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大战"疫"——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致敬

2020庚子年春节,一场疫情,像一块巨石猛然砸入我们原本欢乐祥和的节日。于危难时,我们感受到了疫情的残酷,更见证了人性的伟大。有人敢于发声,勇敢地做疫情的"吹哨人";有人逆行一线,筑起抗击疫情的防护墙;有人散尽家财,捐钱捐物;有人在寒夜的关卡默默守护……

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而这些凡人,就在你我身边。

01. 风雪中的"守卫者"

2月5日傍晚,很冷,天下起了小雪。赤水镇69个疫情防控点仍在坚守,为了取暖,大家不约而同燃起了篝火。

"非本村人员不得入内"——这是赤水镇69个疫情防控点304个防控人员秉承的唯一法则,于是外村的人被挡在了村外,要进村的车辆被挡在了村外,区委副书记、镇党委书记被挡在了村外。当然,最重要的是,疫情也被挡在了村外。

风雪寒夜的守卫者,我不知道你是谁,可我知道你是为了谁。寒夜的风也许会熄灭蜡烛,但也会使火越烧越大。

02. "狠心"的父母

"叮当,别出来,在家乖乖听奶奶的话,妈妈回单位了,忙完工作就回来了。"

在路上排队测温堵了快两个小时的镇党政办主任李珊回到小区没进家门,婆婆把洗漱用品和吃的送出来给她,她隔着家门对着女儿说道。她好几天没有见女儿了,说话间自己的眼眶先红了。

"在镇上接触的人太多了,为了家人和孩子,这段时间就先不回去了",镇环保所所长兰有也决定吃住在镇不回渭南的家。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赤水镇政府机关院子晚上住镇的人越来越多。白天,认真工作、奔波于各个防控点和包联村是他们的使命和担当。夜晚,办公室和宿舍亮起的一盏盏灯是他们对家人的守护和责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线干部有一线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关键时刻必须能顶得住,靠得住,守得住。

"我们可以不回家,我们愿做赤水镇的守护者。"

03. 穿越十七年的相遇

赤水镇江村的疫情巡防志愿者在村组巡防的时候,在一个鲜有人至的巷道里发现了一幅特殊的黑板报,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与我们足足隔了十七年的时光。

这幅黑板报里详详细细记录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岁月故事,"全力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几个大字虽历经十七年时光依然字迹有力、清晰可辨。在场的所有志愿者都感慨万千,仿佛时空交错。大家穿越了17年的时光与当年抗击非典的岁月相遇,仿佛看到前辈们在戴着口罩认认真真的书写宣传板报,仿佛看到巡防人员在村道里不间断的巡防,就如同十七年后今天赤水镇所有的志愿者一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十七年后的今天,当年被保护的一辈人学着前辈的样子,勇敢的冲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守护着村中百姓的安宁。

十七年前我们战胜"非典",十七年后我们依旧"必胜"。

04. 数据先锋"铁姑娘"

"您好,我是赤水镇政府干部,根据公安部门反馈信息显示,您1月21日经过武汉……"

来源地、姓名、返回时间、密切接触者……十几项内容,新参加工作的党政办干部罗笑一项项询问,一项项核实。根据大数据漫游电话排查,需要对公安部门反馈的十五批次武汉、湖北人员信息进行逐批逐人比对,结合各村(社区)上报数据,现场对不确定人员进行电话询问。

罗笑是2019年新入职的公务员,刚来乡镇时是说话温柔,细声细语的城里姑娘,经过几个月的淬炼如今已经变成了声音宏亮、笑声爽朗的乡镇女干部。

当然,罗笑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排查,还要随时与派出所进行对接,经常半夜接到通知去区上现场办公,连夜核查信息,忙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情。"很辛苦,但是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我们乡镇一线的核查真的太重要了。"

这个95年的姑娘面对工作从不抱怨,永远笑嘻嘻,她是坚守在"战疫"一线的"铁姑娘"。

05. 爱"唠叨"的"独行侠"

