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停摆”的企业在想什么

“这次的疫情对我们企业来讲,影响肯定是有的,特别是2月份的销售,按照我们乐观的估计,至少会打五折。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依靠销售收入维持生存和成长的,如果销售收入大打折扣,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德意控股集团董事长高德康向《浙商》记者表示。

在给全国人民带来严重健康风险的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给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挑战。

春节原本是文化旅游、酒店餐饮、交通运输、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类行业大放异彩的时刻,如今这些行业却成了最受疫情冲击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制造企业、线下服务性企业,以及大量民生刚需业态的超市、药店之外的零售门店也正面临一场生死之战。

财经作家吴晓波甚至建议向民企返还一个月的税金,也就是约6600亿元,以解企业燃眉之急。但如一位企业家所说,一两月的减免解决不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资金也不是企业和商户当下遇到的唯一障碍。

不同于当前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抗毒药等防疫物资的企业,更多的企业仍然在等待复工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大家也在逐步形成度过困境、恢复生产、活到未来的共识。

共识一: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可能倒闭

“此次疫情来得太突然了,战争、地震可能都没有它严重。”一位资深商业地产从业者说道。因为蔓延的疫情,众多购物中心都敲响了休止符,流动的消费盛宴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换上了另一幅严峻的面孔。

高德康表示,德意旗下也有商业企业在经营商业综合体。“疫情对商业综合体的影响非常大,正月初一之后基本就没人了,目前基本也都处于闭店状态。”

在几乎戛然而止的消费端的对面,生产端正遭受更多因素的影响。

“今年这个形势,肯定会淘汰一些“带病”企业。保守估计,纺织行业会有15%-20%淘汰率,酒店等行业则可能更高。”贵州万峰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阳东认为,管理不善、设备陈旧、销售不利、资金和产品质量有问题等的“带病”企业,今年会面临很大的淘汰风险。“虽然停工了,但常规的开支、贷款利息是省不了的。复工以后,新的问题和困难会逐渐显现。一些此前做了很多并购动作,但尚未消化的大中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中天控股集团董事长楼永良表示,建筑地产行业在当期影响较大,项目开不了工,售楼全部停止。现在议论疫情对今年全年的影响,为时尚早。

虽然疫情引爆的高淘汰率目前只能算预估,但局势严峻已成为企业家和经营者的共识。“我们可以交出这个月的房租,那么下个月呢?”对众多的小商铺和小微企业而言,房租和用工是两座压在身上的大山,而这两座大山在疫情没有稳定的情况下,即使房东对房租有所减免,也远远不够。就算复工生产产品了、开店营业了,“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一个终结,没有客人会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逛街”。

天使湾创投CEO庞小伟在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中说,疫情过后,消费者信心估计会很快恢复,同时人心的部分会思考宏大的命题,社会生活会有变化,结婚生子、切换工作,断舍离很多东西。而企业信心恢复估计会很慢。很多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即使活下来,在开支和投资上会更加谨慎,和核心战略紧密相关的刚性需求才会有安排预算,而且金额会压缩。

即使是未被淘汰的企业,今年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下滑。陈阳东在贵州拥有两个工厂,主要生产化纤仿真丝面料。按照原计划,今年他的工厂产能要在去年基础上扩大五分之一。但受疫情影响,“估计今年订单相比去年大约会减少三分之一,所以我已经通知设备厂商暂时不要发设备给我了,本来这些设备是用来扩大产能的。”

共识二:延期开工,保护员工

等待疫情稳定,等待政府的明确指令再开工,几乎是企业家们的一致态度。

“我们企业目前还没复工。疫情还比较严重,冒然开工会有风险。我们初步定在2月17日复工,但具体要看疫情的发展,听政府的指令,保障复工的安全性。”陈阳东表示。

“面向机构的服务我们一直都有人员在岗,你会发现,在医院、社区物业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抗击疫情一线,仍能发现三替人的身影,他们担负起了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十分辛苦,成效也非常显著。不过,针对个人的服务目前都停掉了,虽然客户也有抱怨,但我们都做了解释,告诉他们人员的流动会增大疫情的传播性。一旦疫情稳定,我们可以迅速恢复服务。”在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看来,此次疫情和非典最大的不同是,企业一定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做,而不是像非典时那样根据企业的需求去做事情。“这次的疫情不确定性更大,政府的管控也更强更到位。”

