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如何抑制孩子看手機電視的呢?

虞都之家


關於如何抑制孩子看手機和電視,我有幾個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我會事先告訴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的危害和規則,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都可以理解。另外內容肯定也是要把關的,避免孩子觀看到不適宜未成年觀看的內容。

其次,適量的電視時間和手機,可以激發孩子好奇心、培養孩子專注感、積累語言素材、深入不同的體驗。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往往是長時間給孩子看電視,這樣是不對的,我會提前安排好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一般在20分鐘左右。

最後,在孩子看完電視和手機後讓眼睛做個休息,比如閉目養神或者多望望遠處的風景,對眼睛有個放鬆的過程。




蘑菇小同學


我小孫子剛剛二十個月,也非常喜歡看手機和電視,一看起電視來坐那兒一動不動。手機基本不給看(畫面小且近),每天只是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給他看不超過半小時的電視。看著正來勁兒直接關掉肯定不行,只好把那動畫片調到剩幾分鐘停,這個時候分散注意力把他引到別的房間,然後再關掉電視。不然會鬧的。


北方微風


很高興可以回答樓主的問題,希望我的辦法可以幫助到你。

首先要規定電視日和手機日。規定哪幾天可以看電視可以玩手機,可以玩多長時間都提前和孩子規定好寫下來貼在牆上,並且嚴格執行。

舉例說明,如果週一到週五是電視手機日,每天可以玩手機或者看電視一個小時。那麼什麼時間看由孩子自己決定。但是一個小時之後必須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如果週一和週五五天都按時放下手機或關上電視,那麼週六和週日就可以每天增加到兩個小時。

建議執行家庭積分制,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參與。有突出表現可以積一分或兩分,每個月一次評比,得分多的可以有一項特權等等,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這樣做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教會孩子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並且可以學會約束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樓主,祝留住一切順利。



博文


關於這個問題好多家長都和我聊到過,電視和手機作為家庭必備的電子產品,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看電視玩手機,很多孩子的對電視和手機非常著迷,如果不讓看就會哭鬧。首先我個人建議家長要做好幾點:

1:父母要以身作則,非必要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和使用手機。

家裡建立時間表,學習時間、閱讀時間、玩具搭建時間……讓孩子有更多興趣輸出通道。

2:約定時間,並形成習慣。

我們時常說好習慣·好未來,益智類、科學冒險、百科知識孩子們可以看,但要有時間限制,每天什麼時段,多長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自我約束能力。

3:父母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我們都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高效陪伴讓孩子成長過程不缺溫暖和關愛,多與孩子互動交流,一起做家務、讓孩子參與制定家庭計劃……

希望我的回答能有共鳴[微笑]


張先生Jake


一直在做幼兒教育,一直都在學習,孩子早期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因此婚後裝修房子時,我堅持沒有買電視。

孩子一直生活在沒有電視的環境裡,也沒有覺得必須要電視。

在家裡,我會給孩子買很多的繪本,放在他能拿的到的地方,有時候一起讀書,偶爾忙了,他自己都拿書讀起來了。

孩子小,給他什麼環境,他就怎麼生活。

身邊也有上五六年級或初中的孩子,家中有電視,但是有父母的引導,孩子的生活中也沒有非電視不可。

習慣養成,環境管理好,做好引導教育,問題就解決了!



辛桐寶寶


這是一個普遍問題,也是家長揪心的問題,許多親子矛盾因此產生。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一下。

一,家長少看手機電視。孩子迷戀手機電視,很大一個原因是家庭氛圍如此,大人喜歡,孩子耳濡目染,一樣會喜歡。

二,陪孩子做遊戲。孩子迷戀手裡電視的另一個原因是,缺少家人的陪伴。大人忙事業、家務、玩手機看電視,孩子無聊,只好看手機電視。要想讓孩子改變,大人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孩子的遊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看書,拼樂高,畫畫,剪紙等,讓孩子體會創造的快樂。

三,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祖父母輩帶的孩子,多有過度代勞的現象,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總得打發時間,孩子只好看手機電視。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既培養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又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讓孩子一天充實,一舉幾得。

四,給出孩子看手機電視的時間。手機電視已經成了當今生活的一部分,想完全隔離孩子,是不可能的,除非家裡沒有。既然家裡有,不讓孩子玩,也是難為孩子。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好,規定孩子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後,比如寫作業、讀書、做家務、做手工、畫畫等,以上任務完成後,每天可以玩30-60分鐘作為獎勵(非常時期哈,開學後,可以減少)。


