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作者/儂列

如其快手ID所言,“迷人的郭老師”最近迷倒了一眾人。 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股模仿郭老師的熱潮。網友們在鏡頭前模仿郭老師說奇怪的話,吃著食物,又突然尖叫或大笑,有點“瘋魔”,也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可評論區中,總會充斥著“哈哈哈哈”的回應。 郭老師從快手走到B站,紅到微博,“模仿她”成為年輕人的新流行。但是郭老師究竟是誰?為什麼她會走紅? 郭老師原本只是一個在快手做直播的素人,她在直播中不梳頭、不洗臉也不開美顏,樸實無華的農村婦女形象。她在快手迅速興起依靠的是一個個被粉絲奉為“高能”的名場面。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她時常在直播中突然放屁,或露出肚子上的贅肉,甚至還在直播中罵髒話,說開美顏的人“死全家”,全然不顧形象。 她喜歡與其他主播連線PK,卻屢遭拒絕,有人覺得她醜,有人覺得她不像女人,沒說兩句就掛斷,最高紀錄連掛11人。而後,其他主播見到郭老師愣怔的模樣,以及郭老師被掛後氣急敗壞的畫面,成為網友們模仿的一大素材。 她時常不按常理出牌。在直播中被問到想不想減肥,她卻自說自話,連說二十幾個沒關聯的成語,後成為其代表語錄之一。像這樣完全無法被預測的發言,慢慢發展成郭老師的個人特色之一。

00:00/00:00倍速 畫中畫

郭老師的成語大全之一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她的行為常帶著無厘頭的搞笑。她在吃播中用奇怪的音調介紹獼猴桃的吃法,最後視頻在她的慘叫中結束。其中,把獼猴桃讀成“獼hotel”,暫停一下的鏡頭切換方法,以及“峰迴路轉式吃法”都成為了網友們造梗的快樂源泉。

00:00/00:00倍速 畫中畫

郭老師在直播中的自我展示,在這個時代無法被簡單定義。她上一秒還在嚎叫,下一秒就能換上嬉皮笑臉,接著又能翻臉怒罵;她不做表情管理,放肆地宣洩情緒。有人說她是為了錢,也有人說她是一種行為藝術。 眾多看客將此視為快樂的寶藏,將她身上的特質外化成一個又一個梗,在“真香,太上頭了”中再次表達對土味文化的擁躉。

“郭學”興起,為何“全民郭化”得以養成?

在郭老師走紅的道路上,“郭粉”功不可沒,他們的頭號任務就是要將“郭學”發揚光大。 郭粉們在微博上模仿郭言郭語,這門語言演化自郭老師直播視頻中的發言,逐漸成為年輕人中特有的流行語,只要能相互對得上幾句郭語,就能互道一聲“集美”(郭語中“姐妹”的發音)。 在郭老師表情包中,一張“死到普”流傳甚廣,但許多欲加入這場流行語狂歡的路人始終get不到“郭語”的訣竅,於是粉絲們決定將“郭言郭語”體系化進行普及。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入門級詞彙以食物為代表,這是郭老師吃播模仿秀中的重點。一些常用的語句被稱為外郭語語錄,譬如“嘗一下啊,嘗下好吃嗎”,幾乎是每個模仿秀中常見的開場白。同時害羞、齜牙等表情,加上吞食、虛晃等動作,是郭老師行為語言的精髓,也被列入郭語的學習中。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在迷人的郭老師超話中,郭粉們自發為沒入門的集美補課,不僅整理好系列“教程”,還自制了考試題目。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不同於快手直播,在微博的娛樂場中,草根網紅得到年輕人的認可,一定是創造出了某種能引發身份認同或情緒反響的潮流。在樂此不彼的諧音玩梗中,“你也看郭老師啊”的一致感不言而喻,從而用別人看不懂的小默契形成一個圈層。 無形中,郭老師被裹挾進年輕人用自己的社交方式營造出的娛樂狂歡中。在B站,也流傳著郭老師的傳說,freestyle版的鬼畜郭老師是出圈必備。而且不少郭粉把戰場延伸至B站,他們將郭老師的名場面做成合集,普及郭語入門詞彙的發音,同時製作了“外郭語考試”,不少網友彈幕在線答題。

00:00/00:00倍速

這一場郭語普及,儼然給郭老師一個極具辨識度的標籤,幫助郭老師走出土味視頻的圈層,走向大眾層面。而利用模仿挑戰賽的玩法,吸引大眾對郭語學以致用,打造病毒式傳播效應,才是其真正出圈的關鍵所在。 許多B站up主自發挑戰模仿,以模仿吃獼猴桃的片段為代表,過渡到吃巧克力餅乾,打開寒假作業,安利cp,都可用郭老師語錄進行創作。有集大成者,將郭老師的所有名場面融合到一個視頻中,比如up主元氣小雞血,就做了一期《郭化春節》的郭老師模仿秀,將郭語套用在拜年發生的有趣事上。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全民都在模仿郭老師

可見,如果一開始是出於對“土味”的共同愛好,單純享受看熱鬧的樂趣,郭老師才得以在快手走紅,那麼後來輿論造梗的助推與模仿潮流的興起,則將郭老師推向一個大眾娛樂文化象徵的層面。 而每一個參與進來的人,可能不是喜歡郭老師這個人,而是享受置身其中的感覺。

追逐流行梗,滿足獵奇心態,郭老師的魔法擊中了誰的心?

