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五色反應的內在機理


人體五色反應的內在機理

中醫理論認為:

青為肝,主寒證、痛症、瘀血、驚風。面色發青多為寒凝氣滯;或瘀血內阻;或經脈不通而疼痛;或肝風內動,筋脈拘急。肝鬱脾虛的人面色常呈青黃色。

赤為心,主熱證。滿面通紅為實熱,兩顴潮紅為虛熱。肺結核病人多見午後兩顴潮紅。若重病病人面色蒼白卻兩顴嫩紅,多為虛陽浮越,為真寒假熱的垂危證。

黃為脾,主脾虛、溼證。面色“萎黃”為脾胃氣虛;面色黃胖為脾虛水溼內停;皮膚與眼白俱黃為肝病黃疸;皮膚與眼白俱黃並且皮膚出現蜘蛛痣(皮膚上出現紅色斑點,並且斑點四周圍繞放射狀血絲)為脾虛肝鬱、血瘀水停(肝硬化)。

白為肺,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面色淡白,多見氣虛;面色淡白並且唇色淡,多見血虛或失血;面色㿠白多見陽虛。

黑為腎,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面黑暗淡為腎陽虛;面黑乾焦為腎陰虛;面色黧黑肌膚甲錯為瘀血日久;面黑筋骨不利為風溼骨痺。

中醫的望色還需要結合脈象和體徵才能準確辨別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