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朝代都是因為被女人滅掉的,比如褒姒滅了周朝,貂蟬滅了漢朝,楊貴妃滅了唐朝,陳圓圓滅了明朝?


紅顏,長與禍水連用,似乎成為了歷代王朝衰敗的癥結所在。那麼,事實果真如此麼?一旦我們用心思考這一問題,便會發現所謂的“紅顏禍水”,終究是一種狹隘的情緒化的歷史認知。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歷史上有些女性被當作工具,誘惑了掌權者,而致使當權者的統治出現了問題,或者可以說他們對歷史進程中的某個因素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她們不是歷史進程的決定因素,更何談偌大的一個王朝被某個女人所滅?畢竟,她們所起的作用放置在歷史長河中,也是微乎其微的。

史書中,或者野史中之所以將其擴大,無非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罷了,或者加深對某個皇帝荒淫無道的傳說而已。當然,這樣的歷史敘事方式,也不排除史家的“春秋筆法”。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不妨對幾位著名的“紅顏禍水”進行一一探討。

一、褒姒不是周朝滅亡的決定因素

褒姒是周朝末代王周幽王的美人。話說褒姒是一個冰美人,周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幹了一件蠢事,那便是烽火戲諸侯。古代的烽火是一個傳遞信號的標誌,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所謂的分封制就是說周王一人統治天下,但將首都之外的地方分封給了各個諸侯,諸侯對周天子有出征的義務。

因此,當時但凡周王室有外敵入侵的時候,各路諸侯需要集結人馬,迅速趕來支援。而烽火就是周王與諸侯之間的信號,是一個十分嚴肅而認真的事情。而周幽王確借烽火愚弄了各路諸侯,點燃了烽火,各路諸侯紛紛集結到王都,卻發現根本沒這回事,褒姒見到各諸侯被耍的情形,終於笑了,周幽王覺得很值。但卻失信於諸侯,這令周幽王沉痛的代價。

當然,這件事情的性質是很嚴重的,但並沒有後世所認為的是周朝滅亡的原因。實際上,周王朝在武丁之後便進入了衰落時期。特別是周厲王之時,因為不讓百姓自由言論,造成道路以目的局面,還發生過國人暴動,雖然說後面有宣王中興,但實際上並沒有起什麼好作用。

可以說周朝的衰落是一個不可扭轉的大趨勢,只不過周幽王的昏庸無道,加速了周代的滅亡。而最終導致西周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他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引起了諸侯國的不滿。於是申侯帶領各諸侯,勾結西部的少數民族犬戎討伐周王室,西周滅亡,各路諸侯擁護周幽王的嫡長子宜臼為平王,並向東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導致西周滅亡的主要原因,根本不在褒姒。只是歷代皆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肆詬病,才使得褒姒變成了紅顏禍水。因此,褒姒的例子是不足以證明女人令王朝覆滅的。

二、貂蟬與漢朝滅亡沒有關係

無論是從野史小說中,還是從影視劇中,我們多多少少會聽說過呂布戲貂蟬的故事。那麼貂蟬究竟在當時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裡面的貂蟬是漢末的司徒王允為了借呂布之手滅掉董卓,而放置的一個糖衣炮彈。董卓是漢末時期的一個掌權者。漢代末年,外戚宦官專政,軍閥割據,鬥爭不斷。董卓憑藉超強的實力趁亂進入洛陽,立劉協為漢獻帝,獨攬政權。

漢末的局面在董卓的統治下十分黑暗,所以司徒王允為了剷除董卓,實施了美人計,也就是將貂蟬進獻給了董卓,而呂布和貂蟬互生情愫,所以最終借呂布之手,殺掉了董卓。因此,在明清小說或者戲劇當中,貂蟬的作用實際上是為剷除董卓做準備的。

但是史書中是沒有貂蟬這個人物的,《後漢書》中只談及了“卓又使布守中罔,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這裡所記載的實際上,是呂布與董卓的婢女私通的事情,貂蟬其人的原型大概就是這個傅婢吧。

儘管貂蟬的身世已經很難考證,但我們大體可以肯定以下幾點事實:

首先,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矛盾不單單是因為呂布與董卓的婢女私通,雙方矛盾早就存在;其次,董卓被滅,跟漢朝滅亡實際上沒有必然聯繫,他只是漢朝末年一個階段的掌權者,而漢朝滅亡的標誌實際上是到了三國鼎立的出現,也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建立曹魏之後,廢漢獻帝自立,這才是漢朝滅亡的標誌;最後,漢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腐朽,以及制度方面的弊端,最終導致了漢朝末年軍閥割據,以致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取代了漢朝。

因此,我們又可以看出,即便貂蟬這個人物不是虛構,曾真的出現在東漢末年的歷史舞臺上,但她的存在卻也沒有產生什麼重要的作用。東漢的衰敗,早就是個不可逆的歷史趨勢。

三、楊貴妃與安史之亂的關係

“馬嵬驛事變”道出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那便是唐朝的美人楊玉環與唐玄宗李隆基之間的愛情。這個愛情故事被流傳成了佳話,併為後世的小說、戲劇、影視劇所津津樂道。

的確,楊玉環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唐詩中對她的描寫很多,比如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又比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且史書中所記載的馬嵬驛事變中,楊玉環被逼自殺也確有其事。

那麼這樣一個美女,與唐朝滅亡是不是存在必然聯繫呢?

