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脑中风的发生看似突然,实有先兆,只是许多患者由于不了解或不重视,才导致严重事件的发生。了解一下脑中风前有哪些预兆,对脑中风患者及家属来说十分必要。一旦发生脑中风,即刻就医别犹豫,生命拯救就在短短数小时内。


  脑中风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几种症状出现:

-

01

-

一过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做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

02

-

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若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

03

-

频频打呵欠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是中风病人的先兆。


-

04

-

说话吐字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脑缺血时,导致脑功能异常,突然出现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吐词困难,伸舌偏斜,喝水呛咳,或吞咽困难,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

05

-

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倒: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或共济失调及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倒,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此时不要误认为只是单纯的骨科情况而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

06

-

突发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也要高度警惕中风的发生。


-

07

-

一侧肢体和面部的麻木: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偏侧肢体麻木及面部的异常感觉,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唇舌头麻木等症状,则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

08

-

精神改变: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

09

-

流鼻血:中老年人鼻出血症状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防治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我们就来谈一谈人到中年,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所谓的中年,我们今天主要关注的是 55 岁以下的人群;关注的疾病是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内的所有脑血管疾病;关注的预防中风方法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可以改变的方法,而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


先卖一下关子,您先思考一下,我列出 8 个可能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不运动和肥胖。这 8 个您觉得那个与中风的关系最大?或者说假如您有以上 8 项的哪一种得中风的风险最大?

……

……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这是 2016 年发表在 Lancet 杂志的 INTERSTROKE 研究,该研究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至 2015 年 8 月 8 日期间纳入了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中东及非洲共 32 个国家,共 26919 例受试人群。


通过统计学模型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约 90% 的中风风险。

但是这是针对的所有人群,包括 55 岁以上的和 55 岁以下的人群。对其中的亚组分析表明,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


  1. 单独对 55 岁以下人群的亚组分析,因为纳入人群的异质性,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倚;
  2. 说实话,一下子提出了 10 项的危险因素,对一般人来说,让大家遵守的可操作性太差,我想很难有人能够把这些危险因素都控制好,如果有部分做不到,是不是不少人就会破罐子破摔,继续放纵自己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上个月发表在 stroke 杂志的一项研究。这是一项来自于德国,专门针对 55 岁以下人群中风风险危险因素分析的大型人群研究。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现在公布一下最初提出问题的答案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不运动和肥胖,这 8 个危险因素,

排第一位的是不运动(low physical activity)。不运动与 59.7% 的卒中相关。排第二位的是高血压,与 27.1% 的危险因素相关。再次是饮酒和吸烟。

其实,这里面最让人震惊的是运动与卒中的关系,这也是大家最容易做到的,且最有效的预防卒中的手段,每天走走路,骑车上班等都可以让卒中发生率大幅下降。


之前,我在另外一篇微信小文 《今天我们来谈一些比吃药治病更重要的事情》中已经谈过:骑自行车上班,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日常行为,可以让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 46%;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 45%;癌症死亡率下降 40%;全因死亡率下降 41%。运动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啊。


另外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饮酒,估计大家都有印象说少喝点酒有好处什么的,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本文所说的饮酒,英文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定义是每月饮用大于一次且含酒精 5 个单位以上的饮品。


换算一下,一斤 52 度白酒相当于 15 个单位的酒精,也就是可以说,每次喝酒超过 3.5 两,每月超过 1 次,就算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大概说明白了吧,其实要求是挺严格的。


最后,上述 stroke 的论文表明,把不运动、高血压、吸烟及喝酒这 4 个高危因素合并起来可以解释约 80% 的中风风险。换句话说,您只要做到常运动、控制高血压(如果血压高的话)、同时不吸烟不喝酒,那么您中风发生的风险将大幅的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