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2月7日,《學習時報》刊發王君師書記署名文章《平臺指令 眾人響應 創新構建蘭山社會治理新格局》,介紹了蘭山區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一個平臺”共享資源、“一個窗口”受理訴求、“一站式”服務群眾、“一張網”整合力量的“平臺指令、眾人響應”工作機制。現全文轉發。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2月7日《學習時報》截圖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新時期沂蒙精神,以法治蘭山建設為引領,對標省市“改革推進年”“工作落實年”雙年行動,聚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一體兩翼”為民服務格局,以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為主要抓手,以全科網格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流程再造為發力點,橫向上聚合黨委政府所有資源,縱向上區、鎮、村三級聯動,調動資源向平臺精準集結,強化服務在平臺精細延伸,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一個平臺”共享資源、“一個窗口”受理訴求、“一站式”服務群眾、“一張網”整合力量的“平臺指令、眾人響應”工作機制。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受到山東省委、省政府表彰,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給予報道肯定。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焦點訪談》節目截圖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蘭山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

聚合服務資源,推進社會治理實體化運行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社會治理政府“單打獨鬥”、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等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體系重塑、實體運作、力量統籌,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通道。


平臺統攬,創建社會治理三級平臺。按照功能完善、互聯互通、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賦予各級平臺指揮調度、分流指派、督查督辦、考核獎懲等權力,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眾工作體系。設立以“群眾公社”為平臺的區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長效機制建設及各類群眾訴求接待、仲裁、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兜底“難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鎮街道設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分中心,主要負責村級難以解決的問題和訴求,確保“大事不出鎮”。村社區設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工作站,主要負責矛盾排查調處、便民服務、群眾訴求收集化解等基礎性工作,確保“小事不出村”。各級平臺建立綜合協調指揮機構,實現快速傳導、分流、指派、辦理。目前,建立區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1個,鎮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分中心12個,343個村社區全部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工作站,實現了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全覆蓋。
職能統籌,讓三級平臺成為社會治理聯動平臺。堅持黨建引領,用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整合各類資源,調動人大、政協、政府職能部門力量,以集中與輪流結合的方式進駐平臺,提供“開放式、常駐式、窗口式”便民服務。在區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創建“紅色沂蒙、和諧融榮”的“群眾公社”黨建品牌,建立接待受理區、訴求辦理區、綜合保障區、綜合協調指揮室。接待受理區,實行進門即接待、接待即受理,提供問詢、登記、引導、分流全程服務,建立群眾進門就有人接、說事就有人管、辦事就有人幫的工作機制。訴求辦理區,按“10+1+N”模式設立10個常駐窗口、1個隨駐窗口和1個綜合窗口,常駐窗口為涉及訴求較多的住建、人社等部門,隨駐窗口以群眾需求為信號,隨時指令入駐,綜合窗口直接對接綜合協調指揮,兜底解決群眾各類訴求。同時,設有人大代表評議室、政協委員民主協商室、媒體監督工作室,搭建起公開監督、民主協商、多方參與的為民服務平臺。

多方統建,讓三級平臺成為社會治理共治平臺。引入沂蒙義工、孤貧兒童志願服務團等10餘個社會服務組織,設立志願服務崗位,提供接待引導、登記填表等服務。引入“紅領律師”“紅領法律服務”,統籌調配全區70名黨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輪流到中心值班,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法律引導等服務。引入群眾自治組織,設立蘭山區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選聘4名“金牌調解員”團隊常駐服務,為來訪群眾提供心理疏導、案件調解等服務。
一網統管,讓三級平臺成為社會治理網上平臺。樹立“互聯網+社會治理”理念,推動社會治理服務全要素與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互為支撐。依託“雪亮工程”信息系統,整合黨建信息平臺、智慧民調信息系統,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接,建立集信息採集、糾紛受理、數據集成、智能研判於一體的社會治理智慧系統,實現區鎮村三級指揮平臺實時對接,形成“網上收集研判、線上分類處理、線下督查整改”的閉環式工作流程,形成快速、靈敏、及時的反饋和協同處理雙向工作機制,用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增量”。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群眾公社內群眾在勞動爭議法律援助窗口諮詢

