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2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春運錯峰返程疫情防控、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等相關工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在發佈會上表示,

積極推廣、定點收集、定點投遞、預約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的模式,儘可能減少人員之間的直接接觸,最大限度來保護一線員工和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我國智能快遞櫃現狀

2012年是國內智能快遞櫃市場爆發元年,很多企業先後投入到快遞櫃的生產、運營中來。由於行業發展初期盈利困難,加上資本介入,行業出現大浪淘沙,目前快遞櫃行業總體以豐巢和中郵速遞易為兩大巨頭,菜鳥驛站智能櫃,電商系/第三方的自提櫃品牌也具備較強競爭力。

“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快遞櫃鋪設增速始終高於快遞行業增速。2019年全國智能快遞櫃組數為40.6萬組,同比增長61%,2014—2019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為93%。對比2015—2019年快遞櫃箱量增速與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快遞櫃的鋪設增速持續高於快遞行業增速。

疫情推動“無接觸配送”,加速培養用戶習慣

1月28日左右,菜鳥裹裹、美團等平臺紛紛推出“非接觸取件”、“無接觸配送”等服務,鼓勵消費者採用隔門交接、物業託管、自提櫃寄件等方式,減少人員接觸。在疫情期間或結束後,快遞末端有望繼續擴大“無接觸式配送”服務的佔比。

快遞行業維持高增長,末端派送需提質增效

2019年全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億件,同比增長25%;全國日均快遞量達1.7億件;在網購全民化的背景下,快遞業務有望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9年全國快遞從業人員職業調查報告》,“65.43%的快遞員日派件不足150件,日均派件數近年來沒有明顯變化”。一方面快遞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派送效率提升緩慢且人力成本不斷增長,在這種矛盾下,快遞末端的變革顯得極為重要。

投資建議

假設未來3年行業業務量增速為18%左右,快遞入櫃率增速20%以上,對應2023年設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建議可關注國內快遞櫃製造商龍頭新北洋、智萊科技等;同時,快遞櫃運營商未來隨著盈利模式逐步清晰,有望受益線上線下流量變現價值的三泰控股等。

新北洋

公司是智能設備龍頭廠商,專業從事智能設備、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業務涵蓋金融、智能物流、智能零售、傳統智能終端四大類。公司2015年開始生產快遞櫃,是多家快遞櫃運營品牌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智萊科技

公司成立於1999年,一直專業從事自動寄存櫃業務,2010年開始,面對快遞業的高速發展態勢,公司迅速把握智能快件箱行業的發展機遇,自主研發智能快件箱、服務器軟件系統。目前公司智能快件箱產品已被Amazon、豐巢科技等數十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所認可。

“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三泰控股

公司早期為金融設備研發公司,2012年12月12日,三泰控股出資6000萬元,在成都開始研製生產銷售智能快遞櫃——“速遞易”。2018年速遞易的持續虧損最終導致公司出售其大部分股權,目前轉型化工。但三泰控股仍持有中郵速遞易34%股權,作為早期快遞櫃運營商,公司運營經驗豐富,而快遞櫃自身擁有大量的客戶流量資源,是線上線下數據結合的關鍵點,未來有望打造城市末端生活圈,實現流量變現。

“難”能可“櫃”,“櫃”族在政策利好下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風險提示

政策推進低於預期、快遞行業增速低於預期、快遞運營商持續虧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