忠萍媽媽課堂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的在影響你的孩子。

像我們家的寶貝,我覺得孩子的教育從出生那一刻就必須開始了,很多隔代看娃的,要跟孩子的爺爺奶奶做好溝通,不能讓他們過度的溺愛孩子,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忙著打拼,帶孩子的時間有限,不能因為你教育她,看電視一刻鐘,的同時你可以給她準備她喜歡的玩具,或是別的興趣。不要讓她覺得不看電視我又沒得做,這樣會讓她感覺充實,甚至你先給她玩具,她能認真聚精會神的玩上一上午,吃完午飯就該午睡了,根本沒時間在看電視,或也大大縮短了看電視的時間,和想法


我們的田園


電視、手機這兩樣東西不是洪水猛獸,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與便利。孩子從出生起,這兩樣東西便存在於他們的世界之中,它們不會毀了孩子,父母的錯誤對待則可能毀了孩子。

父母不可能把它們從孩子的世界刪除,只能想辦法做正確的引導。

以平常心對待,避免過度恐慌。

父母首先要從思想上放鬆下來,不要一味地防備與阻止,人都是有好奇心與逆反心理的。

心理學上稱這一心理為“禁果效應”,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想要得到。

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不讓別人知道,卻越勾起別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別人試圖利用一切渠道來獲取被掩蓋的信息。

事實往往是你越是阻止,越容易把事情引向你所不希望的另一面,父母越是充滿擔憂地限制孩子看電視、看手機,孩子便越是想盡辦法來達到目的,以至於與孩子之間紛爭不斷。

所以,父母首先要以平常心來對待這件事,不要製造緊張的家庭氛圍。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引導孩子。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父母沒有權利命令孩子,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服從,這樣只會陷入權利之爭。

父母應該充分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斷。

之前有一款小視頻軟件上市的時候,我家孩子表現出了十分的迷戀,總是偷偷地刷。

全家都比較放鬆的時候,適時地問孩子一些問題,讓孩子自己來思考與回答。

比如,“你對這個小視頻有什麼看法?”

“你覺得那個人的做法對嗎?別人會有什麼感受呢?為什麼呢?他還可以怎麼做呢?”

問孩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孩子用自己的智力對視頻進行判斷,無論孩子如何回答,我都沒有否定或者糾正,而是接受他的想法,慢慢地孩子就發展出了非常理性的選擇力。

父母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孩子多半聽不進去,也無法讓孩子冷靜地思考,給孩子一點寬容、一點時間,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成長之路,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利用家庭會議,藉助日常慣例來執行。

父母可以把看電視、手機作為家庭會議的主題來研究,全家人共同商量,對每個家庭成員看電視、手機的時間做出合理的限定,所有人都按照慣例來執行,這樣也可以避免陷入權利之爭。

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的話產生逆反心理,但對於自己參與制定的慣例則更樂於去執行。

如果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有人出現了違反慣例的情況,可以再次放入家庭會議的議題,繼續討論來解決。

增加陪伴和家庭娛樂的時間。

我們不能從孩子的生活中刪除什麼內容,我們這是在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但是我們可以用更有趣的事情影響孩子,他們就會自願離開電視。

——《孩子:挑戰》

增加一些親子互動,就可以分散孩子花在電視和手機上的時間,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是需要親情撫養的,都很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只要你肯花時間陪孩子玩,孩子一定會放下這些電子產品。

建議父母儘量抽時間多陪伴孩子,帶著孩子在家做一些親子游戲、共讀,或者帶著孩子出門散步、爬山、做運動,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呢。


嘮嗑先森


適當的控制一下,孩子上網玩手機的時間。要提前給孩子說明白定下規矩哪些時間段玩手機玩多久、家長不要在孩子玩的興頭上的時候強行制止。可以在快到時間的時候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多關心孩子平時多給孩子談心聊天,多瞭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足夠的關注,不要讓孩子把生活重心都轉移到手機上,父母平時在家不要手機不離手在孩子面前起一個好的作用,孩子是有樣學樣的多帶孩子出去玩耍呼吸新鮮空氣。




菏澤人菏澤事


無法抑制,現在開始從早七點上網課到十一點半,下午二點半到六點半。晚上七點二十到十點。疫情期間,對於我們高三的孩子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