大家早已清楚,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後來唐玄宗看上了楊玉環,將兒媳婦佔為己有,並寵愛有加。楊氏家族也因此在朝中勢力很大,而奸臣楊國忠在朝中當道,曾攪得朝中烏煙瘴氣。但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這一切根源都始於唐玄宗晚年的怠政和荒淫。

與此同時,真正讓唐王朝衰敗的原因,還有另一條主線,那就是地方藩鎮的日益強大。安祿山等人的尾大不掉,最終掀起了叛亂。李唐王朝在安史之亂的打擊下,形勢急轉直下,再也不復往日的輝煌。但是,在整場始建中,楊貴妃不過是個受害者。而“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千古絕句,更是讓這位薄命的女子成為李唐王朝衰敗的背鍋人。

四、陳圓圓與明朝滅亡更沒有關係

說起陳圓圓,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了。這句話說的是吳三桂為了陳圓圓而勾引清軍入關這件事,也正因如此,世人多將陳圓圓作為明朝滅亡的導火索,這顯然邏輯是有問題的。

第一,陳圓圓不是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的根本原因。陳圓圓最初是田弘裕家的歌女,當時田氏為了拉攏吳三桂,將陳圓圓獻給了吳三桂當小妾。吳三桂十分喜歡陳圓圓,因為當時戰事吃緊,所以將陳圓圓寄放在了田氏家裡。李自成軍隊佔領北京之後,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逮捕了吳三桂的父親,侵吞了吳三桂在京的財產。

可以說,對於吳三桂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恥辱,所以才毅然決定藉助清軍之手,剷除李自成。而不單單是因為陳圓圓被霸佔這一個原因。世人所說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只不過是為了吸引人眼球的噱頭。

第二,吳三桂帶領清軍入關攻打的是李自成而不是明朝。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一點。崇禎自縊於煤山的直接原因是農民軍李子晨攻佔了北京。當時吳三桂為寧遠總兵,本來打算進京勤王,解救崇禎皇帝的,但行至半路,傳來了崇禎去世的噩耗。

崇禎皇帝去世,實際上已經標誌著明朝滅亡。而後續的事情便是吳三桂和李自成之間的糾葛了。本來吳三桂在選擇李自成還是清軍的問題上,是打算投奔李自成的,但因為李自成做的太過火,激怒了吳三桂,以致吳三桂退守山海關,決心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所以才有了後面藉助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的事件。所以說山海關大戰,吳三桂請兵入關,實際上滅的是李自成而不是明朝。而清軍也是打著為明朝報仇的旗號與李自成決戰的。只不過人們更看重吳三桂與清軍的關係,將吳三桂說成是漢奸,這已然是後話了。在此不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因此,陳圓圓實際上與明朝的滅亡絲毫沒有任何聯繫。


通過以上的分析來看,即便是褒姒、貂蟬、楊貴妃和陳圓圓等這些被“石錘”的紅顏,也談不上是王朝覆滅的禍水。可以說,世人眼中女人是某個朝代滅亡原因的觀點,著實太過於誇大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


史海爛柯人


中國四大美女之一,三國時期的“貂蟬”與漢朝的滅亡並沒有任何的關係,貂蟬所影響的是“呂布”與“董卓”二人之間的關係,而呂布與董卓並不是導致漢朝覆滅的人!恰恰相反的是,貂蟬的行為應該算是掃除奸黨,匡扶漢室的大義之舉,

在歷史上真正被世人所評價“紅顏禍水”的四位美女是,商朝“蘇妲己”,周朝“褒姒”,唐朝“楊貴妃”,明朝“陳圓圓”,人們皆認為一個朝代的覆滅更替與這四人有直接關係!卻把朝廷腐敗,君王昏庸無能進行掩蓋,將錯誤全部扣在女人身上,這不但很不公平!也體現了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

