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这些口罩都是我们手工做的,虽然慢,但多做一个,就能多贡献一份力量”,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面对疫情,表现出的沉着和冷静。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当记者走进甘肃矿区民政集体管理公司被服厂加工车间时,解秋云和其余制作工人正赶制着口罩,哪怕是和我们交谈的时候,手里的针线也依然行云流水般在布料上穿梭着。她们告诉记者,口罩看似简单,但加工一个却需要30多道工序,而大部分工序都是由工人手工完成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口罩成了阻挡病毒“坚固防线”,需求量急剧上升。被服厂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四0四、甘肃矿区号召,放弃春节的阖家团圆,在矿区民政局具体安排下,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开始加班加点制作口罩。被服厂目前在岗工人仅有11名,每天能制作600余个口罩,从正月初四截止目前,已制作完成6000多个口罩,及时供给了疫情防控一线的检疫人员,确保着检疫人员的健康。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口罩虽轻,但情谊却重,在特殊时期,“罩住”的是一方人的平安。

解秋云是被服厂的负责人,因为已68岁,所以大家都亲切的叫她“解姨”。得知要接受采访时,解姨连忙摇头,摆着手说:“疫情面前没有谁是特殊的,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如果能够为战胜疫情做点事情,我们都很高兴,不为得到夸赞,这种时候,哪怕不给我们材料费、加工费,口罩我们也得做……”。

她告诉我们:“这段时间大家确实辛苦了,十来个加工工人几乎都有孩子,关键时期顾不上照顾孩子和家庭,都投入到了加工工作中。连续工作的这些天,她们没一个迟到早退的,有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每次来之前大家都做好洗手消毒,越是困难时刻越不能给政府添麻烦。”解姨夹着乡音的表述,有些词可能讲的不那么清楚,但真挚的感情却足以让人动容。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采访时,记者得知,被服厂有一名工人,去年8月查出患上癌症,一直在家休养。本打算节后返回岗位,但由于身体弱,抵抗力不强,疫情期间不便到岗。知道这段时间口罩需求量大,她主动要求在家自己加工,虽然不能和大家一起,但也希望能帮点忙、尽点力。鉴于她的身体状况和口罩加工卫生保证要求,组织并未同意她的请求,但她这种奉献精神却值得所有人学习。

战“疫”进行时:6000多个口罩背后的故事

一个个口罩,一份份保障,被服厂加工工人用针线串起的,是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美好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