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之後,你認為俄羅斯還能守住如此龐大的領土嗎?

王明碩


俄羅斯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分裂。在巨大的危機面前,俄羅斯領土的廣闊,軍力的強大都無濟於事。

俄羅斯的第一次分裂:一戰的失敗。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1日,德國對俄羅斯宣戰,俄羅斯捲入了一戰。

一戰中,俄羅斯先後動員了1500萬人參軍,對土耳其、奧匈帝國、德國作戰。俄羅斯軍隊腐敗,紀律渙散,裝備落後。

以重炮為例。1914年,俄國共有40門,德國卻有997門。前線俄軍,甚至平均三人都分不到一支步槍。如此的俄軍對上德軍,其結果可想而知。在1914年至1917年的德、俄戰場,德軍傷亡140萬人,俄軍傷亡934萬人。俄羅斯由此喪失大片領土,陷入內外交困之中。

在巨大的失敗面前,俄羅斯爆發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蘇維埃政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與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合約》,割讓了西線的大片領土。

1918年一戰結束後,協約國組織聯軍干涉蘇聯。由此,蘇聯又丟失了一部分領土。

但是到斯大林執政時期,憑藉蘇聯的國力,又收回了一戰丟失的領土。


俄羅斯的第二次分裂――1991年蘇聯解體:

二戰後,蘇聯與美國並列為超級大國。蘇聯擁有廣袤無垠的疆域,強大的軍事力量,先進的重工業,領先的核武器。

但是蘇聯的政治腐敗、窮兵黷武、制度僵化、經濟發展失衡,以及國際油價的劇烈變化。再加上外部北約國家的敵對,蘇聯開始內外交困。

蘇聯的輕工業、農業發展滯後,導致輕工業產品、糧食供給不足。


蘇聯的財政極其依賴油氣收入,1984年的油氣出口收入佔財政收入的54.4/100。

1973年,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歐佩克提出限制產量以保油價的提議。蘇聯為了維持財政平衡,拒絕與歐佩克合作,大幅增加油氣產量,爭奪國際油氣市場。

1985年,美國的里根政府迫使歐佩克增產,國際油氣價格進一步下跌。蘇聯為了財政平衡,只好再次增加產量。

就這樣,蘇聯陷入油氣價格越跌,產量越大。產量越大,價格越跌的怪圈。

為了挽救危機,蘇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卻都失敗了。

1991年,蘇聯已經病入膏肓。經濟、外交、政治混亂不堪,各種思潮氾濫在蘇聯大地。蘇聯已經外強中乾,奄奄一息了。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 ,其它共和國隨後紛紛獨立。年底,蘇聯正式宣佈解體。


回顧俄羅斯歷史上的兩次大分裂,每一次都伴隨著重大的不可克服的危機。

現在的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核武器,所以沒法在軍事上發力,讓俄羅斯產生分裂。唯一的可能,就是俄羅斯再次發生經濟、政治的危機。

如果真的發生嚴重的政治、經濟的危機,俄羅斯的分裂是完全可能的。普京即使仍然在職,也會徒嘆奈何。(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實際上,俄羅斯的領土一直處於不斷地縮水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沙俄的國土面積接近2280萬平方公里,這是俄羅斯歷史上領土最大的時候。一戰後期,蘇俄建立,列寧放棄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緊接著,蘇聯建立了,蘇聯以加盟的形式,又以另一種方式收回了沙俄曾經擁有的大部分國土。不過,蘇聯的面積,最終也沒有超過沙俄,蘇聯的面積達到了2240萬平方公里,但是已經比沙俄時期更小了。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繼承蘇聯主體的俄羅斯,面積進一步減小到1700萬平方公里。不過,依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蘇聯解體的同時,俄羅斯內部的車臣和韃靼斯坦,脫離俄羅斯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車臣,曾一度宣佈獨立。

普京上臺以後,俄羅斯的領土略有增長。一來是普京鐵腕手段解決了車臣問題,使車臣重回俄羅斯控制之下。其二是在2008年的時候,俄羅斯通過與格魯吉亞的戰爭,最終實際上吞併了原屬於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其三是在2014年的時候,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危機,攫取了克里米亞。

