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僞造太子手諭發動兵變,爲什麼會隱忍不發?

秋泓月

就電視劇而論,康熙在熱河圍獵期間廢黜太子胤礽並不是計劃安排中的事,雖然在康熙出巡熱河之前各方面一再渲染太子可能被廢的情節,甚至太子自己都覺得要被廢了,但實際上康熙對廢不廢太子還是猶豫不決的。


但是這種被渲染的氛圍倒是加快了太子被廢的進程,在康熙和眾皇子到達避暑山莊之後,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和廢立太子聯繫上,包括叫老八招待蒙古王公,圍獵封賞的玉如意等等事件,都被當成太子要被廢的風信標,其實這不過是眾人神經過敏的表現。


換言之,如果康熙多太子很滿意,就是出了這些事,也不可能掀起眾人的猜測之心,不臣之懷,簡單一句話,太子的失寵成就了這次熱河圍獵的不平凡。包括康熙在內,所有人都被這件事捲了進去,所以廢黜太子的事有突發性和不測性。

我們再來看過程。廢立的起因並非與政事有關,卻是一件與女人有關的通姦之事。康熙的妃子鄭春華與太子通姦,不料被外出散心的康熙撞見,康熙十分生氣,返回了行宮,緊接著就發生了太子調兵逼宮的事,真可謂環環相扣,讓人根本無法懷疑這些事的連貫性是人為的,要說這通姦之事只是一時之氣,可這調兵就是性質問題了。



而當康熙將兵權拿住,穩定形勢之後,反過來要清算太子胤礽之時,近臣張廷玉的一句話算是乾坤之舉,很少有人能看出張廷玉是太子一黨,此時已經再明白不過——那張調兵的手令?此時康熙又被手令造假再次刺激到了,他脫口而出的徹查並非其原意,而是驚魂未定的失措之舉,好在張廷玉的提點到位,讓康熙穩住了心神。


以康熙的聰明和閱歷,他當然明白徹查此事的後果,必定會查出某個皇子,這謀逆之事就算坐實了,到時候是殺是不殺?但是此事讓他欣慰的是,太子是被人陷害,他並未做過這謀反之事。而皇子們竟然能以調兵令陷害太子,可見奪嫡已經到了何種地步,讓康熙又不禁膽寒。

康熙要想彈壓這種趨勢,必然傷到皇子,放任心情廢黜太子,又會助長這種趨勢,他內心中需要的是既穩定了朝局,又不能傷到孩子們,以至有傷聖德。這基本是一對矛盾體,他要玩平衡就只能按下偽造調兵手諭這事,沒有別的辦法,要不就會興起大獄,處決皇子,這是他玩不起的,也不能這麼玩!所以這事不能追究,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史書上冬眠的蛇

康熙確實被太子氣糊塗了,剛撞見太子夜會鄭春華,這又發現太子用手諭調凌普的兵謀反!但是,當張廷玉提醒康熙,手諭是假的以後,康熙冷靜了下來,“不能亂啊”!有人要扳倒太子,搞亂朝局!康熙不能上這個當,這件事要慢慢查清楚。



首先,太子肯定是“無德之人”,沒必要現在給他“清白”。

康熙對太子不滿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之前,肖國興就被老八誘審出刑部的髒事和太子有關。也是因此,康熙這次沒讓太子宴請蒙古王公,還把王公獻給太子的玉如意送給了弘曆。


所以,調兵謀反的罪名,先讓太子擔著吧。康熙正好用這個理由,將太子廢了。開玩笑的說,這個理由好,總比向天下公佈“太子和庶母偷情”體面吧!

其次,康熙只要想想這幾個孩子,就知道沒必要查了。

第一,先說大阿哥胤禔。他為了徹底扳倒太子,竟然鼓動康熙殺了太子!康熙要是不想背“殺子”罵名的話,他可以代勞。就衝著這一條,“無視骨肉親情”,康熙就不會讓他繼位。再加上後來,老三說出大阿哥魘鎮太子的事,大阿哥徹底涼透了,被永遠圈禁。

大冬天的,康熙讓人給太子和胤祥送火盆,都沒給大阿哥送,可見,他真的涼了。所以,如果是大阿哥弄得假手諭,也沒必要查了。因為,皇子最大的處罰就是宗人府“圈禁”。

第二,再說老三。此人只會舞文弄墨,修修書,寫寫字,沒有搞政治鬥爭的能力和想法。就算太子被扳倒了,也輪不上他。

第三,老四胤禛和老十三是太子黨,應該不會栽贓太子。老四這個兒子,很孝順,為了康熙敢當孤臣,不可能幹這事。

老十三是耿直的很,在殿門外大罵“無情最是帝王家”。而且,當他知道太子馬上被廢時,竟然還陪著太子怕他出事。就衝著這份情誼,老十三不會幹這事。

第四,就剩下老八這些人有可能幹這事了。

八爺黨中,老十沒腦子,不會幹這事。況且,他還替老十三說話,證明老十三不會起兵謀反。所以,老十可以排除出去。

那麼,就剩下老八,老九和老十四了。

他們三位今晚默不作聲,表現的很低調,這是要看戲了。尤其是老八,他敢誘審肖國興,就敢假冒太子手諭調兵。老九是老八一派的智囊;老十四熟悉軍務,也是智商在線的人,是否也參與密謀此事?總之,這封手諭,必定出自他們三人中的某人之手!