聚力效能提升,推動社會治理精細化發展

堅持效能導向,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強化流程再造,織密兜牢基層治理基礎網格,做實小單元、做好微治理、增強新效能,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全科網格築基礎。以《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範》為標準,按照“全域覆蓋、規模適度、因地制宜、便於服務、統一編碼”的原則,整合全區綜治、城管、安監、文明創建、環境保護等職能網格,建立“一網多用、全科多能”的標準化網格,城區以每格20—100戶為標準劃分網格,行政村以每格20—50戶為標準劃分網格,全區統一編制地理編碼,實現網格地理信息數字化,梳理構建起“無交叉、無重複、無縫隙”的區鎮村三級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全科網格。目前,已建立區級網格1個,鎮級網格12個,村級網格343個,基礎網格2532個,實現了網格管理全覆蓋、標準化、精細化。
職責導入促落實。依據部門職責,梳理出各部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工作責任清單,按照“人、地、事、物、組織”全覆蓋的原則,細化梳理出網格責任詳單385項,實現網格工作與部門職能一 一銜接、精準對接。通過創建部門全融入、職責全導入的網格化職責體系,推動部門責任入網格、網格之內有部門,實現了“人往網中去,事在格中辦”。
一員多用優服務。立足為黨委政府分憂、為身邊百姓服務,對應標準網格,組建2532人的全科網格員隊伍,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兩委成員擔任“全科網格長”,負責網格內基礎信息採集、社情民意蒐集分析、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政策法規宣傳等工作,打造“網格服務零距離、有事就找網格員”的治理服務品牌。同時,面向社會公開考聘35名民情巡察員,全部投放到鎮街、工作在社區,走街串巷,摸排社情,讓基層幹部迴歸“服務群眾”本源。

流程再造提效能。全面推進流程再造,建立“三環六責一貫穿”的服務辦理流程,運行“一站式”接訪、“會診式”處理、“流水線式”操作的工作機制,優化聯合接訪、集體會商、視頻接訪、訪調對接、法律援助、教育疏導等全流程服務,推動矛盾聯合調處、困難聯合幫扶、問題聯合解決。實行初信初訪“125”工作法,以接訪時間為起點,區服務中心接訪當天下達指令,交辦給相關鎮街或部門;接訪次日責任單位安排專人與信訪群眾見面瞭解情況;5個工作日內責任單位拿出初步解決方案或答覆意見;個別問題複雜的信訪事項,答覆時限不超過30日。中心運行以來,共接待來訪群眾3979人次,受理群眾訴求1921件,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區級民情巡察員下沉一線發現問題

聚焦夯基固本,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

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力量向工作一線傾斜、資源向群眾身邊聚攏。
重心下沉,源頭預防。以區鎮事權改革為抓手,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將“工商登記、食品經營許可、衛生許可”等54項直接面向基層群眾的服務事項下放到鎮街,將城管執法、道路維護、城鄉環衛一體化等18項區鎮共擔且交叉不清的事項釐清權責,通過放權、賦能、明責,把基層的事情真正交給基層來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制定出臺《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級小微權力負面清單》,將掃黑除惡、土地徵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村級工作重點內容製作成“明白紙”,發放至每一名村社區幹部手中,讓他們既對重點工作“瞭然於胸”,也對紅線底線“心中有數”,從根本上杜絕村幹部不作為、亂作為,減少了群眾上訪。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社區物業管理問題,進行反向研判,探索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工作,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位一體”工作機制,選派24名“紅領書記”進社區、強管理、優服務,形成了“紅色引領、為民便民”的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


無縫排查,多元調解。落實區級每季一次、鎮級每月一次、村級每週一次、網格每天一次的矛盾糾紛排查制度,積極開展重大節點、重點群體專項矛盾糾紛排查活動,突出抓好信訪積案、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等重大事項排查、穩控和解決,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堅持把人民調解作為化解群眾信訪的“第一道防線”,在矛盾糾紛多發領域建立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物業糾紛、消費糾紛、訪調對接等14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引導群眾優先選擇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2019年,全區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394件。
三治融合,共建共享。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基礎,以“講、評、幫、樂、慶”活動為載體,加快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完善自治,落實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五老”理事會等群眾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村級治理格局。啟動新一輪村規民約修訂,充分聽取、吸收群眾自治的好想法,增強群眾在村規民約制定中的話語權,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法治,深入推進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目前,蘭山區共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5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64個,區級“民主法治示範村”140個。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通過法治方式來化解和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強化基層法治力量建設,充分發揮鎮街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一村一法律顧問”的職能作用,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堅決打擊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的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崇尚德治,完善信訪系統徵信體系,形成“信訪失信、處處受限”的鮮明導向。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五好家庭”“和諧家庭”“最美家庭”評選活動,深入開展“文化四季、多彩蘭山”“一村一年一場戲”“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等文化惠民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營造向善向好的鄉風民風,為實現基層善治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時報》刊發山東臨沂蘭山區委書記王君師署名文章,肯定蘭山區致力於城區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

柳青街道橋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居民在無人值守的智慧書屋借閱書籍。

以“紅色沂蒙、和諧融榮”群眾公社為平臺的蘭山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體系,體現政治邏輯,是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戰略部署的深入踐行;體現歷史邏輯,是沂蒙老區黨員幹部弘揚“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生動詮釋;體現情感邏輯,是堅守人民立場、踐行為民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體現實踐邏輯,“平臺指令、眾人響應”的工作機制,打破了部門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鎮街之間的“壁壘”,通過實體化運行的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和基層“全科網格”,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蘭山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以“楓橋經驗蘭山紅、沂蒙精神開新篇”的奮鬥姿態,在深化全區社會治理三級平臺建設上廣聚力、再發力,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蘭山經驗”!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