不過,目前的俄羅斯,同時也處於西方國家的大力圍堵之中。在西方國家的圍堵之下,俄羅斯也正面臨著艱難的國際環境。可以說,俄羅斯暫時還勉強穩定的處境,很大程度上是在普京的強硬下支撐起來的。普京之後,俄羅斯是否還能維持這麼龐大的領土,的確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不是普京,俄羅斯的領土在葉利欽時代或許就可能出現第二次解體了。


蘇綻


在16世紀末以前,今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還不是俄國的領土。這一時期,俄羅斯剛剛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領土面積僅為280萬平方公里,地處東北歐一角,與西伯利亞相距遙遠。從16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俄國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併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太平洋岸邊。

在俄羅斯的疆域擴張過程中,我國是受害國之一。

俄羅斯歷史上民眾偏愛強力的領導人,這可能和俄羅斯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領土廣大,民族構成眾多。我們知道: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世界上各個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如果在那一任上丟失了領土,那這個領導人必定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上的罪人,受到萬眾唾罵。

至於俄羅斯能不能重新丟失領土,那的看俄羅斯是不是一直強大,當俄羅斯的國力不足以支撐時,得而復失不是沒有可能。




王春來342


普京

蘇聯為何解體

前蘇聯繼承於沙皇俄國,領土面積為2240萬平方公里,包括俄羅斯在內共計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名義上是一個聯邦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實際上還是以俄羅斯人為主的“中央集權國家”。不過是蘇聯領導人以民主自治的名義將少數民族為主的地位劃為了加盟共和國,實際上主要權力都掌握在蘇共中央。1991年蘇聯集體,從民族的角度,可以看做是少數民族脫離了俄羅斯人的統治,成立民族國家,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都有各自的主體民族。蘇聯為何解體?原因不外乎三個:第一,經濟發展情況不好;第二,有美國為首西方勢力的打壓;第三,民族分離勢力參與。

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逼迫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解體

<strong>俄羅斯也面臨蘇聯的困境

在前蘇聯,俄羅斯人雖然也是主體民族,但是隻佔總人口的51%;目前,俄羅斯共有1.443億人口,俄羅斯人佔到了80%以上。所以,在其他十四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以後,俄羅斯國內的分離勢力也相對弱小。即使如此,外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依舊將俄羅斯鬧得天翻地覆,先後兩次車臣戰爭,造成了10000名義上俄羅斯軍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如果不是鐵腕領導人普京的出現,很難想象,以葉利欽的無能,能否打敗車臣,維護俄羅斯的統一。即使鐵腕如普京也沒有能夠徹底消滅車臣叛軍,俄羅斯各地經常出現車臣恐怖分子的身影。如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以及今年5月份4名武裝分子襲擊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中心的天使長米迦勒教堂。

現在俄羅斯面對的局勢比前蘇聯時期更惡劣:首先,經濟發展遇到困難,GDP總量僅為1.469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7%;其次,地緣環境更惡劣,北約已經擴張到了29個成員國,甚至前蘇聯的加盟國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都在積極謀求加入北約;最後,俄羅斯依舊有193個少數民族,特別是多數自治加盟共和國多以少數民族為主。

有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可能在外與美國爭鋒,對內震懾民族分裂勢力。但是,一旦普京下臺,俄羅斯經濟又不見好轉,新總統真的能夠有普京的本事,維持住搖搖欲墜的俄羅斯嗎?

不過,庫頁島、海參崴以及唐古烏梁海,那都是在外的遊子。俄羅斯守不住莫大的領土,對我們也可能是利大於弊呢?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當然是沒有問題。

提起俄羅斯,我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四個字:噬土成性。

的確,這個崛起於東歐平原上的小公國,用了僅僅400年時間,領土就擴張了400倍,成為面積高達1707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領土大國。

但俗話說“打江山易,坐江山難”。能擴張不代表能固守,在俄羅斯400年的瘋狂領土擴張中,曾經遭遇過很多重大挫折。比如克里米亞戰爭戰敗,出賣阿拉斯加,一戰期間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以及1991年的蘇聯解體。

尤其是蘇聯解體,使俄羅斯元氣大傷,至今都未得到完全恢復。而且隨著時間發展,俄羅斯面臨的內外形勢更加嚴峻。

普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俄羅斯的頹勢,將俄羅斯引向一個相對良好的發展空間中。那麼如果普京不再,俄羅斯將何去何從?龐大的國土會再次走向分裂嗎?

