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上“戰場”個個都是排頭兵蘆山縣太平鎮人大代表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四川新聞網雅安2月10日訊(張華鵬 何瑤 王夢倩 文/圖)

“我是人大代表,先安排我!”“我經驗豐富,我先上!”“我多跑兩家。”“我還可以堅持兩個小時。”……在各村、在卡點、在走村串戶的路上,經常會有這樣的聲音響起。一次次請戰,一趟趟來回奔忙,蘆山縣太平鎮各級人大代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疫情防控、代表先行”的使命擔當。

人大代表上“战场”个个都是排头兵芦山县太平镇人大代表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春光村鎮人大代表在圍塔崗卡點對來往車輛進行監測

逆“流”而上,把住一道門

近日,在太平鎮圍塔崗管控點,總會響起這樣的聲音“同志您好,請打開車窗,靠邊停車,主動配合體溫檢測,謝謝!”這是春光村鎮人大代表胡祝華這些天的“口頭禪”。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胡祝華主動請戰率領7名人大代表組成“防疫工作隊”,配合鎮、村幹部在春光村關門石、圍塔崗出口處用簡易帳篷、木板搭起臨時疫情監測卡點,24小時輪流執勤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前兩天凌晨3點左右,有幾個居家觀察人員想開車離開,胡代表硬是勸了30多分鐘,把他們勸回去了”一同值班的村幹部王文智說道:“這幾天,凌晨氣溫接近零攝氏度,每次“守夜”看到胡祝華衣服被露水打溼、凍得話都說不利索了,大家勸他回家休息,可他強的很,說啥也不聽。”

“大過年的,誰不想在家團聚呢,但是我們身前是太平鎮南大門,身後是1.2萬父老鄉親,疫情不退,代表就不退”。

自1月26日(正月初二)以來,卡口的執勤人員換了一波又一波,胡祝華始終堅守,不厭其煩地排查、勸返,對於已經數日未回家的他來說,一張桌子、一瓶醫用酒精、一個體溫監測儀,一本來往車輛登記冊,就是陪伴他的工作伴侶。

人大代表上“战场”个个都是排头兵芦山县太平镇人大代表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鍾靈村縣人大代表王豔鋒張貼放疫標語

日行一萬步,護好一個村

10356、14946、17589......這幾個數字是鍾靈村縣人大代表王豔鋒這幾天的微信步數。在平時,日行萬步十分普通,但在全民皆“曬”個位微信步數時,王豔鋒不斷上漲的步數為村民們築起了越加厚實的“防護屏障”。

王豔鋒的責任區—鍾靈村王店子,村民居住分散,自1月26日(正月初二)戰“疫”開始,他每天拿著“大喇叭”一邊沿路播放防疫知識,一邊挨家挨戶排查返村人員,跟蹤統計信息,村民都稱他為“移動小廣播”。有些村民不理解,“昨天才統計的,今天怎麼又來,是不是閒的慌啊?”面對村民的疑惑,王豔鋒耐心地同村民們解釋並來上一段滾瓜爛熟的防控知識。

王豔鋒在代表日記中寫道:這幾天,在代表們的勸導下,村民紛紛主動延後辦理酒席,居家不出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新進展。防疫工作雖然困難、辛苦,但看到電視上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脫下面罩、護目鏡後那留下的深深凹痕,心裡滿是觸動,也更明白了什麼是責任。

人大代表上“战场”个个都是排头兵芦山县太平镇人大代表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祥和村鎮人大代表楊冰開展消毒工作

化身服務員,守住一座鎮

“大樹子組李文強家需要10斤大米,貧困戶程志輝家需要1提捲紙,三龍山組高雲明家需要2罐奶粉。”祥和村鎮人大代表楊冰一邊看著微信群,一邊拿著小本本,記下鄉親們第二天需要採購的物品。

疫情發生後,為保障村民日常生活物資供應,楊冰建了個“群眾需求採購”微信群,村民將自己的需求發到群裡,他按照需求清單駕車採購,並一一運回村民家中,一來二去,群眾給他取了個外號“冰哥代購”。

“替群眾採購生活用品,能減少人員流動,遏制疫情蔓延,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至疫情結束”楊冰笑呵呵地說道。

除“跑腿代買”工作外,公共區域消毒、防疫知識宣傳、體溫監測,也是楊冰日常打卡清單內容。

“王大爺,最近不要去麻將館打牌了哈,在家勤洗手、多通風……“楊冰一邊搖著消毒器具手柄一邊宣傳防疫知識。

祥和村農戶密集,養殖場較多,自疫情爆發後,楊冰自掏腰包購買了8件消毒液、7個消毒器具,同其他人大代表、村組幹部組成“7人消毒小隊”每天對養殖場、街道、溝渠進行消毒,4天時間裡,消毒面積30萬㎡。

“老婆說我憨得很,這個時候大家都老老實實呆在家,我倒好,挨家挨戶串,不怕危險”楊冰笑道,“我不上,其他人也要上,更何況我還是一名連續兩屆的老代表,看到群眾在家門口豎起大拇指衝我打招呼,我就覺得值”。

像胡祝華、王豔鋒、楊冰這樣的人大代表還有很多,如“舍小家為大家”的泥腿書記苟發靈、“私車公用”的疫情宣傳員樂祥、“一日三走訪”的巾幗女將朱光彬……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他們是不知疲憊的戰士、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場上,他們是前沿陣地上阻擊病毒的排頭兵。他們與村兩委幹部一起,同舟共濟、雷霆出擊、精準排查、動態監測、24小時輪流值守,築起了一道道聯防聯控的“防火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