在湖北,三替也有不少员工。“我忘了正月初三还是初四,那天我睡不着,想到湖北的员工会对未来充满恐惧,会担忧未来自己的生活。我希望做点事情,传递一个声音,让他们感觉到企业和他们在一起。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者,我希望给予他们一个承诺,给他们一个未来和希望。”

陶晓莺给员工写了一封信,信中她说:眼下我们能为国家和社会做的,就是在家静候疫情过去,不外出,不聚会,不给政府和社会,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你们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三替集团,包括我本人,期待着你们健康归来。无论你们在家休息多久,公司的工作岗位都会为你们保留,请你们务必放心。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更是企业抵抗风险、重振雄风的基石。保护自己的员工,稳定企业的队伍,也是企业家们的一直态度。作家张贤亮在一篇小说中提到,经历过意外的困难,仍旧不怨天、不怨地平静地面对生活的人比金子更闪亮。而经历过当前疫情的团队,也将更精锐、更勇猛,无比珍贵,值得珍视。

“有员工说,以后再也不要过这样的日子,每天待着家里什么意义也没有。但目前,若非必要,待着家里才是最安全,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在大的灾难面前,员工们感觉到企业的温暖,感觉到工作的意义,在内心激发出一种动力和爱,也是好事情。他们之后的工作会更加精进,大家会更有凝聚力,努力做好各自的事情,给客户和社会传递更多的温暖。”陶晓莺表示。

疫情下,口罩成了最稀缺的物资,也成了保护生命最重要的屏障。春节期间,天和集团董事长陆关林除了给在公司值班的人员配备防疫物资,还特地给返家的员工每人快递了一包口罩。“虽然还没复工,但近日公司的办公室已经在进行充分的消毒,做好防护准备。”他说。

“现在首要的是,我们要全力配合和响应政府的有关要求,做到严防严控联防联控,保障我们企业员工团队的安全和健康,不给社会增加新的负担,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地充分地配合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德康说。

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认为,目前要想办法尽快解决如何恢复正常生产和如何有效防控疫情等问题,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主要在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复工后企业如何做到生产正常和防止疫情复发相结合的措施。我们正建立内部管控制度,并采购口罩及其他相关的检测设备,全力做好复工的准备工作。”

陈阳东也表示,他们会把防疫知识发到员工的微信群,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虽然复工之日尚未完全确定,但我们的管理人员已经在做前期的生产准备。受影响疫情,损失是必定的,但疫情能尽早稳定,企业能尽早复工,损失会少一点。”

共识三:活着是第一位的

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的“硬道理”是活着。在严竣的考验与挑战面前,企业家们一直认同,活下去是当务之急。

除了疫情和复工时间的不确定性,招工、资金链、原材料、物流运输、订单等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产业分工明晰的时代,在行业协同和全球协同的时代,即使自己的企业撑得住,但合作伙伴或者整个产业链未必撑得下去。所以,不仅要自己活下去,也要让更多人的活下去。

疫情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面对的困境和需要补的短板不尽相同。

1月22日,康恩贝董事长集团胡季强在公司召集召开专题会,亲自挂帅部署公司抗疫工作,并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他明确要求各子公司要积极做好疫情防治药品生产经营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待岗,随时在线工作,随时做好恢复生产和供应保障以满足市场需求;做好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备货,防止突然出现爆发性增长导致的原辅料短缺、价格大幅上涨;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确保疫情及市场需要时能够立即复产开工。

从1月24日开始,康恩贝开始前道工序的生产,逐渐全线开足马力,每天24小时不停。

尽管自身准备充足,而且对康恩贝集团这样的药企来说,市场正等着他们的产品“输血”,但药企也面临着一定的难题。“目前康恩贝集团旗下各已复工公司遇到的普遍难题,第一是人手缺乏。因为采取隔离防护,春节后很多员工还没法返厂复工。第二是原材料及生产配套所需物资有短缺现象。因为各地交通管制及严控企业复工等原因,很多外地的原材料无法运送进厂组织生产。这两点对整个集团的运转流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胡季强表示。

胡季强还表示,康恩贝旗下有上市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年前已经安排好的事务所审计工作全面停止。按目前的情况看,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可以肯定会受到影响,保守估计会比之前要延迟半个月以上。“相信有很多企业都会面临同样的情况。因此,我建议系统推迟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截止时间。此外,对企业生产、供应抗疫所需产品原材料的组织、物资运送等方面,可以由一个部门牵头,为企业提供相关便利。”

