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之子劉盈,上臺之後為何選擇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無為而治”?

王君藍


劉盈上臺後,蕭規曹隨,奉行“無為而治”,有人說劉盈才能平庸,沒有她父親的雄才大略,也有人說是因為呂后當政,劉盈無所作為。

不過這都有點冤枉劉盈了,他的“無為而治”有著漢帝國當時的政治需要和大勢所趨。他本人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也和他的母親呂后沒什麼關係。


真正“無所作為”的另有其人

要說在當時一天到晚吃喝玩樂、不理政事的人是有,但不是劉盈,而是劉邦臨死前推崇接任蕭何的曹參。

曹參做了相國後,把好名弄巧之人全部撤走,只留下老成木訥之人。這類人的缺點是故步自封,不敢變新,但優點卻是老實可靠,腳踏實地,不像一些爭名奪利之輩,會為了揚名立萬而攛掇皇帝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

至於曹參本人,則每天飲酒作樂,誰來勸他,就得被他可勁地灌,不灌醉就不放人。劉盈對此也是憂心忡忡,畢竟當時外部匈奴為患,南方南越割據,與朝廷對抗,內部百業待興,他是很不理解曹參此時做法的。

不過劉盈也不敢也不忍當著朝堂眾人之面指責曹參,而是私底下對他的兒子曹窟所說:“相國是不是看朕年少不懂事,不願輔佐我啊!你回家的時候勸勸你父親,讓他以天下為重”。

結果曹窟回家一說,反被曹參狠揍了一頓,第二天上朝,劉盈看到帶著傷害、欲言又止的曹窟,知道連他也吃了鱉了。無奈之下,只好當面問曹參,解開心中的疑惑。



曹參向劉盈請罪,並說:“陛下自認為跟高帝相比誰更聖明?”這想都不用想自然是劉邦聖明瞭。再問:“那陛下看看,我與蕭何丞相誰更賢能?”劉盈不好意思下曹參的面,婉轉回答:“曹相國好像比不上蕭相國吧!”

曹參很滿意這個回答,因為事實確實如此,他回答了劉盈的疑惑:“這就對了,高帝和蕭相國平定天下,法度、制令等已經非常清楚了,陛下只需拱手而治,臣下只需各安其職,國家休養生息即可”。

劉盈這才疑惑全解,是啊!父親和蕭相國已經制定好了一切,國家現在雖然一統,但實際是外強中乾,建國之初全國連五匹同顏色的馬都湊不齊,有些大臣上朝還得坐牛車。至於南方趙佗、北方匈奴,在沒有絕對的軍事勢力面前一切都是虛的。所以現在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休息,外部停戰,內部發展,不需要折騰了。

所以劉盈的“無為而治”,和他本人的性格沒關係,也和呂后沒關係,只是出於局勢的考慮而已。劉盈死後的呂后、文帝等,也是延續著“無為而治”的政策,基本不變。



一貳一橙


在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曹隨蕭規,黃老思想。

一:曹隨蕭規

其實劉盈繼位後,呂后掌控朝政大權,蕭何繼續為相國,朝政大事內決於呂后,外決於蕭何。



因為劉邦在位時,為了對內平定叛亂,對外迎擊匈奴,所以增加了一些賦稅,等劉盈時,內亂已經平定,匈奴也因為和親政策不再騷擾邊境。

人民飽受戰亂之苦,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蕭何順應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勵人民生產的積極措施。

到了曹參當丞相的時候,大的社會環境還是如此,因此曹參審時度勢,採取“無為而治”的策略。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

二:黃老思想

高祖即位以後,就奉行黃老的道家思想,與民休息。宰相蕭何、曹參也都力行黃老之術以治國家。 後來當政的漢惠帝、呂太后、漢文帝、漢景帝、竇太后這些天子、太后,基本上都是以黃老之術執政的奉行者。 直到漢武帝聽董仲舒之言,獨尊儒術以後,漢代黃老之風才移轉至民間。


王朝興替


漢朝建立之初,經濟凋敝,即使皇帝也不能湊齊四匹純色的馬,到了將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車。漢高帝劉邦為此頒佈法令約束節儉,減輕田租賦稅,實行“十五稅一”制度。劉邦在位後期,因為消滅異姓王和抗擊匈奴等戰事,田租有所加徵。劉盈即位後,下詔減少田租,恢復十五稅一。這種舉措減輕了農民一些負擔,有助於休養生息。前191年1月,為勸勉農桑,劉盈下詔在各地選拔孝弟力田的賢者,免除其徭役負擔。又在前191年4月1日趁著加冠之時,減免刑罰,下詔省去妨害吏民的法令,以減少繁擾,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前194年2月,開始修築長安城。前192年春天,徵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民工十四萬六千人築長安城,修築了三十天。7月,又調發諸侯王、列侯的家人奴隸二萬人到長安築城。前190年2月,再次調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十四萬五千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9月,長安城最後竣工。賞賜民爵,每戶一級。前189年7月,起長安西市,修敖倉。11月修成,諸侯都來京聚會,入朝祝賀。