每天下午镇食药所干部付战朋都会在镇村干部群里向大家汇报赤水镇各个商铺环境卫生及消毒情况、药品及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情况、是否存在活禽及野生动物售卖、是否有作坊未经报告擅自开业等等与辖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特别是值此疫情形势紧急之际,商铺必须消毒,环境必须达标、物价必须监控、开业必须报备、活禽不能售卖,这些都是每天必须要检查的硬性标准。

赤水镇辖区很大,他没有汽车,出去检查全靠一个小电动车往来穿梭。食药监岗位只有他一个人负责,他就像一个"独行侠"每天奔波于赤水、辛庄、侯坊三个街区,却永远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不戴口罩的坚决不能让进""进入超市的人员一定要测量温度""咱从事食品行业,上岗一定得戴好口罩和手套"这些叮嘱商户们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这位"爱唠叨"的食药监"独行侠"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06. 赤水镇的"风火轮"

从早上八点上班到夜幕降临星光点点,镇党政办干部刘辉不断往返于区镇村组之间,始终奔波在路上,为大家取文送文、采购物资、领送盒饭,经常会出现刚跟他说完话眨眼人就不见了,再眨眼只见他的车一骑绝尘而去的景象。于是他有了一个新的绰号:赤水镇疫情防控战线上的"风火轮"。

后勤保障有力,疫情防控才能得力。刘辉同志就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大总管",勤勤恳恳,不怕苦不怕累,尽心尽责的保障着赤水镇这个"大家庭",让我们所有的基层干部都能够安全感满满的投入到一线的疫情战斗中去。

07. 退伍军人的"初心"

"同志,疫情现在很紧张,这么冷的天大家还在防控点守着,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想交一点党费,作为村里执勤干部的餐费"老人说。

87岁的郭家升老人是南侯坊村步背后组人,村里的老党员,年轻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获得了抗美援朝勋章,2009年区民政局给他颁发了建国60周年纪念勋章。

2月5日,郭家升老人穿着朴素,胸前佩戴着两枚勋章,来到了南侯坊村委会交上了100元特殊党费;2月10日,老人第二次来到村委会,又一次向党组织交上200元的特殊党费。而他现在,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南侯坊村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不顾87岁高龄,积极参与到联防联控工作中来,用微薄之力尽一个老党员、老军人还能尽的一点义务。


保家卫国,守护人民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一生不变的信仰。70年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出生入死,70年后在抗"疫"的战场上主动冲到一线。

这就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郭家升不变的"初心"。

08. 退休党员的"大爱情怀"与贫困户的"小爱真情"

2月6日上午,赤水镇退休老干部陈立夏向镇党委上缴党费10000元,用于支援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自疫情蔓延以来,陈立夏每天都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当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物资供应日益紧张时,他的心中万分焦急便萌发了上交特殊党费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想法。

这已经不是陈立夏同志第一次挺身而出主动捐款了。2008年5·12地震时,他曾捐献了一车的食品、蔬菜等物资支援灾区,被渭南市委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党徽熠熠映初心,陈立夏同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挺得前去,用这笔"特殊党费"展现了一位老党员的"大爱情怀"。

元宵节那天,贫困户孙绒花一大早就给包联领导朱蕾发微信语音说:"今天是元宵节,看你们还值守一线,太辛苦了,党和政府的资助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面对如此大的疫情,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这是我省吃俭用攒下的150元养老金,你们拿去买口罩用,是我的一点心意,快收下吧!"。

孙绒花因常年患有慢性病没有劳动能力,只有女儿在外打工供养着正在上大学的孙女,一家三口相互扶持勉强维持生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拿出钱来支援疫情防控工作,这让包联领导朱蕾很是动容。

脱贫不忘谢党恩。我困难时,你帮助我,你若有难,我必相助,这便是贫困户孙绒花的"小爱真情"。

八个小故事是赤水镇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缩影,也是奋战在一线,千千万万的乡镇干部的缩影。

英雄有时候并没有穿着金色的铠甲,他也许就是你身边那个不起眼的人。当疫情来临,没有人选择退缩,我们义无反顾、绝不后退,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守护着赤水河畔人民的安康。

众志成城,齐心守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向所有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致敬!!!(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