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更是萬千家庭闔家團圓的日子。就像有句老話講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意思就是說不管這一年你在外奔波打拼得怎麼樣,忙活了一年,也該休息休息了,過年的這個重要時刻總得回家看看。

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過年,因為過年不僅父母會給我買新衣服,也能吃到很多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除此而外,還能見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好朋友。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進步了,大家的生活都變好了,以前過年才能吃的穿的,現在都變成日常的生活狀態了,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了,但是過年回家這個概念,基本還是普羅大眾的主流思想。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回家過年的時候,和家裡人或者平常在不同城市打拼的朋友們傾訴一些苦悶,展望一下未來,相互關懷關懷,調整一下心態,這些便是讓一個人重整旗鼓的最好良藥。而且過年在每個地方都會有很多類似廟會這樣的社會活動,這也是讓人們感受家庭和社會溫暖的時刻。還有不少人喜歡在過年期間去一些廟宇祈福,希望在來年能夠健健康康或者工作順利。當然,現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一些人在過年的時候,選擇舉家出門旅行,感受不一樣的春節。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年,在中國的傳統裡,是從臘八節開始正式進入,所以一般在這個時候開始,很多場所就會開始逐步規劃過年的裝飾,一些商家也會策劃過年的活動,人們也會開始準備年貨。但是,今年這個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年,也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沒出過門的年。在除夕前幾天,爆發了新冠狀病毒的疫情,1月22日,那時疫情傳播還不太厲害,我也因為工作需要,必須出一趟門,那天我出門響應國家號召,戴上口罩做好了防護。在公交和地鐵上,看到年輕人基本都是戴著口罩的,但是老年人99%都沒戴,看著他們,就想起了家裡的老人,我也只能無奈的嘆了聲氣。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因為工作需要,我去了一趟太古裡,不要說節假日了,就平時的人流量,那一片肯定是人潮洶湧的,節假日更是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就連太古裡圍繞著的大慈寺也會人滿為患。但是,那天這裡的人比平時少多了,甚至有種錯覺是售貨員、服務員比客人還多。進到大慈寺也一樣的感覺,零零星星的香客和遊客,平日裡高朋滿座的茶館也是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在喝茶。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離開太古裡,走到錦江碼頭,看見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的佈置著鼠年春節的活動會場,從廣告牌上看,這裡大概是一個春季期間初一到初七,七天遊錦江、看節目、參與現場互動的一個活動現場。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活動因為疫情的原因,應該都取消了。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面前,我覺得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為控制疫情出不上什麼力,但是不出門、不串門,不要給社會添亂,安心在家管好自己就是對疫情控制最好的幫助。而且我們也不要對武漢以及湖北的人們有任何歧視,畢竟他們也是我們中國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咱們中國大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最後說一句,武漢加油!

在疫情籠罩下的臘月二十八,成都,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