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真新論|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


啟真新論|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

編者按: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本期,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鬱建興的《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一文。觀點的碰撞,智慧的交鋒,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科技發展可以為治理難題提供解決方案。在公共治理領域,科技的關鍵作用在於,能夠以較小成本和較快速度獲得公共治理中的關鍵要素:信息。在緊急狀態下,信息的快速、準確傳播更顯重要。過去在沒有太多技術手段支持的情況下,如果政府需要知道誰是可能的感染者,以及他曾經接觸的人,不僅需要基層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調查,信息獲取存在滯後,而且,還可能出現有意的信息隱瞞,信息的真實性也會受到影響。當政府能夠運用一些科技手段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啟真新論|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

例如,在浙江省長興縣,地方政府通過與全民論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靠在出租房屋中推廣智能門鎖的方式,採集住戶信息,實時掌握外來人口的數據資料,為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撐。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地方政府運用了阿里雲和築家易共同開發的築家易智慧社區一體化平臺,對全區132個小區開展即時的數據採集和分析,將信息實時傳遞到管理部門。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技術手段提升給疫情防控帶來的便利,比如運用手機定位系統分析感染者過去一段時間的行動軌跡,進而比較準確地找出可能需要隔離的對象等等。


啟真新論|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


近年來,浙江省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領和撬動之下,開展了許許多多的數字治理實踐。浙江省是全國較早開展5G 基礎設施建設的地區。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了它們的成效。比如,浙江在全國第一個上線“新型肺炎防控公共服務管理平臺”,1月26日研究開發,一天後在浙江政務服務和浙裡辦上線,包括“主動申報與疫情線索提供”“互聯網醫院新型肺炎通道”“居家醫學觀察服務與管理”“集中醫學觀察服務與管理”“信息發佈與健康教育”“網上智能問診與人工服務”“新型肺炎患者同行程查詢”“新型肺炎心理健康服務”等八大板塊。台州市在1月22號即上線“互聯網+”線上診療網絡服務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專線”,把全市多家重要醫院的醫療資源整合起來,通過遠程醫療、微信服務、諮詢熱線等方式,為當地民眾提供免接觸的線上診療。


啟真新論|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鬱建興:利用科技手段防控疫情是不二選擇

疫情防控工作遠未結束,我們還沒有到系統總結經驗的時候。但是,科技手段之所以能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運用,還得益於有效的制度保障。在這一方面,浙江是有可借鑑的做法的。自2017年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浙江省先後出臺《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浙江政務服務網電子出證和歸檔規範》、《浙江省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方案 (2018—2020年)》、《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數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實施方案》等等。這些制度方案的複製推廣加之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或將倒逼政府能力提升,促進社會力量的興起,提高應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疫情防控工作遠未結束,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包括浙江在內,利用科技手段戰“疫”,可以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重新排查所有在浙居民的活動軌跡,將其中可能與感染者有接觸的人識別出來,實時瞭解這部分人的活動和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疑似病例及時隔離治療。

其次,面對即將到來的“返崗、返工、返學”潮,政府應該積極利用購票數據和交通數據,預判人員集聚高峰地點和時段,提前部署分流疏導工作。當然,這些做法是以犧牲部分個人權利,尤其是部分個人隱私為前提的,只能作為防控疫情時的臨時做法,絕不能常態化。

最後,政府應該邀請技術專家,專家學者、企業和民眾等多方代表,共同討論建立疫情損失的測算模型,充分運用大數據計算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以及各地的救助需要,做到企業幫扶和社會救助的及時精準跟進。



本文原載於2020年2月7日浙江在線

圖片來源於浙江政務服務網、今日頭條正版圖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