而在這四個朝代中,又存在著世人的誤判:《商紂王殘暴無能》

90年代的一部神話電視劇“封神演義”中展現了商紂王(帝辛)奢華的一生,劇中的紂王平生毫無作為,只會沉迷酒色,弒殺忠臣義士,因褻瀆“女媧娘娘”而遭到懲罰,女媧娘娘派九尾妖狐下凡,以“蘇妲己”的身份迷惑紂王,促使紂王背叛親離,被姜子牙率領的眾神推翻王朝,

但這只是影視作品而已,並不代表真正的商紂王就是如此!現今有很多學者就對於商紂王的一生做出了不同看法,
商紂王(帝辛)天生聰慧,對於事物接受很快,能言善辯,執行能力強,而且體力勝於常人,可徒手與猛獸搏鬥,紂王在位期間,對內修正法律,對外開疆擴土,攻佔“東夷”各部落,將商朝領土擴展到山東,安徽,江蘇,福建等地,使商朝展露中興氣象,也可算是有為之君,

但是物極必反,“人性”都有兩面,紂王也是因自己的過人之處,而將自己推向了深淵,消滅“東夷”後,紂王開始膨脹,過於自負的紂王開始不聽任何人的建議,獨斷獨行,對於忤逆自己的人,多殺之!酒池肉林揮霍人生,最終導致眾叛親離,周武王起義成功推翻商朝,周武王登基後開始“醜化”紂王,將紂王的功績抹去,讓後人只看到紂王醜陋的一面,勝者君王,敗者寇!紂王不但失去江山,也將自己心愛之人“蘇妲己”牽連其中,一介弱女子竟成了政治的工具,實屬可悲可嘆!


奔騰Li


有沒有被女人滅掉的朝代呢?當然是有的。有沒有因為女人而被滅掉的朝代呢?當然也是有的。然而,說褒姒滅掉周朝是不科學的,說貂蟬滅了漢朝更是瞎扯,至於楊貴妃滅了唐朝那就是胡說了,竟然有人說陳圓圓滅了明朝就實在是可笑至極了。王朝的滅亡或許表面上跟女人相關,但實際上滅掉王朝的是統治者自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保持其神聖性都不約而同的撒謊並推卸責任。王朝的滅亡跟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沒有關係而跟不掌握權力的女人相關,這說出去誰能信?!說王朝因為女人而滅亡,不過是統治者的自欺欺人而已,不過是表現出了統治者的膽小懦弱且毫無擔當。

歷史上的確有一些王朝的滅亡是跟女人有關的,但女人對於王朝的滅亡並不負主要責任,王朝滅亡的主要責任在於其權力的掌握者。

周幽王有一個小妾叫褒姒,長得美豔無比,生的傾國傾城。因為褒姒的美豔,周幽王不僅無心處理國政,還把國家大事當成了玩笑。烽火戲諸侯之事一出,周王朝就迅速地失去了威信。最後的結果是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生死而西周滅亡。從這裡看,周朝的滅亡好似跟褒姒相關。

靜心細想,西周的滅亡跟褒姒其實無關。褒姒只是周幽王的小妾而已,或許他可以通過自己的美貌影響周幽王的決策,但最終做出決策的還是周幽王。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周幽王的責任是作出有利於西周王朝的決策,而不是被褒姒牽鼻子走。一個耽於美色的統治者應該為其錯誤決策負責。

治理國家是一件嚴肅而艱苦的事情,要求統治者具備堅韌的意志。然而,周幽王只喜歡酒色,而沒有堅定的意志。所以,仔細想一想,西周的滅亡是因為褒姒的美色,還是因為周幽王薄弱的意志?!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褒姒是外因,周幽王才是內因!

之所以流傳下來如此多的王朝滅亡是因為女人魅惑君上的故事是因為皇帝的不負責任和皇帝的不能失去其神聖性。

皇帝是什麼人?皇帝是天子。天子是神聖的,是不能犯錯誤的。所以,犯錯誤的一定是別人;所以,揹負亡國責任的也一定是別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與皇帝最親密的是男人還是女人?當然是女人,尤其是美麗的女人。因此,把王朝滅亡的罪責推卸給女人是最合適的,與皇帝關係親密的女人天然就是皇帝的替罪羊。

皇帝為什麼不能揹負錯誤與責任?因為錯誤會使皇權失去神聖性,而失去了神聖性的皇帝是沒有資格繼續為國家負責的。也就是說,嚴重的錯誤會導致皇帝失去皇位,失去了皇位就意味著失去了權力。就算因為亡國而不能當皇帝了,也不能讓自己的名譽受損。更嚴重的是,不能讓老天爺的名譽受損。皇帝是老天爺的兒子,兒子不靠譜,老子能靠譜嗎?!

