家吃飯。“你們先吃,我馬上就回來。”可楊均泉回家時,早就過了飯點。

“我們村有3戶居家隔離人員,今天又新增2戶需要隔離,監督工作一刻也不能鬆懈。”楊均泉說。當天下午,他接到了一戶隔離點值守人員的電話,稱該戶原定於當天可以解除隔離,但接到通知因隔離期間發燒,需延長1天,該戶村民情緒非常激動,嚷著要出去。得知情況,楊均泉立刻到戶主家做起了思想工作,在耐心而又細緻的勸導下,這位居家隔離人員終於願意配合。

退伍老兵楊均泉擔任支部書記已有20多年,今年已經71歲了,年前剛剛做完心臟射頻消融手術。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的他,身體好些後,就帶頭投身防控工作。“我是村支書,必須帶頭抓好村裡的防疫工作,忙起來心裡也踏實。”在楊均泉帶領下,大橋村村兩委、黨員、村民志願者共30餘人一起加入守護村莊的防疫工作中。

在楊均泉看來,24小時晝夜不間斷地嚴密守候,就是為了守住全村人的生命線。前幾天,因心疼楊均泉在冷風中堅守,他的妻子趕到村口卡點處為他披上一件冬衣,這個溫馨的畫面正好被赤岸鎮宣傳人員抓拍下來,此後這張照片登上了報紙,一時感動了許多人。

“老書記一心為村裡好,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順利渡過這次難關。”這是村民對楊均泉的誇讚和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