為了使人口迅速繁殖,劉盈在前189年12月23日借兄長齊悼惠王劉肥去世的時機,下詔規定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出嫁的,罰款五算。據東漢時期的應劭解釋,漢代凡十五以上的成年人均需交人口稅,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為一算,稱為“算賦”。劉盈這一時規定,實際就是強制婦女到了十五歲便要結婚生息。這對於繁衍人口和恢復、發展經濟都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漢初,國家貧困,經濟蕭條,為了鞏固雛鷹般的漢朝,劉邦採取了減輕錢重,以便利流通,求得商業發展的政策,結果反而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局面。全國統一後,劉邦對商賈採取了一定的抑制政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劉盈在位時,為繁榮工商業,便下令進一步放寬對商賈的限制,“復弛商賈之律”。除了不準做官、商賈的人口稅比平民重一倍外,其他多予廢除。這對於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尤其對商品經濟的活躍,起了很大作用。


SeaArm


劉季在上臺後,舉起了屠龍刀,刀光過處,一顆顆人頭落地,異姓王,基本上清洗乾淨。劉季這樣做的目的,一,劉盈不類我,如意類我,又未通過,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難題,通通給做了。二,從劉盈保護劉如意來看,劉盈是個心理正常的,有溫度的人。三,無為而治,其實就是一個休整期,大清洗後也需要安寧。四,呂后的強悍,只在宮內,無為的背後,有朝臣與後黨在另一方面的妥協。

從個體而言,劉盈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兄長,但,他並不會玩政治。如果不是呂后時代,會是一個合格的,守成的君主。


穿越中的書生


漢惠帝劉盈,繼位後,最初朝政實際上是把握在呂后與蕭何手中。後來蕭何死後,曹參為相國,劉盈和曹參談論政事,曹參給出的意見就是蕭規曹隨。說白了就是現在漢朝初立,需要休養生息。劉邦和蕭何制定的一系列國策很符合現狀不需要什麼改變,保持下去就行。所以劉盈也深以為然。這個做法在當時來說還是很正確的。劉盈繼位後漢朝的高速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事實上真正讓劉盈無為或者說心死放棄有為的是他的那位專權狠毒的生母——呂后。呂后一直嫉恨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並且屢次設計加害。劉盈可以肯定是一個心慈重情的皇帝。他把趙王接進皇宮,日夜守著就是為了保護這個兄弟,可惜還是一個疏忽讓呂后得逞。後來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後專門讓劉盈前來觀看。接二連三的刺激讓劉盈倍受打擊,估計劉盈也是看透了自己母親的狠毒,心裡或許也怕自己有一天惹得呂后不爽會被加害,所以在大病一場後,再也不問政事,每天借酒消愁。

劉盈諡號為惠也正是說明了他是一個仁慈之人。


芹菜刺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劉盈為什麼要選擇“無為而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他的母親。他的生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呂雉,人稱上下五千年最殘暴的女人之一。說她殘暴是指她在幫助劉邦剷除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時,異常的奸詐、狠毒;另外就是毒死趙王劉如意。劉如意是劉邦與至愛戚夫人所生。駭人聽聞的“人彘”就是呂雉在殘害戚夫人時發明的酷刑。據傳呂雉又故意讓劉盈看到了被折磨成“人彘”的戚夫人後嚇得一病不起的,以至於年僅二十三歲就去世了。 十六歲登基的劉盈,生性仁弱良善、與世無爭,也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而母親呂后則是治國理政的高手。她能利用像蕭何、曹參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來幫助處理朝政,所以當時西漢的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社會秩序,井井有條…有這樣的母親把持朝政,他正好落個悠閒自在,何樂不為。另據史料記載,一次劉邦吃了敗仗,落荒而逃,為了使馬車跑得更快一些,幾次三番欲把劉盈和姐姐魯元公主扔下車,多虧老臣捨命相救才保住性命,由此可見,帝王家的冷酷真的令人不寒而慄。這也是劉盈選擇“無為而治”主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漢惠帝二年,劉盈聽聞宰相曹參,常常帶領大夥喝酒怠工,甚為不滿,一天問其緣故,曹參跪曰:“請陛下好好想一想,您跟先帝比誰更賢明英武呢?”劉盈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那麼陛下看我的德才和蕭相國相比誰更強呢?”惠帝笑說“我看你好像不如蕭相國”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的非常正確,即然您的賢能不及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他們統一後製定的法令法規又相當完備,如今並不需要去改變什麼,又何必自找麻煩呢…”惠帝聽了曹參解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他的“無為而治”就一直延續到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