為什麼後代的統治者會維護前朝的亡國之君?為什麼後世的皇帝不為貂蟬之類被當成替罪羊的女人平反?因為皇帝的地位高於漂亮的女人。無論皇帝如何昏聵,那也是天子;無論女子如何有才有德,也始終改變不了衣服與男人的命運。既然女人依附於男人,那麼為男人擔負一些罪責也就是必然的。

之所以男人會把王朝滅亡的責任歸咎於女人,是因為在男權社會下的男人把女人作為了替罪羊,是因為以維護倫理道德為己任的儒家掌握了輿論主導權。

從漢武帝以來,董仲舒的新儒學就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新儒學講求什麼?講求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講求三綱五常。君權神授意味著皇帝的志高無上和沒有錯誤;三綱五常意味著女人地位的逐漸失去。與褒姒和貂蟬及楊貴妃相比,陳圓圓的地位明顯下降。

儒家思想所維護的是一個等級社會,社會的最頂層是皇帝,社會的最底層是平民中的女人;社會的上層是男人,社會的下層是女人。女人實際上屬於被欺壓的對象,而男人是壓迫者。處於這麼一個被儒家思想控制的社會中,不會有人想著為陳圓圓之類的女人說句公道話。

掌握了輿論主導權的儒家是不會刻意的宣傳那些能夠提高女人的地位的事情的,因為不符合男權社會的建立和等級社會的維持。隨著儒家思想走向衰落,統治者不僅喪失了責任心,男人還喪失了自信心。把女人作為王朝滅亡的替罪羊的行為實際上就是男人自信心和責任心的喪失。

不是女人為王朝的滅亡負責,楊貴妃和陳媛媛不過是替罪羊,事情的根源不在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權力的掌握者是王朝利益的獲得者,天然就應該為王朝的興亡負責。男人是封建社會的主導者,必然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歷史緯度


你好,分享一下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僅回答歷史問題,還對我們現實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有啟迪,借鑑的意義!

先一起看一下“4位絕代美女”的小故事。

第一、傳說中的冰美人“褒姒”

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從古至今,貌似女子無才便為德,一個女子只要是“美女”,那麼便非常容易找到靠山。

故事中的褒姒,那多麼美呢?

古籍是這樣記載的:

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

雖然褒姒生的是花容月貌,但不愛笑。周幽王就想著:“如何能讓美麗的褒姒一笑呢。”

於是乎,一拍大腿,對了,多次的通過“烽火戲諸侯”的方式取悅褒姒,褒姒笑了,國亡了。

在這件事情中,

雙方都是一種影響力,單純的把周的滅亡算在一個女子身上,顯然是不科學的。

第二、東漢末年女英雄--貂蟬

東漢末期,董卓當權,搞的天下民不聊生,災禍四起。王允是當是漢獻帝的一大臣,和姦雄曹操密謀刺殺董卓,未果。

後來呢,收了貂蟬當義女,意圖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係。削弱他們的力量。

於是,使用了一計“美人計”,令董卓和呂布2人互相猜忌,後來反目成仇。

分分鐘在王允的指使下,帶了一波節奏。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有時候,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看起來弱小的人們反而可能居心叵測,誰能想象到一弱女子,會是一個間諜呢。

世界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附有權力的人們,最終決定著他們自己的結局。豈非一個女子能撼動,如果她能撼動,證明那些有權力的人智商堪憂。

第三、“環肥燕瘦”楊玉環

話說,唐朝的時候,老闆姓們都以“胖”為美。

楊玉環是善長歌舞,能唱又能跳……甚得李隆基的歡心。

人們說,一首傳世名曲《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楊玉環作的情歌。這唐玄宗頗有音樂造詣,常常招募天下人進宮唱戲。“梨園班子”就從他這開始傳下來的。

李隆基前半生很是輝煌,後半生逐漸走下坡路了,開始重用奸臣楊國忠(楊玉環的表兄),李林甫等。

而且呢,還大用特用,胡人“安祿山”,最後得到一個被反叛的下場,史稱安史之亂。

安祿山有能力,有軍隊組織擾亂,搗毀唐玄宗的軍隊。但,因為他實在是一個小人。

安史之亂,一共進行了8年,他雖然籌備和策劃了,但在安史之亂第2年的時候就被自己人殺死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人多是栽在自己人手裡的。

人們對小人的允許總是無何奈何的,當小人們繼續放飛自我,多半會走向覆滅。

當時在戰亂途中,在馬嵬坡下,面對眾人的逼宮,以一個女子的犧牲換來了李隆基的平安。

有時候,

權力是可以講是非對錯的。比如,在職場中,領導說你是優秀員工,你就是優秀員工。

靈活的才能長久,

可以適應環境,但要有底線,別因為自己的權益去傾軋他人的。

當我們因為一己私利,

損傷他人,難道不會造成自我的損失嗎。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自他兩利,即使不能有助於他人不有損他人,便是安全的。