康熙,老四和太子都能明白,這事只有大阿哥或者八爺黨敢辦這事。

大阿哥既然被圈禁了,就沒必要在追究了。而八阿哥早被康熙排除繼位人選了,康熙還想再看看老八的勢力到底有多大,所以,還不能動老八。

康熙明知老八誘審肖國興“陷害”太子,還讓老八替他宴請蒙古王公。就是想讓老八膨脹起來,好露出破綻。之後,康熙讓百官推舉太子。老八和佟國維等串聯,康熙直接將佟國維罷官,還要處罰老八和老九等人。這是在找理由打擊八爺黨。

康熙處理八爺黨的時候,老十四的表現亮了。當時,誰再替老八說話,都會被處罰,大家都看出來康熙在打擊朋黨。但是,他依然“仗義執言”,明面上是幫著老八名冤,其實是在坑老八。

老十四將自己八爺黨的身份,披上了“兄弟情義”和“錚臣,錚子”的外衣。康熙還以為老十四是為了“骨肉親情”,所以,沒有處罰他的“犯上”。還讓他去管理兵部。

最後,我覺得從這封假手諭中,獲利最大的就是老十四。

老十四扳倒了太子,還有老八在前面頂雷。老八還以為老十四弄假手諭是為了他,其實,老十四是想讓他頂雷。老十四是八爺黨,扳倒太子的事,都可以往老八身上推。就算不是出自老八之手,老八也要擔一個“教唆”的罪名。

之後,在推舉太子人選時,老八被康熙打壓。而老十四卻在“直言犯上”後,青雲直上,掌管了兵部。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在熱河開辦木蘭秋獮狩獵時的一廢太子是高潮劇情之一。也是九子奪嫡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使暗中蠢蠢欲動的幾方皇子勢力真正走向前臺和格局大致定型。

在一廢太子時,連老十三都跟著受牽連被圈禁,老大也被終身圈禁。一時之間三位皇子出局,真是大手筆,可謂是朝野大動盪。

但一廢太子之時,還有亮點就是老十四初步展現出他模仿別人字跡的天賦。並且現學現用偽造了太子筆跡,與老八商量以後,通過這個假手諭調兵進入行宮造成太子要兵變的假象。

而正巧不巧的是,太子與庶母鄭春華偷情的事情被康熙發現,雖然康熙並沒有當場揭穿他們。但太子明白給父親戴了綠帽子,自己肯定要完蛋了,所以失魂落魄的找老四想要將一家老小託付給他。但經過鄔先生提醒這是多事之秋不宜出去以後,老四並沒有出去,老十三替他出去見了太子,最後老十三陪著太子毫無目的得瞎逛。

康熙大怒但當時畢竟不在大本營北京,局勢複雜。因為刑部案件處理時老八的做法使康熙大為討厭,而老四胤禛又屬於太子一黨。所以康熙選擇了老大掌管行宮兵馬,老三掌管行宮之外的兵馬,這兩人本來就不對頭可以互相牽制,同時他們調動兵馬還要同上書房大臣協同商議,最大限度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在這個危機時刻,老大的智商開始感人,打著要替康熙分憂的口號想借機殺了太子,氣的康熙不輕。這時候太子與老十三被找到,太子的智商開始真正上線了,在外面裝瘋賣傻還唱起了戲,想借機保護自己。而老大借替康熙問旨的機會氣的太子說不出話來。

看不慣老大的老三藉機說老大太過分了,兩人因此爭吵起來,氣的康熙直接暈倒了。康熙醒了以後,職場達人張廷玉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先是聲淚俱下的擔心了康熙一番,隱晦的說出康熙要穩住,不然局勢複雜,很可能控制不住。同時說當下最重要的是害怕引起奪嫡之爭和禍起蕭牆,言下之意是現在局勢晦暗不明,稍微處理不好就會引起諸皇子自相殘殺和康熙有可能被兒子弒殺的危險,又冷靜的分析出太子手諭肯定有問題。

回過神來的康熙仔細看看太子手諭,果然有問題,於是當下大怒,要徹查到底,張廷玉再次勸住了康熙。而康熙也並非庸人,可能之前被兒子戴綠帽子氣昏了頭,在張廷玉的幫助之下,再次迴歸到正常智商。

張廷玉之後只是拿著偽造的太子手諭讓老十三看看有沒有見過,知不知道這件事。老十三說不知道。其實更明顯的意思是提醒偽造太子手諭的人,你們的馬腳露出來了,不要洋洋得意。

