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臥推,俯臥撐三角肌前束有咯咯咯的聲音,還很痛?

Dean_木木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你在鍛鍊三角肌的時候

1.不小心拉傷了肩周肌肉韌帶等組織

2.熱身不夠或者重量過來肩袖肌群力量薄弱

3.動作不標準,三角肌前束受力大。

現在要暫時停止鍛鍊,待恢復後再行鍛鍊,防止形成慢性損傷。

臥推肌肉參與:主要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和肘肌,兼練前鋸肌、肱二頭肌、喙肱肌及前臂肌群等。臥推參與的骨肉多,尤其對發展上肢伸肌和胸大肌有顯著作用

建議:

1.每次臥推前針對性活動熱身.防止拉傷

2.可以對肩部肌肉進行 針對性鍛鍊增加肌力。(跪姿俯臥撐 啞鈴飛鳥 ……)

3.結合自身情況可以徒手、啞鈴、槓鈴輕重量固定動作練習。達到規範動作 動力定型。

防止動作不標準三角肌過多參與。






街健之路


運動損傷!!!經常性不正確臥推姿勢導致,在姿勢不正確的情況下去訓練,會導致肌力的失去平衡,不夠穩定,關節的穩定性變差,長時間繼續發展下去,軟組織到骨骼微微的脫位。這時候肌力的混亂會有慢慢有不適感,到現在的疼痛感。

這時候應該停止大重量臥推,去放鬆肩關節附近過度緊張的的肌肉,肩外旋肌肉,例如:小大圓肌,岡上下肌,胸小肌。再去加強肩關節旋內的力量,以及三角肌前束,肱二頭肌,這兩塊的肌肉無力,長時間的無力,再加上肩關節外旋力過大,做臥推,肱骨關節囊就會從關節腔滑出產生疼痛。多去做肩關節穩定性的動作,手肘支撐,俯臥撐,加強肩關節旋內。

提到俯臥撐我在講一下,平常在用臥推鍛鍊胸部的時候,在訓練中間加幾組俯臥撐,形成一個遠近固定,對你的臥推重量也會提升很多。





運動方方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先停止訓練上肢,你已經受傷了!!!重要的事情打三個感嘆號.(下肢還是可以訓練的)

首先說傷到哪裡了,並不是你說的三角肌前束,而是三角肌覆蓋下的肩袖,肩袖不是一個關節而是一個小肌肉群,由四塊小肌肉組成: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

肩袖的作用就是配合肩胛軟組織控制肱骨(上臂骨,肱二頭肌就這麼來的)的運動幅度,保護整個肩關節組織,減少軟骨磨損.

然後是怎麼會受傷的,罪魁禍首 臥推!健身房流行的黃金臥推方式是強行把肱骨鎖骨併成一條直線進行推舉運動,這恰恰是非常糟糕的生理位置,在把肱骨與鎖骨併成一條直線時,你的肩袖極限拉伸,試圖挽救關節,當動作最低點時肩袖已經脫位!肩袖就會慢慢發炎,但訓練者往往因為胸大肌的驕人成績而不顧肩膀繼續鍛鍊!長此以往最終導致肩袖完全撕裂!這個時候就晚了 所以我前面!!!叫你先別練了.

如何恢復呢?第一是休息,至少先不痛.不痛了以後你的肩袖會留下之前受傷的瘢痕組織,瘢痕組織是堅韌的,但是不靈活,會導致活動不暢,咔咔作響,怎麼辦?可以做牆壁俯臥撐,人站著和牆一直線,雙手推出正好碰到牆,然後是俯臥撐的動作原理上下,最下的時候頭部碰到牆停留一秒!!!這是恢復的關鍵!為什麼?關節只有在肌肉拉伸的時候會由關節囊裡面分泌滑液來修復關節組織,滑液擁有恢復關節需要的一切營養物質!

等你恢復了以後你將面臨一個選擇,徒手還是器械,這是我如此推行徒手訓練的秘密,願強壯與健康同行,兄弟!



徒手訓練pang大師


首先要確定是肌肉還是關節的問題。或許你的杆位置不對。注意兩側夾角。避免三角肌過多參與。還有注意避免在全程運動中關節鎖死造成關節肌腱損傷。其次就是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肩關節,胸肌的拉伸熱身運動),其次就是力量訓練之前一定能要做一組16-25小重量的動作充分活動好關節和調動肌肉之後再進行訓練。這樣可以防止受傷。注意: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比如腰部,脊柱,肩部,等具體情況)去做動作而不是模仿,瞭解了肌肉的基本構造是一門健身的基礎課程。除非你有一個頂級的訓練助手。



複合健身LI浮生


這是鍛鍊前沒有充分熱身的原因,臥推,俯臥撐的肌肉力量群是以胸部肌肉為主,三角肌前束,三頭肌是力量輔助。

在鍛鍊前熱身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選擇慢跑,跳繩……等,通過有氧運動把身體肌肉熱開,以防避免肌肉拉傷。,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三十七度朱


這說明三角肌健裡內,有炎症血氣塊經絡不通現象,當強行鍛鍊打通經絡氣先行血後到碰撞接合聲,也就是三角肌健伸緊崩直髮力氣血一起來混合聲。長日長時貴在堅持才有功成之日,就成了一項有效鍛鍊可強身的功法方法。你要有此愛好,是真的人生養生強身比藥補強身效果,強得多好得多多多少倍的養生技好方法。


手機用戶15072998904


運動鍛鍊時做什麼動作,都有可能會有大小不同的響聲,但是,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覺得疼的。


A不倒翁878


大概是動作不標準造成的肌肉損傷,建議先矯正動作再繼續鍛鍊。


日有所想


肩部熱身一定要做好!我以前也是的!


求美食


你在臥推和做俯臥撐的時候應該是肩關節沒有充分熱身 運動前的熱身很重要! 充分熱身才能更好的完成動作而不會有受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