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1.【桃源】【武陵源】【避秦】

【釋義】

晉陶潛作《桃花源記》,謂有漁人從桃花源入一山洞,見秦時避亂者的後裔居其間,“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漁人出洞歸,後再往尋找,遂迷不復得路。後遂用以指避世隱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例句】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唐·杜 甫 北征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唐·韓 愈 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闕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唐·王 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


2.【雲雨】【巫山神女】【陽臺夢】

【釋義】

《文選·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 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後因用“雲雨”指男女歡會。唐·劉禹錫《巫山神女廟》詩:“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宋·晏幾道《河滿子》詞:“眼底關山無奈,夢中雲雨空休。”《紅樓夢》第六回:“說到雲雨私情,羞得襲人掩面伏身而笑。”

【例句】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唐·李 賀 湘妃

明年若更徵邊塞,願作陽臺一段雲。唐·李 白 搗衣篇

雲雨今歸何處去,黃鸝飛上野棠花。唐·竇 鞏 宮人斜


3.【秦樓】【弄玉】【蕭史】

【釋義】

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後乘鳳,飛昇而去。事見漢·劉向 《列仙傳》。南朝梁沉約 《修竹彈甘蕉文》:“ 巫岫斂雲,秦樓開照。”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南唐·李煜《謝新恩》詞:“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鳳生以為可動,朗吟一詩道:‘幾回空度可憐宵,誰道秦樓有玉簫?’”鄭澤《橫塘》詩:“江渚琵琶音已斷,秦樓簫鳳去無端。”

【例句】

丹鳳朱城白日暮,青牛紺幰紅塵度。唐·駱賓王 帝京篇

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唐·李 賀 天上謠

行雲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唐·元 稹 會真詩三十韻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4.【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寡和】

【釋義】

下里,鄉里;巴,古國名,地在今川東、鄂西一帶。《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陽春》《白雪》,高曲名也。”後以陽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曲子,而下里巴人泛指俗調。

【例句】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唐·李 白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一本此下有院內二字)諸學士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唐·韋應物 簡盧陟

錚鏦聞郢唱,次第發巴音。唐·韋 莊 三用韻


5.【蓬萊】【三山】【瀛洲】

【釋義】

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宋·陳師道《晁無咎張文潛見過》詩:“功名付公等,歸路在蓬萊。”明·王錂《春蕪記·說劍》:“他本蓬萊仙種,偶然寄跡人間。”

【例句】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唐·李商隱 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唐·李商隱 無題四首之一

雲濤煙浪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唐·白居易 海漫漫

聞有三山未知處,茂陵松柏滿西風。唐·許 渾 學仙二首


6.【商山】【四皓】【紫芝歌】

【釋義】

商山在今陝西商縣東。亦名商嶺、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險阻,景色幽勝。秦末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角里先生,避秦亂,隱商山,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時稱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療飢。皇農邈遠,餘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而畏人,不若貧賤而輕世。”晉·陶潛《桃花源詩》:“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唐·王湋《送王閏》詩:“江蕪連夢澤,楚雪入商山。”

【例句】

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唐·杜 甫 洗兵馬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唐·張志和 漁父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唐·杜 甫 昔遊

卻思黃綬事,辜負紫芝心。唐·錢 起 題玉山村叟屋壁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7.【折桂】【丹桂】【郤詵第】

【釋義】

《晉書·郤詵傳》:“﹝武帝﹞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後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以“桂林一枝”喻登科及第。《宋史·竇禹鈞傳》:“﹝竇儀﹞弟儼、侃、稱、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禹鈞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例句】

年年為獻東堂策,長是蘆花別釣磯。唐·韋 莊 鄠杜舊居二首

名登郤詵第,身著老萊衣。唐·岑 參 送薛彥偉擢第東歸

應觀法界蓮千葉,肯折人間桂一枝。唐·羅 隱 和禪月大師見贈

紅塵偶別迷前事,丹桂相傾愧後徒。唐·羅 隱 寄徐濟進士


8.【謝朓】【小謝】【謝宣城】

【釋義】

南朝齊謝朓,字玄暉,曾任宣城太守。善為詩,後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例句】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唐·李 白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陵陽佳地昔年遊,謝朓青山李白樓。唐·陸龜蒙 懷宛陵舊遊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唐·李 白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9.【滄浪】【濯足】【濯纓】

【釋義】

《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清·陳夢雷《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例句】

滄浪吾有曲,寄入棹歌聲。唐·李 白 送儲邕之武昌

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唐·杜 甫 北遊

色阻金印大,興含滄浪清。唐·杜 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唐·李 白 沐浴子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10.【淵明】【陶令】【靖節】

【釋義】

陶潛一名淵明,東晉大詩人。字元亮,私諡靖節徵士。淵明為彭澤令時,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後遂借指欲作歸隱之計的縣令。