老十三辨認之後,康熙再沒有追究這件事,給了蠢蠢欲動的老八和老十四一個警告以後,就適而可止了。


為了再次穩住當下複雜的局勢,張廷玉讓老十三辨認完以後,康熙馬上召見諸位皇子。開始畫大餅,直奔主題說要廢太子了,諸位皇子人人有機會,好好表現等等。

康熙的一番話使諸位皇子躍躍欲試,這時看見奪嫡有希望,本來就不想亂來只敢在背後放冷箭偽造太子手諭的老八和老十四自然更加穩定下來。

而老三趁機祭出大殺器,說出老大偷偷摸摸詛咒太子之事,使康熙再次大怒,宣佈永遠圈禁老大,老大徹底出局。

康熙四十七年冬天的熱河狩獵最大的成果,不再是狩獵到了多少獵物,不再是那位皇子表現最好。而是老大和老十三兩位阿哥被囚禁,太子被廢。以三位皇子的失勢而結束。

康熙之所以不追究偽造太子手諭之事,只不過是當時局勢晦暗不明,並且諸位阿哥有可能自相殘殺乃至他都有可能被波及,所以權衡利弊之後做的最佳選擇罷了。

之後康熙末年老十四任大將軍王以後,祝壽禮物被老八替換成死鷹,康熙氣的暈倒,也並沒有追究下去。就與當年處理偽造太子手諭的事情一般,都是權衡利弊以後為了穩住局勢的選擇罷了。

雍正王朝之所以經典,就是有著諸多深意的。這些梗你們看出來了嗎?

第5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宋安之

“急事緩辦”這充分體現了康熙如火純青的政治手腕。只要不急火攻心立刻下定論,搞得人心惶惶的”胤礽謀反”,竟然連“太子手諭”都是假的。經過張廷玉的提醒,這事情翻開表象,一個隱藏在陰暗處的團伙正在露出冰山一角 。


可是康熙的政治手腕再高,也掩蓋不了一個康熙晚年不堪的現實,朝綱不振,吏治腐敗,面對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攤子,康熙處處小心維持,而無力改變現狀了。

那麼比”胤礽謀反”更令人恐懼的是,究竟是什麼人在背後出招?究竟是胤礽背後的那個利益集團,還是其他的奪嫡勢力?此刻晦暗不明,無法判斷。此事急不得,必須先穩住當前局勢,防範各種可能,然後再一步步抽絲剝繭,引蛇出洞。

於是康熙召見諸位皇子,將幾位有能力爭儲的皇子封了親王,這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避免其他皇子站隊到“新君”胤礽處。


此間表現最為積極的是皇長子胤褆,竟然提出要代父行不忍之事。康熙非常震驚,但這究竟是胤褆豬油蒙心,還是蓄謀已久呢?此刻局勢只是更加複雜而已,康熙繼續引而不發。既然看不清,那麼就由皇長子出頭訓問太子。自己躲在背後,觀察各路動靜,然後加以判斷,威脅究竟來自哪裡?

然而令康熙吃驚的是,皇長子還沒訓問胤礽,就先和老十三槓上了,會不會是皇長子胤褆誣陷的胤礽?這個念頭在康熙腦海一閃而過。但在胤褆訓問胤礽的時候,突然平時一心撲在書堆裡無意爭儲的皇三子胤祉突然又發難了。

所以說在”動胤礽”這件事情上,絕對牽一髮而動全身,處理不好,自己皇族內部就要大亂鬥了。而當胤祉揭發皇長子胤褆“魘鎮”胤礽的時候,康熙知道,必須當機立斷了,同時剷除太子胤礽和皇長子胤褆這個已經暴露出來的威脅了,同時狠狠敲打了胤祉。


好了,清淨了,雖然“假太子手諭”究竟是誰弄的,還沒有結果。但是兩顆雷已經排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廢黜胤礽和圈禁胤褆之後,更大的危機又來了。因為下一次是裹挾著整個朝堂而來。康熙將面臨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朝廷在立儲人選上的問題,不過這是後話了。但此次危機終算平穩渡過呀!

那麼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當夜,康熙要求徹查”假太子手諭”。會引發什麼結果?

康熙下令徹查,也就意味著康熙認同有人誣陷胤礽。而在其他人眼裡,康熙要保胤礽;甚至有人會認為手諭本身就是真的,只不過是康熙替胤礽開脫的藉口。

那麼此事就相當於康熙自己先站了隊,站到了胤礽那頭,其他人或真或假包括“野心家”都會站隊胤礽處,那麼此事你將永遠看不到真相不說,然而這種”暗箭”將會常態化。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射中。

在別的皇子的眼裡,連胤礽”調兵謀反”,這樣的事情,康熙不予懲罰,還替他袒護。這是一個巨大的信號,“奪嫡”白熱化到動刀兵,康熙爺無力懲處。所以自己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幹了。因為後果不嚴重麼!萬一就成了呢?

所以從正反兩面,我們都看到了康熙到底是執政多年的一代英主。處理問題的邏輯之縝密,手段之老辣,世人難及!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濟世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