靜夜史認為,在可預見的範圍內,俄羅斯領土再次分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俄羅斯繼續解體的基礎已經不存在

俄羅最虛弱的時候是1991年蘇聯解體。

此時的葉利欽,親手埋葬了紅色帝國蘇聯,滿心歡喜的以為放棄共產主義制度的俄羅斯,從此會得到西方世界的接納,成為西方大家庭中的一員。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西方國家肢解蘇聯的目的並不是想要一個全新的俄羅斯,而是一個死透的俄羅斯。直到這時,葉利欽才發現自己上了西方國家的當。

但是覆水難收,當了冤大頭的葉利欽只好努力補救,在他的第二任任期中,葉利欽和西方國家劃清界限,轉而與東方大國搞好關係。

不過休克療法中的俄羅斯並沒有因為國家政策的轉向而有所好轉,相反因為俄羅斯朝秦暮楚的政策,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形勢更加嚴峻,到20世紀末,甚至滑向崩潰的邊緣。

在這樣的情況下,深感無力迴天的葉利欽終於肯放開手中的權力,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將權力移交給普京。

實踐證明,正是這一決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俄羅斯。普京上臺後一方面終止休克療法,另一方面打擊尸位素餐的寡頭們,將俄羅斯從瀕死的邊緣中拉了回來。

在普京的鐵腕政策下,俄羅斯出現了難得的生機,在葉利欽時代懸而未決的車臣問題,在普京時代得到了解決;對於南奧塞梯問題,普京更是以5日戰爭的迅雷之勢令世界刮目相看;而在2014年的克里木事件中,普京咄咄逼人的態勢,更是彰顯了俄羅斯強硬的進取態勢。

對於俄羅斯而言,普京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而且普京的存在也告訴了所有俄羅斯人一個道理,那就是:

只有強硬主義才能救俄國。

所以即使普京卸任,經濟繼續低迷,俄羅斯仍舊會保持強硬的對外姿態。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這都是俄羅斯當前形勢中唯一的生存辦法。

而只要強硬,俄羅斯就不會分裂。

2、俄羅斯分裂不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

在這個世界上,希望俄羅斯二次分裂的人有之,而希望俄羅斯繼續保持統一的人更有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俄羅斯不僅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更是國際社會中重要的一份子。而只要參與國際社會,就必然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

而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俄羅斯從此分裂,這其中就包括我國。

作為和我國糾纏了至少400年的國家,我國無疑是俄羅斯對外擴張的最大受害者。

但是今日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相當嚴峻,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圍堵,一刻也不曾停止,三條島鏈至今橫亙在太平洋上,阻礙著我國走出去的腳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邊境的安全尤為重要。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俄羅斯確保我國北方的安全。

在當前情況下,俄羅斯雖然恢復了部分元氣,但俄羅斯的工業體系早在蘇聯解體後就被徹底摧毀,今日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靠出賣資源等方式來維持,根本無法再現蘇聯時期的榮光。

在這樣的情況下,半死不活的毛熊是真正的好毛熊。

除了鄰居不希望俄羅斯解體,老對手也不希望俄羅斯煙消雲散。

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也是不希望俄羅斯走向解體的,雖然美國有對手要上,沒有對手創造對手也要上。

但美國依舊需要一個俄羅斯般的對手。因為一個相對強大的俄羅斯的存在,會讓美國的歐洲小弟們繼續生存在恐懼之中,這種恐懼會演變成對美國更加強烈的依附。

也就是說:歐美團結靠俄國。

所以從國際環境中看,俄羅斯走向分裂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況且作為蘇聯的加盟國,俄羅斯在蘇聯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加強俄羅斯統一的舉措,這在客觀上保證了俄羅斯的統一。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拋棄中亞五國等忠實小弟,減輕了俄羅斯經濟負擔,阻止了俄羅斯的崩潰。

<strong>所以俄羅斯分裂的基礎也不復存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擁有全球第一大領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美國或者是60個日本的國土。

