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大多數對魯迅的一個印象

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畢生創作了許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反響強烈,引發世人深省。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也湧現出諸多的名言警句流傳於世,有時在兒時的課本上,有時在交流的對話當中,都有魯迅先生的名言浮現。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魯迅畫像

在很多人心中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文章入木三分

他是中國抗擊外敵戰爭中的一針強心劑,鼓舞人們在陰暗中前行,直至勝利

可以說魯迅先生是中國的民族英雄,按理說作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日本,面對敵國的英雄應是憎恨如仇,但是魯迅在日本卻有著超常的待遇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日本仙台醫學院魯迅雕像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日本東北大學魯迅雕像

日本作家加藤嘉一說過,在日本人的腦子裡,最有名的三位中國人物。一個是孔子,二是魯迅,三是孫中山。

將魯迅與孔子和孫中山並列,無疑是將魯迅推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提到日本和魯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則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35年出生在日本南部四國島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 1941年進入當時的國民學校, 1945年,大江健三郎10歲時,日本投降,美軍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新憲法的實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對他日後反對侵略戰爭、關注社會問題及人類命運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江健三郎曾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大江健三郎在獲得諾貝爾獎 時 ,母親小石對大江說了這樣一番話,“在亞洲作家中,最應當獲得諾貝爾獎的是泰戈爾和魯迅 。健三郎你跟他們 比起來差遠啦。”


大江健三郎回憶說,自己在十歲左右就開始讀魯迅作品,在魯迅作品的影響下走上了文學之路,“很小的時候,我就從母親那裡接受了中國文學的影響。可以說,我的血管裡流淌著中國文學的血液,我的身上有著中國文學的遺傳基因。沒有魯迅、郁達夫等中國作家及其文學作品,就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

大江先生曾回憶,自己的確是從少兒時期、大致是從十來歲開始閱讀魯迅作品的,尤其喜歡《社戲》,故事中充滿童趣,因而自己特別喜歡。讓自己最痛苦的小說莫過於《藥》了。他回憶說,叔叔當年在中國東北做些小生意,回日本時就來探望我母親和我們孩子,在家裡做了東北大饅頭當晚餐。吃完晚飯,叔叔問起自己最近在讀什麼書,聽說讀了魯迅的《藥》,叔叔便惡作劇地說道:你知道什麼是饅頭嗎?今天晚上你吃的就是饅頭,就是《藥》裡那種沾血的饅頭。自己一聽就吐了起來,拼命地嘔吐,心臟感到劇烈絞痛,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那種生理性絞痛,好像自己吃了那血饅頭一般。直至半個多世紀後,大江先生還極為清晰地記得這段往事,邊說邊用雙手作出用力擰毛巾的模樣,表示心臟的劇烈絞痛

大江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演時,進一步講述了在魯迅文學的影響下寫出自己第一篇小說《奇妙的工作》時的情景:

我回到了四國的森林裡,把登有這篇小說的報紙拿給母親看。我相信母親一定會為此感到高興的。然而,母親卻是萬分失望:“你說要去東京上大學的時候,我讓你好好讀讀魯迅老師《故鄉》裡的最後那段話,你還把它抄在筆記本上了。我隱約覺得你要走文學的道路,再也不會回到這座森林裡來了。但我還是希望你能成為像魯迅老師那樣的小說家,能寫出像《故鄉》的結尾那樣美麗的文章來。你這算是怎麼回事?怎麼連一片希望的碎片都沒有?”

他的《自選隨筆集》的《自序》是這樣寫的: “我現在寫作隨筆的最根本的動機,也是為了拯救日本、亞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優美的文體和深刻思考寫出這樣的隨筆、世界文學中永遠不可能被忘卻的巨匠是魯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魯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點點。這是我文學和人生的最大願望。”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大江健三郎在魯迅故居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大江健三郎觀摩魯迅手稿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大江健三郎在魯迅博物館


魯迅對日本的影響之大正如日本學者藤井省三所說:“魯迅文學永遠活在日本人心底”。


1953年,魯迅的《故鄉》入選日本教育出版株式會社的中學國語教科書,一直到今天,魯迅的作品還在日本教科書上。日本的中學國語教科書這樣評價魯迅:“關注著走向殖民地化的中國,一直呼喚國民從封建制度中解放出來,呼喚國民的自立。”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故鄉課本插圖 閏土刺猹


魯迅不僅是中國的精神導師,也是日本的精神導師。在日本魯迅已成為一種象徵,魯迅作品已成為經典,已成為文化,已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日本當代最具權威的中國學家之一吉川幸次郎說:“對於日本人來說, 孔子和魯迅先生是中國文明與文化的代表。 一個日本人, 他可能不瞭解中國的文學、 歷史和哲學, 可是, 他卻知道孔子和魯迅的名字, 他們常常饒有趣味地閱讀孔子和魯迅的作品, 通過這些作品, 他們懂得了中國文明與文化的意義” 。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故鄉收錄在日本課本中


日本的近代化,只有工業科技經濟的近代化,在思想文化上並沒有現代化。所以被人稱為膚淺的近代化。

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沒有出現大師級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而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卻湧現出來一批胡適魯迅陳獨秀這樣的傑出人物。對比之下,所以說“近代日本沒有文化”。

美國哲學家杜威在五四運動前後遊歷了日本與中國,親眼看見了1919年的學生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杜威逐漸改變了他認為日本比中國現代化程度更高的看法,反過來高度評價了中國的“現代性”。

為什麼魯迅在日本有如此多的崇拜者?甚至日本人專門為他修了雕塑

魯迅像

按照日本文學研究家竹內好的說法,日本作家和讀者之所以喜歡魯迅,是因為時至今日,日本文壇從未出過類似魯迅的作家,這一點,恐怕是日本知識分子尊重魯迅的根本原因。而書中,內山老闆印象最深刻的,則是認為魯迅有日本古代武士的俠義心腸,該強硬的時候絕不妥協。面對一切受壓迫和被剝削的人,首先是要教會他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只有將自己改造成一個個頂天立地的“人”,才能從根本上給這群人、這個民族帶來新的轉機。在這個過程中,是痛苦而漫長的自我批判與自我改造,而在這方面,魯迅先生親自做出了示範。從魯迅先生開始寫作直到今日,對於他的批評和評價汗牛充棟,但沒有哪一個人的批評比他自我評價更嚴厲,更深入骨髓。這一點,恐怕是日本民族最缺乏、至今也沒有掌握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