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棟:“瘋老頭”魔窟脫險記

王麗

韩子栋:“疯老头”魔窟脱险记

韓子棟(受訪者供圖)

1947年8月18日,重慶磁器口碼頭,一個身材瘦削、衣著破爛、看上去瘋瘋癲癲的中年囚犯跟隨國民黨白公館監獄的幾個看守去買菜,途中,他藉機脫離看守的視線,穿街過巷,一路飛奔……

“這個人名叫韓子棟,是小說《紅巖》中‘瘋老頭’華子良的原型。”11月28日,沙坪壩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朝暉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韓子棟原名韓國楨,1908年生,山東陽穀人。1932年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時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的各種抗日活動,並在地下黨領導的春秋書店工作。隨後加入地下黨組織,打入到國民黨“藍衣社”(即“中華復興社”)做情報工作,在極其複雜和十分危險的條件下,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借外出買菜機會,繪製越獄地圖

1934年,韓子棟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面對嚴刑拷打,他始終咬緊牙關,拒不承認一切指控。特務沒有辦法,把他當成軍統嚴重違紀人員繼續關押,後來輾轉各地,來到了貴州的息烽監獄。

“獄中的韓子棟沉默寡言,老是在不停地做清潔,而且常常一個人來回走動,顯得行為怪異、痴痴呆呆,這在很大程度上麻痺了特務們的神經。”陳朝暉介紹。

韓子棟與羅世文關在同一個牢房。羅世文是原中共川康特委書記,被捕進入息烽監獄後,難友們推選他為獄中臨時黨支部書記,他知道韓子棟的真實身份。他們一起商量越獄逃跑計劃,卻出現了分歧。韓子棟主張創造條件集體越獄,羅世文認為很困難,應該讓有條件的同志先逃出去,逃掉一個就減少一分損失,出去的同志要把獄中的情況向黨組織詳細彙報。

1946年7月,息烽監獄撤銷,韓子棟與羅世文、車耀先、宋綺雲等被轉移到重慶的白公館、渣滓洞監獄關押。然而剛到重慶不久,8月18日,羅世文、車耀先就被特務槍殺於歌樂山松林坡。韓子棟悲痛萬分。他牢記著羅世文對他“不要暴露共產黨員身份”的叮囑,按照獄中黨支部的指示,“全體越獄不成,就走一個算一個”,於是,他開始秘密計劃越獄行動。

“白公館與一般監獄不同,背靠大山,地勢險要,四周高牆聳立、電網密佈,內外重重設卡、戒備森嚴。”陳朝暉說,按特務們的說法,就是“插上翅膀也別想出去”,這裡也被稱為“殺人魔窟”。

“韓子棟繼續裝瘋賣傻,騙取了看守的信任,看守們便讓他幫忙打雜,髒活累活都交給他。”陳朝暉說,韓子棟雖然對重慶的地形很陌生,但每次借外出買菜的機會,他就一邊暗中觀察,一邊留心旁人的談話,漸漸對周邊地形有了大致的瞭解。回去之後就憑記憶畫圖,不久就繪製了一份詳細的周邊地形圖,並交給了獄中支部。

犀利眼神讓特務生疑,促使加快越獄行動

韓子棟堅持每天在放風壩不停地跑動,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長期的獄中生活,讓他的身體變得很虛弱,跑步無疑可以增強腳力和體力。然而他這種奇怪的舉動,卻被看守們認為是“瘋子”行為,經常取笑和捉弄他。陳朝暉說,韓子棟的家鄉山東陽穀歷史上也有一個出名的“瘋子”,就是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孫臏。當年孫臏被困魏國,以裝瘋的方式逃脫,最後率兵一舉擊敗了魏國。

正當韓子棟進行著自己的逃獄準備,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不得不加快自己的逃獄行動。

有一天,軍統總務處處長沈醉來到白公館視察。一進門,就看見一個瘋子樣的人圍著一棵石榴樹來回跑圈圈,旁邊是幾個看守在逗樂取笑。沈醉走過韓子棟身邊,不經意與其對視了一眼,就這麼一眼,立刻讓沈醉警覺起來。多年的特務經驗告訴他,瘋子不可能有那樣犀利的眼神,眼前這個人不是真瘋,是裝瘋。他立刻命令看守長把韓子棟關押起來。

沈醉離開以後,看守長卻不以為然。不久,韓子棟又被放了出來,一切照舊。但這件事讓韓子棟敏銳地意識到,處境越來越兇險,必須儘快尋找機會逃出去。

“225!帶上傢伙跟我走,去買菜!”225是韓子棟在監獄裡的番號。韓子棟循聲望去,是一個名叫盧兆春的看守。這個盧兆春是出了名的賭鬼,平時吊兒郎當、粗枝大葉。

“等了這麼久,也許今天是難得的機會。”韓子棟一邊尋思,一邊著手準備。他把“小蘿蔔頭”的媽媽徐林俠縫製的衣服穿在裡面,又把髒衣服穿在外面。重慶的八月,天氣十分炎熱,盧兆春看韓子棟穿得那麼厚實,嘲笑了一句:“果然是個瘋子”。隨後,韓子棟戴了頂硬殼草帽、挑個籮筐走在前面,盧兆春走在後面,兩人一前一後向著磁器口走去。

採購途中藉口“解手”逃脫虎口

兩人走到磁器口,很快就採購完了貨物,韓子棟一路暗中觀察,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這時,他們在一家雜貨鋪歇腳,迎面碰上了一個熟人,這個人名叫王殿,是白公館裡的醫生。王殿一見面就說差“搭子”,邀約盧兆春去派出所所長鬍為祥家裡打麻將。盧兆春本來就是一個賭徒,看看天色還早,就爽快答應了。

韓子棟跟著他們,一會兒就來到胡為祥家中。“搭子”湊齊以後,四人打起了麻將。韓子棟安靜地坐在一邊,看上去漫不經心,實際上一直在尋找時機。一開始,盧兆春輸了,心情不爽,兩圈之後,開始“轉運”了,連續贏了幾局,眉開眼笑。韓子棟眼看四人陷入酣戰,判斷時機已到,於是向盧兆春嚷著說要“解手(上廁所)”。

一離開房屋,韓子棟就假裝找地方“解手”,看看沒有人跟出來,他立刻把身上的髒衣服脫掉,扔進旁邊的糞坑,然後大步流星直奔江邊。

逃出虎口的韓子棟一路兼程、不敢停歇,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河南解放區找到了黨組織。1948年1月,韓子棟向中共中央組織部遞交了一份報告,詳細彙報了自己入獄及脫險的情況,組織審查後,恢復了他的黨籍。

陳朝暉介紹,韓子棟曾在“小蘿蔔頭”的媽媽徐林俠烈士親手為他縫製的白布口袋上寫下一首詩,記錄了他當年逃獄時的心情:

披枷戴鎖一老囚,籠裡捉蝨話春秋,

一死皎然無復恨,贏得大眾來報仇。

誰謂念年牢獄苦,赴仁取義死未休,

生前無愧顏太守,死時猶抱擊賊笏。

自古有生必有死,吾久不計日與時,

借問陸公老放翁,家祭曾否告爾知!

“面對兇狠的敵人,他裝瘋賣傻、隱忍堅毅,周密計劃、沉著應對,從戒備最森嚴的監獄成功脫逃,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堅韌意志和鬥爭智慧。”陳朝暉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韓子棟深陷牢獄14年,卻從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以及入黨時的初心。韓子棟的事蹟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我們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經受嚴格的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