要知道,就算是在俄羅斯最弱的葉利欽時代,也沒有哪個西方國家敢於冒風險瓜分俄羅斯的領土。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清楚,從來都是俄羅斯瓜分別人,尤其是東歐國家至今膽寒。不久前波蘭總統訪美時曾向特朗普當面提出,請求美軍永久性駐紮波蘭。甚至主動提出支付2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給美軍建設基地。可見怕俄羅斯到了何等程度。

然而,瓜分俄羅斯領土意味著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就目前世界格局來看,俄羅斯穩穩當當的佔據全球重要一極,這不僅僅是俄羅斯擁有大國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最核心的則是其世界第二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足以傲視群雄,核威懾力量是俄羅斯敢於硬抗美國的重要砝碼。


普京總統雖說強硬,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俄羅斯有大殺器。任何一個領導人的個人執政風格都與國家的實力密切相關。想當年,美英聯軍入侵伊拉克之時,強硬的普京為何不敢硬碰硬呢?還不是由於俄羅斯當初國力衰弱。

但是,2015年俄羅斯果斷出兵敘利亞,保護既得利益,保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唯一軍事基地。就算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連續性制裁之下,俄羅斯國力不斷消耗時也同樣沒有退兵。就是因為涉及到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那麼,對於俄國土內的戰爭來說,俄羅斯又豈能讓步。任何敢於讓步的領導人都會被民族主義勢力趕下臺的。無論是普京總統還是後普京時代,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的戰鬥意志力都不會削弱。


另外,世界文明發展到了今天,早已不是攻城拔寨的時代,更不是以佔領或者瓜分領土為目的的階段。就像美國在以美元為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直都是受益最大的。日前,一場貨幣戰,使得土耳其一夜之間遭遇本國法定貨幣里拉暴跌直至崩盤。這樣的威力不亞於戰爭的損傷,很快就讓土耳其靠向美國了。


東震木


對於俄羅斯的領土,美國人是有想法的。中國有很多人也有想法。但在短期之內,俄羅斯的領土還會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但從長期來看恐怕很難。

首先,任何一個國家陷入衰落之後的第1個困境或者說表現,就是開始喪失領土。英國在二戰以後,殖民體系崩潰,也就意味著大英帝國解體,英國實際上就已經退回成了一個地區性的強國。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解體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從沙俄時代開始連續近400年的高強度對外擴張歷程到此結束,領土開始大規模收縮。俄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曾經一度非常艱難。後來靠著國際石油價格的飛漲,撐了過來。但是美國意識到石油價格對於俄羅斯的支持之後,又開始全力打擊油價,所以俄羅斯國際收支在最近10年就遠不如高油價時期那麼好看的。從國家發展前景來看,俄羅斯進入了一個衰落之後的相對穩定期。在這個階段,領土還可以保持相對完整。

其次,短時間內,或者說在最近的十幾二十年之內,俄羅斯有很大的把握保障現有領土的完整。主要原因在於,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核武器。這些核武器構成了俄羅斯和美國談判時候最主要的籌碼。憑藉著這個家底,美國對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美國只能採取打壓油價和經濟制裁等手段,以緩慢的方式對俄羅斯進行扼殺。這種方式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取得效果的。

最後,俄羅斯目前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衰退階段,但不意味著衰落就此結束,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還將面臨更大困境。經濟基礎是支撐核武器發展的根基。俄羅斯其實非常希望和美國達成核武器戰略削減協議,畢竟俄羅斯沒有美國的財力,拼核武器最後還是拼的錢,儘早的做出戰略讓步,以換取美國的戰略回報,對俄羅斯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美國就吃準了俄羅斯的這一點,在談判過程中出爾反爾,試圖消耗俄羅斯,希望能夠單方面的獲取談判利益。長期維持巨大的核武器庫對於俄羅斯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消耗,但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又不能加以削減。所以核武器對於俄羅斯來說,既是保命符,也是催命符。現在俄羅斯還能夠勉力維持,但將來國力進一步衰落之後就不好說了,而那個時候又會帶來一個惡性循環,在經濟壓力下單方面削減核武器規模,會給美國有可乘之機。長期來看俄羅斯存在著再次分裂解體的可能性。


