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時光如梭,多少英雄,多少豐功偉績,不過是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然,在那遙遠而又如同秘境般的雲南,有一座廣袤而又不曾經過雕琢的山脈,它靜靜的躺在那裡,等待著,等待著那個來喚醒它的人。終於,有一天,一陣輕快的腳步打破了哀牢山的寧靜,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來了。

他拾起那斷碣殘碑,拂去那滾滾黃沙。陽光照在他的身上,仿若一道聖光,照出了他半生的豐功偉績,照出了他一朝敗業後身陷囹圄的窘態,也照出了他歸隱山間田園後重現的希望之光。對,就是他,褚時健,終於來了。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多年後,他在這塊土地上,小心翼翼的捧起一顆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橙子...或許,比起他手中那黃澄澄的甜橙,我更想跟大家說說這位老人背後波瀾壯闊的一生,那個在沉浮中依舊屹立的傳奇。

1928年,農曆大年初一,天剛矇矇亮,雲南大山深處一個名叫矣則的小村莊裡,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劃破天際,一個黑乎乎的大胖小子出生了,他就是褚時健。

抗日戰爭時期,本就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又何談生活優渥。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於是從三四歲起,褚時健就開始與這片土地與河流培育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六七歲時,他“拿魚”的本事和“有譜氣”的名號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村莊。

然而,在這個並不安穩的年代,人命似如草芥,誰也沒能例外。10歲剛出頭,爺爺奶奶先後撒手人寰,緊接著二伯和剛滿三歲的弟弟紛紛離開人世。而這並沒有結束,1942年,父親在一個小車站不幸遭遇日軍飛機的轟炸,重傷難愈。

這接踵而來的災難,如同暴風雨一般摧毀著這個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作為家中的長子,褚時健不得不挑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擔,讓這個殘破的家庭不再倒下。一個14歲的少年,不僅要砍柴、燒火做飯、幹農活,還要扛著把捷克槍,看家護院,防止山賊土匪前來打劫。一切似乎都沉重得難以呼吸,但他卻從未退縮。

生活日漸窘迫,難以為繼。母親便盤算著如果能把自家的小酒坊重開起來,烤出好酒來,賣得出價,或許也就能夠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然而,請師傅似乎並不是這個家庭能夠承擔的。於是褚時健打定了主意,自己幹!烤酒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幾百斤的苞谷一不留神也就糟蹋了。14歲的褚時健知道,成敗都在此一舉,所以他必須要付出全部。從觀摩學習到砍柴囤積燃料,到夜晚,每隔兩小時起來,加柴添火攪拌,井井有條。所謂成功來源於生活的壓力與責任心,結果也就可想而知,這個少年不僅成功了,甚至於超過了嫻熟師傅的產量。也就是從這時起,褚時健精於算計,善於觀察和敢於實驗的才能就開始逐漸凸顯。

之後很快,他便掌握了一個農夫所有的技能,下田媷秧、上山打獵、下水摸魚...無論什麼事,只要他做了,就必須要做到最好。他已經開始逼迫自己忘記對世界的憧憬,或許他的一生也就成了定數。

然而,堂哥的一席話,點醒了這個有志青年的夢。他才明白:“一定要讀書,要走出山村,要改變命運!”或許也就是從一刻開始,就註定這個山村少年將擁有一個並不平凡的人生。

懷抱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褚時健離開了家鄉,來到了昆明。也就是在這裡,他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並且日後,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紅色交響曲。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共戰爭爆發。“一二一”慘案與“李聞慘案”不僅震怒了全國人民,也擦亮了褚時健的眼睛。於是,他毅然投入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爭取國家的獨立、自由和人民民主的鬥爭中。之後的幾年裡,這個年輕的少年,抱著一顆赤誠的心,戰功累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褚時健深入人民群眾中去的方法也成功解決了解放軍徵糧難得這一頑疾。出色的他也因此被任命為華寧縣盤西區區長,這位特立獨行的區長,也用他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的辦事理念,解決了整個管轄區域的群眾與政府的敵我矛盾。直到如今,這一套辦法,對於處理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依舊是一大良策。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之後,褚時健的政治生涯一路上行。然而,誰也沒能想到,在那個狂熱的年代,工作出色的褚時健有一天竟會被扣上“右派”這頂沉重的帽子。紅光農場的艱苦歲月、饑荒中的數次輾轉,褚時健用他勤勞的雙手和充滿智慧的頭腦,在這個動盪的時代撐起了一片天空。如若不是如此,或許我們今天看到了將會是一名作為領導幹部的褚時健,而非全國聞名的傳奇企業家褚時健了。但很多事情從來都沒有“或許”,冥冥之中,一切也許都已註定。