世界聞名的莎士比亞說:

有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不是患難朋友。

第四、衝冠一怒為紅顏之“陳圓圓”

話說出身為歌女的陳圓圓,

自從成為了吳三桂的妃子之後,兩人感情好的不像話。

這一邊,闖王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拿下了紫禁城。俘虜了吳三桂一家人,也包括陳圓圓。

因為吳三桂不降於自己,李自成殺了吳三桂一家38口人。木已成舟,吳三桂終於下定決心和多爾袞兵分兩路,把李自成打敗了。並在紛飛的戰火中,救回了陳圓圓。

陳圓圓在當時,是出了名的色藝雙絕,吳三桂很是喜愛。

一個人的決定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的,比如,吳三桂和多爾袞合作,攻克李自成。

必然不是一個已為俘虜的女子能決定得了的。

朝代的興亡交替都有它很多人,很多事情,很多因素,很多環境的左右。單純的歸結到某一個人,明顯成了以偏概全 !


中華歷史智慧


這是因為"自古紅顏多禍水”。古代帝王大都窮靡極樂,玩物喪志。為了女人,喪失人倫,欺天辱地,大傷風化,疏於朝政,禍國殃民,靡日不思。但見:

一日美人入懷,

但見萬事皆休。

只記得暖風香閣鶯鶯語,

那管庶民身心寒!

脂粉迷心智,

笑靨醉九天。

凝脂搖曳花滿地,

香風陣陣催人眠。

閉簾不與朝堂去,

任你狂風暴雨來!

這便是禍國之女,昏王失政的有力證兆。

紂王失政,源於妲己。妲己是冀州候蘇護之女。紂王淫興極宣,遍選天下美女,充盈後宮。聽信費仲尤渾之言,貪妲己美麗,選入後宮陪王侍駕。因之前在女媧廟上香,紂王見:女媧娘娘塑象俊秀,體態豐盈。便淫心搖曳,在媧皇宮宮牆上提了淫詩一首:"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光。犁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伴君王”。時值女媧娘娘赴王母蟠桃盛宴而回,見淫詩震怒。遂招來千年狐妖,叫她趁妲己進京之機附在她體,迷惑紂王。紂王自見妲妃,三魂走了七魄,不但心智大亂,還昏匱無道。對妲己言聽計從,陷害朝臣,設制酷刑。整日沉醉於聲色犬馬,酒池肉林之中不能自拔。逼反黃飛虎,惹惱天下諸候,圍而攻之。最終在武王姜孑牙大軍的聲討之中,火化摘星樓一亡,結束了商湯6OO年的基業。

西周滅亡,源於褒姒。褒姒原也是一個傳奇,傳說她的母親是個宮女。因和人私通生下了褒姒。周宣王知道後,非常震恨。下令刺死褒姒母女。褒姒的母親在臨死前,扯百草結團。將襁褓之中的褒姒放於流水之上,任其漂流,自生自滅。褒姒漂在水上,哭聲引來天上百鳥,上下翻飛,與她遮風擋日。一個老頭從此經過,見百鳥翻飛,頓覺奇怪。近前觀看,見草團上的褒姒安然入睡,憐其可憐,抱回家中和老伴盡心扶養。後周宣王死去,周幽王姬宮涅繼位。周幽王荒淫無度,遍選天下美女。褒姒被選入宮,倍受周幽王寵愛。因褒姒生牲冷豔,不善言笑,整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周幽王曾許下千金,有惹褒姒發笑者,賞千金。百法用盡,終無結果。時有奸臣虢虎獻言,叫周幽王點燃烽火臺狼煙。天下諸候,望煙而動。己為朝中生變,各領本國人馬前來勤王。齊聚鎬京城下,人喊馬鳴,人來人往亂作一團。褒姒一見,愁容頓消,粉面泛花,笑而有聲。幽王大喜,如法炮製,往返三次。天下諸候被嬉,皆不再信。及至後來申國申候義聯絡繒國和犬戎齊攻都城。周幽王驚懼萬分,忙命人再點烽火臺,招天下兵馬前來勤王。天下諸候己為又是兒戲,遂不動兵馬,因無外援。不日城破。周幽王逃至驪山,被犬戎兵將刺殺,死於驪山腳下。西周就此而亡。