用戶4325101516


俄羅斯建國以來,國土面積一直在變化中,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總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這不是俄羅斯最大的時候,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國土面積約2280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很重要的 一個原因是了一直主張領土擴張的戰略,俄羅斯沙皇曾經說過,俄羅斯只有到了有印度洋的出海口才算是真正的強大。其中俄羅斯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俄羅斯帝國先後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計使中國喪失了33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到後來前蘇聯建立俄羅斯應該是達到了最強勢的時期,但是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面臨的極大的危機,葉利欽被西方國家愚弄,這個時候普京站出來了。他讓俄羅斯逐步穩定,在國際社會上也確定了強國的地位,經濟增長70%,帶領俄羅斯走出了最困難的時候。不過我們也需要看到普京已經執掌俄國進20年,雖然有一段時間出現了二人轉,但是權力卻握在普京手中。

普京也有老去的時候,到時候龐大的俄羅斯能維持住現在的的情況嗎?失去普京這麼一位強人政治的領導,俄羅斯能一直髮展下去嗎?

我覺得俄羅斯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俄羅斯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經濟方面不好,但是俄羅斯國家基本已定穩定,社會問題已經少了很多尖銳的矛盾,所以即使普京下臺,俄羅斯也很難出現大亂子。

一個完整的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核實力,這會讓周邊國家不敢隨意謀求俄羅斯的領土,比如日本雖然一直叫囂要收回北方四島,但是也只能靠錢買,絕對不敢動用武力收復,所以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俄羅斯,只要不出現國內不穩定的事情,基本不用擔心領土被其它過節竊取的問題。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目前美國一家獨大的形似將會在持續幾十年,而中俄聯合將勢在必行,所以俄羅斯只要保證了與中國的聯合,那麼在經濟上也不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即使普京下臺了,只要俄羅斯保證聯合中國,社會穩定,以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用擔心領土完整的問題。


帝國烽火


歷史上本來不屬於自己的領土,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還,不要等人家有能力強制收回了,就別怪人家不給你面子了!



無心書痴盡人生


普京之後,是沒有人敢進攻俄羅斯的,但是俄羅斯會不會像蘇聯那樣解體就不好說了。

對於俄羅斯這樣領土極為龐大,常規軍事力量強大以及擁有龐大核武庫的國家,守住龐大的領土是毫無問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結果表明,現在戰爭由於人道主義的限制,戰爭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阿富汗戰爭花費了6856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花掉了8146億美元。如果誰敢貿然對俄羅斯發動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得花掉多少錢?就更不用說俄羅斯還有數量巨大的核武器。

蘇聯之所以丟掉了大量的領土,最終解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出了一個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如果不是戈爾巴喬夫積極鼓勵那些加盟共和國獨立,很多蘇聯的加盟國還是願意留在蘇聯的體制內的。畢竟獨立以後,有些國家確實不大好發展。

當初俄羅斯人是非常反感蘇聯的那一套的,他們非常向往自由的西方。可是蘇聯解體以後,他們發現西方並不是那麼想象的那樣好。俄羅斯可以說在葉利欽時代都快淪為一個二流國家,老百姓日子過得還是不好,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蘇聯。比如當時車臣要獨立,俄羅斯的部隊在車臣被打得打敗,部隊損失慘重,他們居然輸掉了第一次車臣戰爭。要知道車臣可是一個人口不過百萬的地方呀。

這個時候普京站出來,他可以說是力挽狂瀾,止住了俄羅斯衰退的趨勢。在他的治理下,俄羅斯還是取得了很多成績的。這也是為什麼普京能夠從2000年掌權到2018年的根本原因。儘管俄羅斯有很多人反對普京的治國方法,但是很明顯普京還是得到大多數人支持的。70%的人是支持普京的,其中67%的年輕人願意為普京投票。

站在俄羅斯民眾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畢竟目前俄羅斯形勢並不樂觀,貿然選個新人上臺對國家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39%的俄羅斯人都表示如果普京不參選總統,他們也不知道要選誰。

由於普京執政太多年,俄羅斯的情況又比較特殊。一旦普京去世,新的領導人未必能夠有效的維持國內的統治。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家,真正的問題永遠在內部。只要俄羅斯自己不出問題,別的國家是很難奈何得了它的。怕就怕再出一個俄羅斯版的戈爾巴喬夫。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