1963年,褚時健到了曼蚌糖廠任副廠長。即使那時的他還是個“摘帽右派”,卻並不影響他那濃厚的責任心驅使他為工廠的發展謀出路。為了能夠找到扭虧為盈的方法,他絞盡腦汁,最終找到了問題所在,糖廠的熬糖成本過高。褚時健知道,搞企業,必須講究效益,而要效益,起碼成本就得比產出高。於是他很快就找到了辦法,將甘蔗渣捂起來發酵然後代替煤炭做燃料。也因此,糖廠每100公斤趕著的煤炭消耗就從5.4公斤降到了0.8公斤,僅此就讓糖廠擺脫了虧損。

之後,褚時健並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琢磨熬糖的工藝,提高出糖率。從技術改造到改造壓榨作業流程,出糖率從9%奇蹟般的提高到了12%。這次的改革的成效無疑是立杆見效的,不僅填平了虧損,甚至還有相當可觀的盈利。

隨後,曼蚌糖廠擴大規模,遷址到戛灑,與造紙廠合併,改名為戛灑糖廠。從製糖到制酒到造紙,三種產品在褚時健的帶領下,紛紛得到了非常可觀的盈利,成為了新平縣的財政支柱。甚至於輕工廳專門派來的副廳長視察時,都不得不服氣的感嘆道:“我相信了,誰說小廠不能創造奇蹟?”在此,褚時健管理企業的天分第一次表現了出來。

1978年,褚時健終於徹底摘除了帶了足足20年的“右派”帽子。這時,他已過天命之年。糖廠已經進入了穩步發展期間,16年的經驗,使他切身感受到搞好經濟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也讓他對搞好企業充滿了信心,也感到了自己體內積蓄的能量正噴薄欲出,必須要在接下來的經濟建設大潮中大展身手。然而,這時的糖廠似乎已經不適合他了,或許他應該走的更遠。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於是,滿懷希望的他,來到了玉溪捲菸廠。然而,此時的玉溪捲菸廠可謂是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擺在他面前的問題不止是提高捲菸廠的經濟效益,從工人的精神面貌到工廠管理層的組成結構,都需要他來調整,而他正面臨著的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即使如此,他沒有選擇退縮。既然來了,那麼就得幹出個樣來。於是,他放開手腳,開始對菸廠進行大刀闊斧的治理整頓。幾個月後,玉溪捲菸廠生產並銷售捲菸34.4萬箱,創歷史最高水平,利潤甚至高達804萬元,漲幅達280%。

之後他提出的“單箱捲菸工資含量包乾”的制度實施之後,更是大大的刺激了廠內競爭。廠內形成了一種“早來晚走,爭分奪秒”的生產局面。直至1982年,玉溪捲菸廠的利稅高達1.8億元。而職工的薪酬也從不到300元上升至2000元,實現了職工與企業雙贏的局面。

玉溪捲菸廠起死回生,褚時健再創奇蹟。隨後,他沒有停下腳步。運用“商品串換”解決了菸絲和輔料的問題,加之進口機器的運行。菸廠的利稅增加至2.99億元,創行業記錄。也因此他甚至於被扣上了“投機倒把”的罪名,收到紀委“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但這並不影響他前進的腳步,他無視眾人異樣的眼光,扛下一切借取鉅額貸款購買先進設備,也因此,玉溪捲菸廠不僅一躍成為了國內技術最頂尖的捲菸廠,更是全世界範圍設備一流的企業。

隨後,1985年,“三合一”新機制誕生,“第一車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褚時健成功開創了菸草新時代。“紅塔山現象”成為了“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捲菸廠榮獲“8個全國第一”,玉溪捲菸廠走向了世界併成功超越日本菸草公司,褚時健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亞洲煙王”。

然而,卻在此時,他行差踏錯,“煙王”隕落神壇。有人說:“他不過是在不該拿錢的時候,拿了原本屬於自己的錢,於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不知道,當他緩緩站上被告席的時候,心中是如何一番情景。也不知道,當他得知女兒褚映群在河南監所自殺身亡時心中該有多少苦楚。更不知道,在聽到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時心中又是如何悲涼。

大時代的浪潮將他打翻,又將他送上巔峰,而卻又讓他第二次跌入谷底。

還好,在漫長的煎熬後,已過古稀之年的他終於又再次見到了陽光。雖然刺眼,卻又多麼的溫暖而又充滿希望。但如今的境遇又怎會配得上他的才能,又怎會配的上他的驕傲呢?

中國商業名人褚時健 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

他最終還是邁上了哀牢山這座山脈,是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就是是上天給予最初的饋贈。那麼,迴歸必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一位偉大的“匠人”建立了一個充滿奇蹟的新果園,也再次將這個垂暮之年的老者送上了一個嶄新的巔峰。或許,從“糖王”到“煙王”到“橙王”,他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曼德拉說:“生命中最偉大的時刻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在於墜落之後總能再次升起。”褚時健最令人動容的絕非是他一次又一次登上人生巔峰的成功,而是每次跌入低谷後,他總能擁有絕地反彈的力量與生命力。而現在,我知道,歷經磨難後的他,只願餘生歲月靜好。

我也彷彿聽見,哀牢山正在靜靜的訴說著這塊國土想對他說的情話:“謝謝你,還好有你。”

#中國商業名人##我要上頭條#商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