小艾知道郭老師,就得益於郭粉帶來的“全民郭化”盛世。 “郭老師老逗了”,這是她的第一感官。她看郭老師的吃播視頻,“做作的表情過頭了,反而覺得可愛了”。 但小艾一開始並不喜歡看土味視頻。對於一線城市的普通白領來說,土味視頻是無聊時的消遣,土味視頻要融合進沙雕梗,就像表情包能表達情緒,背後要有一定的載體,才能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就像一開始擁有完整話語譜系的“六學”,最後只剩下“兩開花”三字精髓;一開始被廣泛傳播的王境澤在《變形記》中的吃飯片段,在演變成表情包後,最後只剩下“真香”兩字。所有一開始的流行,最後只剩下一個梗,而後變成一年一度的流行語,在下一年到來前就會過時。 網紅主播的走紅也不例外。那個說著“抽象話”的帶帶大師兄,在其最火的時候,“NMSL”“安排上了”成為人手一句的流行語。後來無人再想起孫笑川,而由他帶火的詞語,也逐漸流行成另一種形式,比如用emoji代替漢字。

在粉絲的安利過程中,郭老師被包裝進了流行梗裡。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郭老師這個人如何並不重要,她想要表達什麼也不是重點,她的有趣帶來的娛樂性才是關鍵。 當郭老師變成能用具體的梗來進行社交對話,當其成為風靡的一種現象,大眾就會蜂擁而至,在哈哈大笑中尋求歸屬感。 “談不上喜歡不喜歡,我就是矛盾的個體,既想隨波逐流,喜歡大眾追捧的東西;又想保持某種剋制,在這兩者之間左右搖擺。”小艾說道。 這個剋制體現在小艾並不會給郭老師強行升價值,“我不覺得她真實,只能說她在用受眾喜歡的東西在不斷裝飾自己,然後重塑一個受眾喜歡的‘郭老師’。我覺得她能火映襯了部分大眾某種心理狀態的缺失,通過一個土味的個體獲得集體認同感。我其實骨子裡是個追求獵奇的人。”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本質而言,土味一定程度上是三四線城市乃至鄉村青年人的文化需求映射,那對他們的獵奇心理則是因為地位、身份錯位帶來的對底層私密的窺視欲。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曾在專欄《黑鏡人生——網絡生活的傳播學肖像》中談道,“城裡人的主流審美對他們(鄉村青年)來講或許是遙不可及的,而這裡的‘遙不可及’,並不是說誰比誰高或者低,而是彼此平行的兩個‘審美的孤島’。” 不過,互聯網原住民可以將任何文化元素解構形成新的亞文化。走紅的郭老師代表的是已經被多次研究解讀的土味文化流行,不可避免的,每一個土味文化迭代過程中的代表人物,最終都會被賦予某種社會意義。

土味明星千人千面,郭老師帶來怎樣的社會文化價值?

縱觀以往走紅的土味明星,從冬泳怪鴿、寒王、giao哥到藥水哥,他們毫無章法又毫無預兆的言行舉止,帶給他們“裝瘋賣傻”的評價,卻也讓他們順利走紅出圈。 大眾試著去理解他們的存在,去感知他們的身份,久而久之“搞笑低俗”就不再是土味主播們唯一的標籤。就像藥水哥,有人說他是個很好的表演者,他的表演渾然一體,不強行出格,真真假假難辨,像是靈感迸發而得,像一種行為藝術。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因而不排除有一類人是認同這些土味視頻展示的社會風貌,認同土味明星展示的真實生活狀態。 但在這些一開始遭受唾棄,後在文化層面被大眾接受的土味明星中,你很難找到像郭老師這樣的女性主播網紅。 以往無論是鳳姐還是郭美美,她們身上貼滿了“醜陋”“炒作”“拜金”等惡劣標籤,在唾罵中走紅,無人理解也缺乏認可。 而現在的郭老師,她遭受到的網絡歧視同樣不少。在大眾眼裡,主播應該形象姣好,像郭老師這樣就屬於難登大雅之堂,即使是無意識抬起手露出了腰側的小肚腩,也要被舉報導致封號。 郭老師卻很有脫口秀表演者的精神,她能自黑,能反擊,毫不掩飾自己的缺點,也直戳別人的假面。其他主播跳的舞難看,她就說像“螳螂”;有人罵她,她就罵那人噁心;在直播中評論說她拜金,為了錢搏出位,郭老師就直接承認是為了錢,在快手平臺直播分到的錢多。 在當下這個精緻主義世界,不乏用“中產階級”包裝高級生活之人,郭老師這般恣意,這般不受管束的形象,與中國對婦女的傳統道德要求是相悖的,令很多人都大吃一驚。 朋友圈中有人覺得郭老師自由自在,在網絡上把那些假面都扔掉,是女性多樣面貌的一種展示。不少人將“真性請”當做人設努力經營,以本來面目生活的郭老師,將大多數人認為難堪的一面毫無保留,帶來的衝擊性十足。 也有一種看法,是每個人都想活成郭老師,想嚎叫就嚎叫,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如果我們把生活比喻成牢籠,被迫相親的家庭壓力,女性過了30歲無法輕易晉升的職場壓力,同性戀者身份認同與社會歧視的壓力……每個人在顧忌中不能做自己,不能單身、不能丁克、不能簡單相愛,就會想有沒有那麼一刻能發洩自己。

邋遢大王“郭老師”爆紅,短視頻審醜女網紅第一人如何誕生?

郭老師是活生生的小人物,是每一個底層個體的代表。更為重要的是,她代表的女性形象,是不被提倡的,因而每一個支持她的人在她那份奇特的幽默中,享受著獨有的對社會的叛逆與不屑。 所以與以往不同,對於走紅的土味明星與其衍生出的文化現象,同樣是在進行解構,但在郭老師身上,在尊重與認同基礎上產生了具有“言論自由”“真我表達”“女性自我做主”等的社會價值。 可以說,在大眾話語娛樂化式演變的道路上,土味亞文化生態正越來越具備正向引導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