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们:疫情在前,使命必达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再一次踏上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作为湛江市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使命重于泰山,责无旁贷,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全体员工随时待命支援抗疫工作。

由该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组成的新冠肺炎院前转运小组更是肩担重任,分秒必争,与疫情赛跑。

急救中心医生黄莉冰的日记

1月23日

急诊之光,温暖你我

辞旧迎新,庚子鼠年的到来了,我一如既往地用一颗诚挚的心,满怀虔诚地写下了我新年的愿望:希望急诊之光,温暖你我。

鼠年的开端,就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是什么样开始呢?

是的,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新年:所有人都在时刻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动态,留意着全国各地疫情的最新报道;团圆饭桌前,没有了往日长辈们关切的男女朋友话题;大街小巷没有了往常的热闹,公园里没有了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村口出现了形形色色妙语连珠的横幅,“不串门、出门勿忘口罩”,还有担着板凳、拿着体温枪在村口测体温的村干部。

与新冠肺炎PK,这是一场人类健康的无硝烟战斗。无论现状残酷如何,我们急诊中心所有医护人员,都众志成城;无论疲倦程度如何,我们依然披星戴月;无论路途遥远如何;我们依然激情不减,抱着必胜的信念战斗到最后。

1月24日

随时准备战斗,从院前转运开始

南方的冬夜,寒风略微凛冽,万家灯火,菜肴飘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然忙碌的医院一角。

“您好!请问是感染科吗?”

“是的,您好!请问有什么事?”

“这边是急诊科,现有一名青年男性患者,一周前曾到疫情发生地探亲,现从外地回来,上机前未有发热,现体温38℃,间中有咳嗽,无咳痰,现一般情况稳定,以往无基础疾病史。高度怀疑新冠肺炎可能,现需转至您科进一步明确诊断与隔离,同时请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准备接收病人!”仍是清晰简洁的交班。

“收到,已准备就绪,马上可接收,辛苦了!”电话边同样是已有好几个彻夜未眠的夜晚,但仍是铿锵有力的指令,在为疫情的控制而想方设法,也在为接触的医护人员的安全而担忧。

似乎已不知何为疲倦,放下手机,开始着手安排事宜,通知人员,整装出发。

接送、转运、交接,出一趟车需要3—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一天不止出一趟车,他们不曾有丝毫松懈。

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妻、为人夫,已许久未曾与孩子见面,给家人大大的拥抱,却守护在素未谋面的人子女、父母、伴侣的身边,在万家灯火团聚时,依旧坚守岗位,走在最前线!他们是急诊之光,温暖你我。

1月28日

时刻战斗着,急诊从未停下脚步

同样是凌晨的夜晚,急诊门前仍是熙熙攘攘等待挂号的人群;诊室一人出,一人进。

“医生,我刚在家测得体温38℃,前一段时间去疫情发生地旅游了,现在有点不放心,所以过来看看……”一名25岁左右的青年患者,略带焦虑的神情。

诊室电脑桌前的师兄默默放下手中的笔,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口罩,心平气和道:“好的,你先带个口罩,然后跟我来。”

师兄将他领到分诊前台,交代前台护士将他带至感染科门诊就诊后,转而电话通知感染科,交接相关事项,平复调整心情,重新换上隔离衣,继续接诊病人。

我在想,师兄也已为人夫、为人父,他难道就不害怕吗?害怕,我想每个人都会,但自踏入医学院校那天起,便许下了希波拉底誓言:“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从此守护人类健康便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急诊中心可爱的人儿就是冲锋陷阵的铠甲勇士,他们穿梭在最前线,接诊未知病情的病人,收集第一手资料,筛查疑似病例,分流病人,将可疑病例及早隔离,为后续医务工作者减少接触、降低感染率;同时提前提醒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感染,将危险将至最低……

大自然曾塑造出完美的生命,却不曾怜惜过它,释放着无情的疾病,但人间有爱,只要人人奉献自己的力量,必将战胜疫情。我相信急诊之光,一定能温暖你我。

急救中心医生郑盛杰的日记

1月24日

加强防护培训,等待披甲上阵

大年廿九晚上,正在呼吸科病房值夜班的我接到了紧急电话——暂停轮科,回急诊支援。

于是,我下了夜班就义不容辞投入了直面疫情的新岗位——负责院前转运,把疑似或已经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转送我院作进一步诊治。

与细菌不同的是,病毒是擅于变异的,而且这种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随时潜伏在周围的空气介质中,给我们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眼看疫情地图不断扩大,我们忧心忡忡。为了不辱使命,承担好这份职责,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诊疗方法和防治观念,掌握阻击新冠肺炎的制胜利器。为此,医院感染控制相关部门集中全院员工作了多次培训,一步步让防治观念深入人心。

对多数人来说——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不乱跑就是主要的防护办法,但对于医务人员,特别是对于我们院前转运人员来说,需要更高级别的防护——N95口罩、隔离服、鞋套、护目镜、双层手套,披上一身誉之为“三级防护”的厚重“战甲”,才能与病毒从容地周旋搏斗。

院前转运,我们不但要保护病人,也更要保护我们自己。假如医务人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那还如何去保护病人?我们深知这种病毒带来的感染风险,仍义无反顾地上来了,不需要多么高尚的赞词。我们对疾病的大无畏精神,应该来源于对专业技术的自信,加强防护,保卫好自己,才能担负起职责。

1月27日

信任,是我们共同抗疫的同一条心

“您好,我是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生,根据您的情况,请随我一起,到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这是我直面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人的第一句话。

院前转运人员代表着医院留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因为隔着厚厚的防护战甲,除于眼睛,病人是看不到我的任何模样的。我需要用言辞,用坚定的眼神,在第一步减轻他们的恐惧,唤起他们接受治疗的信心。我尽量用自己的努力,使他们不会觉得因为患病而被歧视,我们和病人是同一个战线上的“战友”。

在转运工作期间,去过各县(区)兄弟医院,也去过专供集中观察的酒店,还有直接到村里接病人。转运过程,各方面工作人员——当地医务人员、疾控人员、酒店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和村民,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给予方便和支持。每一位走上我们救护车的病人,都会服从我们的安排。

我们会给病人发口罩,把他们带回专科病房隔离治疗。他们只是暂时被病毒侵犯躯体的受害者,隔离治疗对他们来说是当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感谢他们的理解。他们相信医院,也相信社会,会帮助他们走出疫疾的阴影。

1月29日

白衣伉俪,共赴前线

说起家人,我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在这个非常时期,她所在的医院同为我市新冠肺炎的收治单位,发热门诊也是压力山大,她作为青年医师也受命奔赴发热门诊支援。

作为同行,我们都是病毒接触的高危群体,为了家人健康着想,忍痛让年幼的儿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回老家了,尽量避免与我们的接触。

放弃精彩的假期,回不去的故乡,暂别了可爱的儿子和年迈的亲人,我和妻子留在湛江,随时待命,一起共勉。我在赤坎,妻子在霞山,都在一线,守护这次战“疫”工作的其中一环。

2月9日

等待战友平安归来

当前,我们看到了举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气魄,人们都齐心协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战“疫”作出努力。中国工人用10天时间就让武汉的二座“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各行各业为医院捐赠物资和食品,大街上人人自觉配合戴口罩……致敬我的同行们,致敬各行各业默默付出的人们,我想为你们点赞,也为自己点赞!

今天,我的“战友们”也已出征援鄂,祝你们顺利、平安、健康!我们在湛江等着你们早日归来!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让天空不再有阴霾,让百花开出美丽的色彩。我们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被战胜!不久以后,新春的蓬勃生气将充满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