对陈阳东而言,用工和原材料倒不是问题。“就我们企业而言,用工是不愁的,我们工厂的员工大部分是贵州籍的本地人。而且,今年去沿海打工的人可能会减少,转而在本地找工作。原材料也不是问题,去年上游企业都在扩大产能,对他们来说,反而存在原材料能不能全部销售掉的问题。”

在期待政府就稳岗、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给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外,高德康也希望全社会的员工队伍对企业给予一些支持和理解,“共同分担压力,共克时艰,不要像平时那样锱铢必较了”。

“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甚至有些灰心。现在经营企业很苦,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所以,我们现在已经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组建了一部分虚拟小组,让员工在里面学习。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启在线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好这段特殊的工作时间,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陶晓莺表示,作为家政行业的龙头企业,三替集团2002年就在行业中率先将互联网与家政服务结合,2013年开始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截至去年年底,仅保洁业务线上的业务量占比已经达70%。“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目前线下家政门店已经关停,所有的业务均通过线上渠道进行维护和运营。这让我们意识到业务上线的重要性,2020年,我们将加大开拓线上业务渠道和业务占比,从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她还进一步表示,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政府也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一些机构和企业也在为租户减免租金。“但我们必须明白,唯有自强,才能解决长期的生存问题。此时此刻,企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企业和员工管理好。困难总是有的,企业把困难分担了,国家的负担就轻了。”

信心是最重要的,非典也曾给企业带来过沉重的打击,但我们也看到,非典过后,许多新的做法和模式被创造出来,很多企业也由此开启了新的征途。保持一颗创业之心,永不放弃,终有未来。困难很多,办法也很多。

无论疫情如何,民生刚需少不了。春节期间,阿里巴巴旗下盒马的200多家门店,没有打烊,但随着需求的激增,盒马也开始面临缺少人手的情况。而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则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员工尚无出路。于是,“借员工”“共享员工”的思路出现了。云海肴、青年餐厅部分员工经面试、培训、体检等程序,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上班”,由盒马向他们支付相应的劳务报酬。

再比如,一批天猫上的内衣纸尿裤商家或改造或增设生产线,开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以此支援防疫一线……

共识四:看好长期 看好未来

记者采访的几位企业家以及《浙商》全国理事会群里成员的声音,基本都看好疫情过后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保证现金流充足、随时准备B计划、专业化多元化经营、开拓全球市场、加强组织和变革能力、创新发展注重价值创造等,将获得更广泛的企业家阵营的认同。

陈阳东相信,大浪淘沙,疫情过后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体质比较好的企业。把基本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发展就不是大问题。从长期看,活下来的企业未来可能会发展得更好。“这些企业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不能过度发展,要练好基本功,加强内部管理,合理控制负债率,贷款资金不能太多,要减少支出,控制各项成本,合理用工,提升和改造设备,适当开发新产品。”

“创新中存在大量的假相和误判,进化需要借助真正的冬天。类似此次疫情这样导致中国经济的整体停摆数周的‘黑天鹅’事件,确实会淘汰很多臆断的创业项目和虚浮的创业者。”庞小伟认为,这样的“过滤”对整个创新的生态系统而言,其实是好事。

胡季强说,此次防疫救治的过程中,中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几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患推荐了不同的中成药或处方。“据我所知,在一线中成药被大量应用于病人救治中,并获得了众多救治成功的案例,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未来中医药的发展对于健康中国战略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我们药企来说,这可能是下一个大的风口。”胡季强认为,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战疫”也是一场战斗、一场革命,当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两句话仍然适用。

同根

李荣浩

这场无声战争 有的人

为保全别人而牺牲

不是为了责任

只为 同根

只为

天有不测 风云变化

手牵着手就不害怕

李荣浩新歌《同根》中这样唱道。疫情过后,活着的人,有的留在了原地甚至退后了几步,有的则迭代升级全新蜕变。我们希望,更多人更多企业成为后者。

陶晓莺说,疫情结束后,她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召开全员开大会,总结疫情带给我们的警醒,凝心聚力再出发。“告诉大家,怎么做人做事,不辜负社会和国家,服务好社会,服务好千家万户,携手再创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