唐明皇之禍源於貴妃楊玉環。楊玉環與妲己和褒姒不同的是,前二位都是以報仇為目的禍害了君王江山。而楊玉環純悴是在自編自演的溫柔鄉里葬送了自己和唐明皇。她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只是想要個至真至美的愛情。只可惜紅顏命薄,處處害人。楊玉環本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傳說她初嫁給一個本地的富戶做兒媳。這家兒孑是個不務正業的主,整天花天酒地,出入煙花賭場。有一次和壽王李帽玩賭,半路無錢,便將髮妻楊玉懷作賭資輸給壽王李帽。李帽見楊玉懷豐美,遂立壽王妃。一日家宴,李帽和楊玉懷同赴家宴,席間被老爸李隆基發現,驚奇世間竟有如此豔女,頓時神魂顛倒,念念不休。宦官高力士陽奉陰威,從中調和,終成了這對有失人倫的一對。唐明皇奪得兒媳楊玉環,如獲至寶。有白居易《長恨歌》為證:"回目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後宮佳麗三千人,≡千寵愛在一身”。就這樣少有大志的李隆基:墜入愛河難自醒,終招無妄滅頂災。乾兒子安祿山暗中做大,兵鋒指向長安。李隆基攜帶楊玉環出逃,至馬嵬驛御林軍在陳玄禮的率領下駐軍不前,要斬妖妃以瀉民憤。唐民皇無計可施,只好交出楊玉環,賜死。

帝王江山與其說是敗於女人,還不如說敗於自己的咎由自取和貪得無厭更為確切。'1





竹影臨風


我是風月,我們一起論歷史!

導語:

為什麼有些朝代都是因為被女人滅掉的,比如褒姒滅了周朝,貂蟬滅了漢朝,楊貴妃滅了唐朝,陳圓圓滅了明朝其實我覺的不然。

褒姒

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沒有“烽火戲諸侯”這個歷史典故。

而之所以出現“烽火戲諸侯”最大的可能是有心人為了甩鍋,才有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

首先褒姒並不是為了權勢自己進入周幽王的皇宮,她進入皇宮的原因是:褒國為了生存,才把褒姒進獻給周幽王的。

而且周幽王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討好褒姒,才廢除了申後和大兒子的繼承權利。

但是大兒子心有不甘,才回到外公哪裡,尋求外公的幫助,但是申國並沒有打過周幽王,這才投靠了西戎。

最後周幽王才被西戎包圍在驪山,這才是造成西周滅亡的主要原因。

貂蟬

貂蟬就更加不用說了。

首先貂蟬並沒有參與到東漢的朝政鬥爭當中,她沒有跟隨漢哀帝,也沒有跟隨漢獻帝。

唯一做的一件事是參與了王允的連環計,讓董卓呂布父子二人反目成仇。

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君側,消滅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卓,所以貂蟬和禍國殃民根本沒有一絲關係。

楊貴妃

對於楊貴妃的非議無異於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我們就拿楊貴妃愛吃荔枝,才造成勞民傷財的去運輸荔枝,這項罪名來說。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楊貴妃的罪名,她同樣被甩鍋了。

荔枝最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荔枝是南越給漢武帝進貢的貢品。

漢武帝也是在中原移植過荔枝,只是因為荔枝水土不服最後才不了了之。

所以荔枝根本就不是楊貴妃的特權,以點窺面,只是這一件小事如今看來都是虛構的,我想什麼禍國殃民的罪名,多半水分也居多。


陳圓圓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多個方面。

首先崇禎皇帝滅亡了魏忠賢,導致魏忠賢的對立面,東林黨掌握了朝政,但是東林黨才大學疏,反而讓明朝的國力越來越低。

其次魏忠賢曾經資助過抗清名將袁崇煥,崇禎繼位之後,把袁崇煥當做魏忠賢的同黨消滅,讓朝中大將有了一種兔死狐悲的感受。

加上明朝這艘大船早就已經腐朽至極,本來就是在苟延殘喘,這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這其中的所有事情和陳圓圓沒有一絲關係!

結語:

其實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能有很強的政治頭腦的女性,本來就不多。

很多女性被送到皇帝的身邊根本就是身不由己。

而之所以被冠上禍國殃民的大帽子,很多時候,都是有人不想承認失敗。

或者說想要轉移自己的罪名,也就是說想要甩鍋,才把滅亡的原因轉移到這些弱小的女性身上。


聽史論風月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實話,我認為將一個王朝滅亡的原因推到女人身上,這是一種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我們現在都說什麼“紅顏禍水”“一笑傾國”之類的,我認為與其說是對於這些女性的譴責,不如說是諷刺這一批男人懦弱且虛偽,明明是自己丟了江山,卻偏偏要把責任給推到女人身上。今天這篇問答,我們就來一一看以上這四個案例,看看將責任推到女人身上是一種多麼不負責任的表現。

一、褒姒滅了周朝

褒姒滅了周朝,說的應該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之中,因為周幽王為了獲得褒姒一笑,就點燃了烽火臺去調戲諸侯,當看到諸侯匆匆忙忙趕來護駕的時候,褒姒就笑了。之後犬戎真的進攻的時候,諸侯們都以為周幽王在戲弄他們,結果大家都不來了,然後周就被犬戎滅了。

