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滬航班2人被確診,曾到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用餐 上海:拐點為時尚早

今天下午,市政府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雖然連續兩日新增確診病例處於低位,但上海疫情防控專家表示,現在說拐點到來還為時過早。對於網上流傳的上海正在建設類似“小湯山”醫院的應急醫療用房的消息,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回應稱公衛臨床中心擴建。

抵滬航班2人被確診,曾到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用餐 上海:拐點為時尚早

發佈新增3例確診病例活動軌跡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通報,2月9日0—24時,上海新增確診病例3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2月9日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的情況如下:

徐彙區:尚海灣豪庭。

閔行區:虹橋花苑、城市超市(虹梅路店)、虹六菜市場。

寶山區:四季綠城(北區)。

對查明的密切接觸者,本市已全部隔離醫學觀察,對有確診病例的小區和場所都已告知當地,並落實相關措施。

同時,鄔驚雷對上午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航空旅行團集聚案例進行了補充。1月28日,在法國抵滬的一個航班中有2名可疑病例,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境時被發現,立即送往醫療機構就診。2名病例先後於1月30日和2月1日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經流行病學調查,2名病例為丈母孃和女婿關係,該家庭4位成員(父親、母親、女兒和女婿)於1月10日在武漢辦理赴歐簽證,曾到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就餐。1月16日至28日,隨團赴歐旅行。父親於1月27日在法國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女兒留法陪護,後於1月29日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該旅行團其他成員以及該航班相關乘客和乘務人員,共計29位密切接觸者在入境時即被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醫學觀察期間,有3名旅行團成員先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其他密切接觸者仍在醫學觀察中。

八成企業有意願復工,但安全生產壓力大

今天是復工首日,據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介紹,目前電力、通信、石油化工等中央在滬企業實行了有序復工;各區、各重點園區根據實際進行了錯峰上下班。據抽樣調查,目前製造業企業中,80%以上的企業有意願復工,這部分企業的復工率約70%;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企業根據抽樣調查,目前也有80%以上已經開始復工,總體是以居家辦公為主,居家辦公的員工數量約70%。前期,經信委已協調嘉定、青浦、寶山等14個區598家企業復工,其中涉及疫情防控企業248家,這些復工的企業目前也在加班加點開展生產,逐步恢復產能。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表示,今年的復工復產與往年相比,有兩個明顯區別:一是停復工間隔時間長,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設施設備開停機故障以及員工流動、技能生疏都給復工後的安全生產帶來風險。二是疫情防控要求嚴,內防擴散壓力大,上崗人員返鄉、復工難度大,疫情防護物資缺乏、同樣給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

針對以上特點,市應急管理局統籌安全風險防控和疫情防控,堅持綜合施策、精準施策。在指導服務方面,對所有企業發佈了“企業復工復產安全提示”,突出強調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在崗履責,重要崗位技術人員要在崗在位,員工教育培訓要全面到位,防止倉促開工引發事故。對危險化學品等重點企業按照“一企一策”“一點一措施”,通過點對點現場指導、專家上門指導服務等,督促指導企業制定復工復產方案,深入排查、整改消除重大風險隱患。

在政策扶持方面,在企業無重大安全隱患的前提下,對危險化學品領域的22家生產企業、16家儲存企業和85家加油站,採取安全承諾的方式,實施安全許可延期。暫停本市安全生產資格考試,相關證書到期的,在一定期限內繼續有效。行政受理工作鼓勵各單位儘可能採用“一網通辦”等方式辦理,受理窗口採取預約服務。

專家:現在說拐點到來還為時過早

發佈會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吳凡表示,現在說拐點到來還為時過早。

單日新增數據非常偶然,對整體趨勢不具有代表性。不過根據當前的防控措施,可以看到,上海疫情防控總體趨勢是平穩的。呼吸道傳染病有自己的流行規律、流行週期和過程,現在還遠遠沒有到達流行週期結束的時候。

吳凡認為,要理性看待每日新增確診數據。要看疫情的整體走勢,可以看出,上海“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措施非常有效,現階段把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實做細,做到無遺漏才是最主要的。

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吳凡將自己的建議總結為“三個千萬”:千萬不能麻痺大意,千萬不能心存僥倖,千萬不能放鬆措施。現在已經到了考驗上海市民素養的關鍵時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相信堅持就能勝利。

上海建“小湯山”醫院?系公衛臨床中心擴建

近期,網上出現了一些關於上海正在建設類似“小湯山”醫院的應急醫療用房的消息。對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作了回應。

鄔驚雷解釋,位於金山的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本市集中收治定點醫院,其實在2003年建設期間就已經預留了空間和相關基礎設施。如今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該中心啟動了相應預案,並開始進行擴建,並且將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個集中”原則,進行收治。

鄔驚雷表示,這也是為了防控疫情,提前做好儲備,未雨綢繆。


記者 | 王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