【例句】

借問陶淵明,何物號忘憂。唐·李群玉 雨夜呈長官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唐·李 白 贈崔秋浦三首之一

稍覺淵明歸思遠,東皋月出片雲還。唐·錢 起 題張藍田訟堂


11.【蓴羹鱸膾】【思鱸】【季鷹魚】

【釋義】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 張季鷹 ( 張翰 ),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唐·杜牧《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十韻》:“凍醪元亮秫,寒鱠季鷹魚。”前蜀·韋莊《桐廬縣作》詩:“白羽鳥飛嚴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例句】

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唐·杜 甫 洗兵馬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唐·李 白 秋下荊門

聞說故園香稻熟,片帆歸去就鱸魚。唐·趙 嘏 江亭晚望


12.【三徑】【蔣詡徑】【二仲】

【釋義】

晉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唐·蔣防《題杜賓客新豐裡幽居》詩:“退跡依三徑,辭榮繼二疏。”宋·蘇軾《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

【例句】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唐·岑 參 灃頭送蔣侯

瓢飲唯三徑,巖棲在百層。唐·杜 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13.【三獻】【懷玉】【卞和】

【釋義】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獻之厲王,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獻武王,又刖其右足;後獻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後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唐·劉長卿《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唐·賈島《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宋·曾鞏《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例句】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唐·駱賓王 疇昔篇

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唐·賈 島 古意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唐·盧 僎 途中口號


14.【鶴歸華表】【遼東鶴】【丁令威】

【釋義】

晉·陶潛《搜神後記·丁令威》:“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衝天。”唐·白居易《池鶴》詩之二:“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明·高啟《空明道人詩》:“於今定非死,飛游去何許,海上幾秋風,誰傳令威語?”

【例句】

遼鶴虛空語,冥鴻未易親。唐·羅 隱 期徐道者不至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唐·白居易 池鶴二首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唐·李商隱 喜雪


15.【磻溪叟】【非熊兆】【釣川】

【釋義】

磻溪。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周呂尚未遇文王時垂釣處。又《六韜·文師》載:文王將往渭水邊打獵,行前占卜,卜辭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師以之佐昌。”後果見太公坐渭水邊垂釣,與之語而大悅,遂同車而歸,拜為師。古熊羆連稱,後遂以“非熊兆”為姜太公代稱,以“非熊兆”指隱士將被起用的預兆。唐 李白 《大獵賦》:“載非熊於渭濱。”宋·陸游 《雨中臥病有感》詩:“非熊老子不復見,誰吊遺魂清渭濱。”明·湯顯祖《紫釵記·高宴飛書》:“非熊奇貌,臥龍風調,綠鬢朱顏榮耀。”

【例句】

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唐·韓 愈 叉魚招張功曹

垂竿已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唐·高 適 金城北樓

釣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賢。唐·沈佺期 釣竿篇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16.【埋劍】【射鬥牛】【張雷】

【釋義】

《晉書·張華傳》載,張華時見有紫氣映射於鬥牛二宿之間,邀雷煥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衝所致,當在豫章豐城,因命雷為豐城令訪察其物。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後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以“射鬥牛”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唐沉佺期《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辨,偷金以自誣。”唐·杜甫《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硎。”分門集註引梅堯臣注:“喻薛畢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

【例句】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唐·李 白 梁甫吟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唐·宋之問 送杜審言

劍氣射雲天,鼓聲振原隰。唐·劉希夷 將軍行

自憐非劍氣,空向鬥牛星。唐·錢 起 江行無題一百首


17.【驄馬】【避驄】【乘驄】

【釋義】

《後漢書·桓典傳》:“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後以“避驄馬”指回避侍御史。唐 孟浩然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明·徐渭 《祭張御史母》:“爰對大廷,寵命首仙鳧之選;入班蘭省,行人避驄馬之鞭。”亦省作“ 避驄 ”、“ 避馬 ”。唐·白居易《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閒行厭避驄。”唐·王維《為人祭某官文》:“時無冤人,路多避馬。”元·薩都剌《送僉事王君實之淮東》詩:“淮上有官皆避馬,竹西無處不題詩。”明·何景明《送李體仁按雲南》詩:“九霄看鳳下,萬里避驄行。”

【例句】

乘興宜投轄,邀歡莫避驄。唐·高 適 陪竇侍御泛靈雲池

果乘驄馬發囂書,複道郎官稟綸誥。唐·駱賓王 疇昔篇

驄馬刑章峻,蒼鷹獄吏猜。唐·駱賓王 幽系書情通簡知己


18.【乘興】【訪戴】【剡溪興】

【釋義】

乘興,趁一時高興;興會所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以“剡溪興”指隱居逸遊造訪故友的興致。稱訪友為“訪戴”。宋·蘇軾《題永叔會老堂》詩:“乘興不辭千里遠,放懷還喜一樽同。”陳毅《遊柏林失不雷河》詩:“臨流乘興,不懼歸遲。”