真的是一個好故事,這個故事沒有責怪周幽王,而是將矛盾全部轉移到了褒姒的身上。

首先來說,這個故事滿滿都是漏洞。諸侯和周幽王不是住在一個村子裡的人,不是你點燃了烽火臺就能馬上出來援助的。大家各有各的封地,根本不可能這麼玩。

那麼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犬戎的強大。犬戎的逐漸強盛並非是因為周幽王,早在周昭王和周穆王的時候,犬戎的勢力已經逐漸強大起來了,並且多次騷擾周朝。之後周朝一直沒有好的辦法去剋制犬戎,實際上在周幽王的時候,犬戎已經具備了完全消滅周的能力了。

在周厲王的時候,因為國內矛盾的爆發,更是出現了國人大暴動的情況。之後雖然有宣王中興,但是不過是迴光返照,不久之後又陷入衰退了。

最終到了周幽王的時候,周幽王人用了虢石父執政;之後又外出征戰六濟之戎失敗;之後又天災頻發。至於說寵幸褒姒,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西周的滅亡頗有些像明朝的滅亡,外有強敵,內部動盪,氣候惡劣,在加上“諸臣誤我”的情況,最終西周滅亡。

二、貂蟬滅了漢朝

額,這個說法有點神。

首先來說,有沒有貂蟬這個人我們都說不準。在《三國志》中是寫過有這麼一個侍女,但是她叫啥並沒有寫。至於說“貂蟬”一詞的含義,我認為有一種說法比較可靠。那就是“貂蟬”代指當時一種帽飾,暗示呂布有出入董卓後院,與董卓女人私通一事。我認為這種說法比較可靠,也比較有說服力。

漢朝真正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宦官和外戚了我認為。基本上東漢後期一系列的騷操作都是圍繞著宦官和外戚展開。例如說黨錮之禍,例如說黃巾之亂,例如說引董卓進京……正是因為這一系列事情,最終漢朝皇帝才大權旁落,最終被軍閥所左右。

因此即便是找漢朝滅亡的原因,也應該找宦官和外戚。漢朝的滅亡與貂蟬根本沒啥關係。

三、楊貴妃滅了唐朝

唐朝在盛極一時的時候突然跌落凡塵,但是他沒有滅亡了。即便是在楊貴妃之後,唐朝還存在了一百多年。唐朝僅僅是盛極而衰不是沒了啊。

有很多人說,安史之亂應該是怪罪於楊貴妃,如果不是楊貴妃誘惑了唐玄宗,唐玄宗也不會昏庸地用了安祿山,安祿山也不會趁機做大。

我認為如果要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劃分一下責任的話,至少也應該是唐玄宗、安祿山、楊國忠三人的原因。

唐玄宗作為皇帝,用人不賢,最終激起大亂,這是他的問題;安祿山作為臣子,以下犯上,這是安祿山的問題;楊國忠作為宰相,沒有制衡好安祿山,這是他的問題(在李林甫在位的時候,安祿山就不敢謀反)。

至於說楊貴妃,我並不認為楊貴妃應該為安史之亂承擔責任。命令都是她身邊的男人下的,楊貴妃又何罪之有呢?即便是這樣,後來的馬嵬坡之變找替罪羊的時候,一樣找到了楊貴妃的頭上。我認為這也是楊貴妃的不幸啊。

四、陳圓圓滅了明朝

額,這個說法更是無稽之談了。如果說陳圓圓滅了大順,至少說還可以圓一下,但是你說陳圓圓滅了明朝,這個簡直就是太搞笑了。明朝滅亡,亡於流寇。說實話,明朝的滅亡真的不是崇禎一朝的原因,而是前面多個帝王累積起來的問題,但是隻不過這個惡果被崇禎皇帝一個人全部吃了下去,最終明朝滅亡的賬也被算到了崇禎皇帝的頭上。

大家都說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將吳三桂塑造成了一個英雄甚至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的角色。說實話,可能嗎?我認為與其說吳三桂為了陳圓圓,不如說吳三桂是為了報君父之仇來得好一些。

我認為如果非要給吳三桂找一個理由,不如說吳三桂是為了報君父之仇。

因此陳圓圓滅了明朝的說法也不對。

綜上來看,我認為每個王朝都非要找一個女子為王朝的崩潰背鍋的話,恰恰說明了這個王朝的皇帝的無作為和不擔當,將責任推到女人身上實屬是弟弟行為。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這個問題問得很不負責,為什麼這麼說?把朝代興亡的原因歸結到女人身上,這是一種男人昏庸無能、推脫責任的表現。


