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

莎翁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後期的作品,直接體現出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社會的落差與矛盾。即便後期鉅作的整體基調是喜劇的歡快樂觀,卻明顯帶有社會諷刺的色彩。其中《威尼斯商人》則是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而其中的主要任務夏洛克,更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角色。

夏洛克: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

《威尼斯商人》是莎翁過渡時期的作品,主基調被定位成喜劇,但卻不乏諷刺和反思。

《威尼斯商人》寫於1596年,於1598年首次演出,是莎士比亞過渡時期的主要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對夏洛克這一角色進行了生動飽滿的刻畫,故事結尾裡三對戀人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些原因使得《威尼斯商人》被大多數人歸類為喜劇作品。

《威尼斯商人》主要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 一條是鮑西婭選親,巴薩尼奧選中鉛匣子與鮑西婭結成眷屬; 一條是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安東尼奧的友人羅倫佐的戀愛和私奔; 還有一條是主線,即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如果從更深層次閱讀《威尼斯商人》,你會發現夏洛克這個人物其實具備很濃重的悲劇色彩。夏洛克是一個自私、貪婪、殘忍的守財奴,其實更是一個可憐、孤獨、被社會排擠、歧視的受害者。從夏洛克身上,很容易就能看到,作者對這個人物的塑造,有著對社會的諷刺和反思。


夏洛克: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

夏洛克的悲劇之一:女兒的背叛,讓他不再擁有親情,也同樣不在乎是否擁有尊嚴。

夏洛克一直竭力阻止女兒傑西卡和外界有任何交往,最終換來的卻是唯一親人的憎恨和厭惡。但是傑西卡對他沒有任何感激,她帶著夏洛克一生積累下來的財富和情人私奔了。

最親的女兒也拋棄了他,甚至連最後一點點對過去的美好的回憶也被女兒無情地扼殺: 用自己死去妻子送給他的戒指換了一隻野猴。他心碎欲裂。他淚流滿面地撕毀了自己的衣服,不停地喃喃自語,似乎他孤獨到世界已經把他拋棄。

最後,夏洛克作為一個年邁的老人,獨自承受著這些極端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似乎也太殘忍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有權利享受愛與被愛,有人性裡被需要的感受,而那個可怕的時代似乎並沒有照顧到他的感受,只能說他的殘忍是帶有時代烙印的一種必然反抗。

夏洛克的悲劇之二:經濟上的破產,讓他變成一個窮光蛋,這種打擊對於一個守財奴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悲劇。

夏洛克通過踐踏自己的人格、尊嚴、社會聲譽換來的財富,悲劇的結果卻是:他唯一的女兒,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以及作為一個守財奴唯一可以得到心理安慰的財富都投入到了基督教徒的懷抱。讓他自己落得個一無所有的下場。

所以夏洛克傾家蕩產、人財兩空的時候,在街上哭喊著“我的錢,我的女兒”。這時候的夏洛克,物質和精神上的寄託全部灰飛煙滅,該是何等的痛苦傷心。這種打擊對於一個守財奴,是致命的打擊,是最大的悲劇。

夏洛克: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

夏洛克的悲劇之三:不容於宗教和法律,讓夏洛克受到的打擊無與倫比,是那個時代背景下可悲的產物。

最典型的一幕:安東尼奧在會場當眾辱罵夏洛克,向他身上吐痰等。這種做法對於一個種族比生命更重要的猶太人來說,這種痛苦在那個時代是無人理解的。於是夏洛克最終悲劇地成了宗教帝國主義可悲的產物。

鮑西亞通過一點很小的轉變就讓夏洛克落入圈套,看似最守法的夏洛克,最終卻被鑽了法律的空子,本來嚴肅莊重的法律體系竟然漏洞百出,如此不堪一擊,這是法律本身的悲劇,也勢必造成了夏洛克的悲劇。

可以說猶太民族是一個因獻身於法律,而被法律壓榨和欺騙的民族。法律是夏洛克的靈魂,他內心深處是一個渴望遵紀守法的人,可是法律和體制卻最終被“高級”的靈魂愚弄,而他自己可憐地成為了犧牲品。

當時的時代,猶太人被排擠和被壓迫的狀態,是夏洛克悲劇產生的內因。

透過夏洛克自私、貪婪、殘忍的外在,我們更應看到的是造成他悲劇的原因,在那個宗教之間的衝突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督教徒統治的中世紀的歐洲,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當時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可想而知。

他們被剝奪了很多正常人應有的權利,更沒有任何社會經濟地位,被強制徵稅。而猶太人有著天生善於經營的頭腦,所以放高利貸是他們在那個社會里生存下去的必要且很好的選擇。所以夏洛克通過放債的方式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而處在那個時代,夏洛克的人物性格是複雜而矛盾的: 首先,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守財奴,愛財如命; 其次,他也很執著堅忍,敢於與不公的命運抗爭; 雖然兇殘,自私又貪婪,他卻也有感性脆弱的一面。

守財奴的特質決定了他全盤接納向他貸款的人。安東尼奧是個受人尊敬與愛戴的人,與夏洛克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反差,所以夏洛克向他貸款在獲得金錢的同時也可以間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名聲,這種虛榮心也是產生悲劇的原因之一。

夏洛克是個忠實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在基督徒們統治的世界裡自然會被憎恨和壓迫。他堅實忠誠的信仰在那個社會不被接受,個人的價值自然也不受尊重。正因如此,後來他選擇放棄還款而要求要胸口一磅肉的情節便有了合理的解釋。這是他長期遭受壓迫後尋求公平與內心平衡的一種方式。而這種執著的堅持也體現了猶太民族的特點。

夏洛克: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

結語和感悟:

夏洛克的悲劇,最主要的原因來自宗教的衝突。猶太人被基督教人仇視是因為猶大出賣了耶穌,卻忘記了耶穌本身也是猶太人。由於獨立的宗教信仰,猶太人並不崇尚信仰耶穌。所以在那個時代,猶太人的社會民族地位可想而知。

他們流浪,受迫害,被歧視,甚至被剝奪正常的從事正常職業的權利,不能從事各種經營活動,又無故被徵收各種莫明的稅收,這是夏洛克成為高利貸的放貸者和守財奴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悲劇色彩的內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