【例句】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唐·杜 甫 卜居

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唐·李 白 望月有懷

踏雪偶因尋戴客,論文還比聚星人。唐·韋 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19.【摶鵬】【圖南】【九萬風】

【釋義】

《莊子·逍遙遊》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後以“圖南”比喻人的志向遠大。以“摶鵬”喻有大志者。唐·杜甫 《泊岳陽城下》詩:“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鵾鵬。”明·高啟 《望海》詩:“安得擊水遊,圖南附鵬翼。”陳去病《惻惻》詩:“圖南此去舒長翮,逐北何年奏凱歌。”

【例句】

尚激摶溟勢,期君借北風。唐·崔 塗 喜友人及第

驥蹄初躡景,鵬翅欲摶扶。唐·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歸來權可取,九萬一朝摶。唐·杜 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20.【五馬】

【釋義】

《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漢時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或代指太守。唐·錢起《送張中丞赴桂州》詩:“雲衢降五馬,林木引雙旌。”宋·梅堯臣《送胥太傅湖州倅》詩:“不羨乘五馬,卻逢羅敷羞。”

【例句】

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唐·韓 愈 郴州祈雨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唐·李 白 子夜吳歌春歌

野寺江城近,雙旌五馬過。唐·李嘉祐 奉陪韋潤州遊鶴林寺


21.【采薇】【夷齊】【首陽】

【釋義】

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曾叩馬而諫。周代殷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采薇”指歸隱。其歌稱《采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采薇操》,亦省稱《采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采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晉葛洪《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采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維《送別》詩:“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宋·王禹稱《賢人不家食賦》:“當年漢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見采薇之老。”清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采薇》。”

【例句】

由來那敢議輕肥,散發行歌自採薇。唐·秦 系 獻薛僕射

復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唐·王 維 偶然作六首

數歲白雲裡,與君同采薇。唐·錢 起 憶山中寄舊友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22.【相如】【長卿】【馬卿】

【釋義】

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字長卿。相如未遇時家徒四壁,後為武帝所賞識,以辭賦名世。詩文中常用以為典,簡稱“相如”“馬卿”“長卿”。晉·葛洪《抱朴子·論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長卿壁立之貧,腹懷翳桑絕糧之餒。” 唐·高適《酬裴秀才》詩:“長卿無產業,季子慚妻嫂。”宋·蘇軾《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胡不學長卿,預作封禪詞。”

【例句】

馬卿辭蜀多文藻,揚雄仕漢乏良媒。唐·駱賓王 帝京篇

顏色年年謝,相如賦豈工。唐·皇甫冉 婕妤怨

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唐·李 白 贈張相鎬二首


23.【長沙傅】【長沙謫】【賈生謫】

【釋義】

指西漢賈誼。文帝時賈誼被謫為長沙王太傅,故稱。唐·宋之問《新年作》詩:“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唐·張九齡《詠史》:“輕既長沙傅,重亦邊郡徙。”亦省作“長沙 ”。元·張養浩《沉醉東風》曲:“萬言策長沙不還,《六韜》書雲夢空嘆。”

【例句】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唐·王 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唐·劉長卿 新年作

舊遊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唐·劉長卿 聽笛歌


24.【鳳池】【鳳沼】【丹鳳池】

【釋義】

禁苑中池沼。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接近皇帝,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晉書·荀勖傳》:“ 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悵。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邪!’”南朝梁·範雲 《古意贈王中書》詩:“攝官青瑣闥,遙望鳳凰池。”

又唐代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多以“鳳凰池”指宰相職位。唐·劉禹錫《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輓歌》:“五驅龍虎節,一入鳳凰池。”《冷廬雜識·進士歸班》引宋危稹 《婦嘆》詩:“記得蕭郎登第時,謂言即入鳳凰池。”

【例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唐·杜 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唐·賈 至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可惜登臨佳麗地,羽儀須去鳳池遊。唐·杜 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25.【倒載】【山公醉】

【釋義】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舉鞭問葛彊:何如幷州兒?’”後以“醉倒山公”“倒載”“接?倒”形容酒醉。(按:白接?,以白鷺羽為飾的帽子。)宋·辛棄疾《烏夜啼·山行約範廓之不至》詞:“江頭醉倒山公,月明中。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例句】

昨日東樓醉,還應倒接?。唐·李 白 魯中都東樓醉起作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唐·岑 參 登涼州尹臺寺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唐·李 白 襄陽歌

唐詩裡的25個典故,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