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整個社會各階層的權力,基本上都把持在男性手中。男性享有天然的特權,總體上來說,女性大多隻是男性的附庸。


褒姒滅了周朝?這話不對,首先周朝當時並沒有滅亡,滅亡的是西周,後來還有東周。甚至可以說東周和西周其實是一個朝代。其次西周滅亡,一是西周本身已經走向衰落,二是幽王自己昏庸無道,寵幸褒姒,要廢除原太子,導致了自己被殺。褒姒在其中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貂蟬滅了漢朝?更是荒謬,歷史上並沒有貂蟬這個人,貂蟬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是《三國志平話》所虛構的,《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創作的,也就沿用了貂蟬這個人物。更何況就算是《三國演義》中,也不能把漢朝滅亡的責任推到貂蟬身上。



楊貴妃滅了唐朝?無稽之談,唐玄宗自己荒淫好色,強娶兒媳,荒廢國事,導致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而衰,這關楊貴妃什麼事呢?長得漂亮又不是她的錯。


陳圓圓滅了明朝?奇哉怪哉,可以說李自成滅了明朝,可以說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滅了明朝,吳三桂不過是放開關卡把清兵放入關內,在清軍入關以前,明朝已經只剩最後一口氣了。更何況,就算要把責任歸結到吳三桂身上,這又關陳圓圓何事呢?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若解西施傾吳國,越過亡來又是誰?在古代,男人既然享有特權,就要承擔起責任。所謂紅顏禍水,禍在哪裡?還不是男人自己色慾貪慾才招來了禍事。


臥聞海棠


這是一種悖論。偏面地強調了"紅顏禍水",卻掩蓋了問題的本質一一貪色誤國帝王的荒淫。封建社會女人處於毫無自主的從屬地位。是男人尤其是帝王的玩物。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長相美,本身有何罪?歷史上因女人亡國滅族的例子確實不少,但究其原因,真正的罪人屬於誰?

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才是導致西周滅亡的罪魁。

貂蟬是司徒王允調撥董卓、呂布關係的工具。在兩人之間明許暗送,毫無自由之身。後被關羽所殺。自始至終她有何罪?

楊玉環本為唐玄宗的兒媳一一壽王李瑁之妻。卻硬生生被李隆基奪走,成了自己的楊貴妃。這種亂倫之事決不可能是楊玉環主動而為。

陳圓圓更是命運多舛。她本是田貴妃之父田宏買來的歌妓。邀寵送入宮中被退回。又許諾送給吳三桂,卻被劉宗敏搶去,這種被當做禮物許來送去的女子,下場可想有多悲。

若把迷惑君王導致亡國的髒水潑向她們,有失公允。

唐朝著名詩人羅隱就曾在他七絕詩《西施》中對這些可憐的女子打抱不平: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晚亭與落霞同暉


淡墨寫青史,我是青史君,我來解答。

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朝代的變換更替是無法抵擋的。因此當一些朝代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人們就會去反思總結,因而就產生了題主所舉的例子或者就是紅顏禍水一詞的出現,歸根結底就是古代社會對男尊女卑觀念的映射!

一、褒姒“滅”周?

如果褒姒在泉下有知應該就要哭暈數次了。

西周的衰敗並不是從周幽王開始,而是從前代君王錯誤執政中不斷累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直至厲王苛政引得內部人民發動暴亂,流放厲王。

幽王失敗的也就更加明顯了,貪婪腐敗,不問政事,肆意妄為,隨意廢后立嗣,因此引得申候勾結犬戎,對周幽王發動戰爭,於驪山腳下殺死了周幽王。西周至此覆滅!

綜上西周的滅亡,一半源於西周內部的政治問題,一半源於周幽王的貪婪無能好色,即使沒有褒姒,也會有其他女子來改變周幽王立後立子之心,褒姒只是個契機罷了!

二、貂蟬“滅”周?

首先需要肯定一點,歷史上有貂蟬這個人存在嗎?史學家都不能確定事,後人怎麼能就根據演義小說來確定呢?

其次漢朝滅亡和貂蟬有什麼關係?貂蟬一個女子可扣不起這個大帽子!

三、楊貴妃“滅”唐,陳圓圓“滅”明?

唐朝的衰敗與唐玄宗和楊貴妃並沒有實質性的關係,這是唐朝最初政治方針引發的,就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和朋黨之爭。

明朝的滅亡也離不開這幾點,宦官亂政(魏忠賢)、朋黨之爭(東林黨黨政)加上崇禎帝的多疑誤殺袁崇煥等原因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結語:演義、小說都是文學加工的作品,並不能拿來當正式研究!因此題主所說的問題應該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