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和欧美贸易协议,哪个会先来?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晓喻报道】中欧投资协定眼下正紧锣密鼓进行。双方进行第26轮谈判期间,欧盟驻华大使郁白表示,在欧盟2020年的愿望清单上,首先希望达成的就是这一协定。他还说,现在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而且已经加快了频率。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能否在年内完成?一旦达成该协定,对中欧双方意味着哪些利好?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认为,考虑到在保护主义抬头、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双方都有强烈意愿,该协定有望在年内达成。

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张晓强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张旭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高凌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陆忠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 张健

达成协定 中欧彼此都有意

达成投资协定,是中欧双方的共同愿望。

2019年4月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确认了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当年内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达成高水平协定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举行了26轮,双方正围绕协定文本进行磋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称,谈判虽仍有分歧待解,但考虑到中欧都有加强投资合作的共同需要,这一协定有望在2020年达成。

目前,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各种“黑天鹅”层出不穷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乍暖还寒”,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了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中欧投资协定和欧美贸易协议,哪个会先来?

2月1日,英国伦敦,人们在金融城大楼前留影。(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报告中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只有3.3%,比2019年10月的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报告同时将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4%。

世界银行也在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投资和贸易正从2019年严重疲软状态逐渐复苏,但下行风险仍然显著,如主要经济体增长承压,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性问题突出等,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5%,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6%,均较2019年6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世贸组织(WTO)则将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2.7%,不过显著高于对2019年1.2%的预期值。WTO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贸易下行风险犹存。

张晓强表示,在此情况下,中欧均认识到尽早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维护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近年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这让欧盟有较强意愿与中国尽快达成投资协定,和中国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也表示,全球贸易放缓对欧盟的打击尤为沉重。美欧在中国市场是竞争关系,中欧经济与全球化高度关联。中美达成经贸协议可能挤压欧洲企业在华市场,因此欧盟更加希望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得中国承诺,为欧洲企业争取更好的在华投资环境,这也是欧盟迫切希望与中国达成投资协定的原因。

“面对英国脱欧和若隐若现的美欧贸易摩擦,欧盟非常需要与中国这样的战略伙伴进行合作,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旭东说。

分歧虽有 最终解决有希望

不过,中欧在投资协定谈判中也有分歧待解。

张晓强透露,目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有分歧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欧盟希望中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国企仍有误解;中方则希望欧盟对外商投资审查框架标准能够更加清晰明确,避免中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

他称,中国正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这有助于双方在谈判中减少分歧。

此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全会还提出,要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措施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努力,将为减少双方分歧创造条件,谈判有望在2020年内达成。”张晓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中欧已经签署了地理标志协定。地理标志是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分析人士认为,该协定的签署显示了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将为双方投资协定谈判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也称,中国近年来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以及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中立原则等一系列开放举措为双方在谈判中解决分歧、取得进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欧投资协定和欧美贸易协议,哪个会先来?

图为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卡昂-乌伊斯特勒昂港。

不过,相比具体谈判议题中的分歧,更大的难点在于欧盟在华仍有“心结”。

王义桅表示,欧盟现在已经不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甚至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互补关系越来越变成竞争关系,强调“对等”。欧盟不再一味强调合作,而是重视竞争,将中国视为制度性竞争对手,对华防范心理和措施都在加强。

此外,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放缓,而亚洲一体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欧盟与亚洲国家及中国的价值链关系越发不对称,使得欧盟处于不利地位,对华抱怨增多。

分析人士称,要打开这一“心结”,需要更多“论”与“谈”。

张晓强坦言,中欧经贸合作源远流长,双方互为发展机遇,社会制度不同不应成为影响双方合作的理由。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对话,对基于规则的良性竞争持更加包容理解态度。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看来,欧盟对中国有种种疑虑和猜忌无可厚非,但欧洲更应该真切感受到的是,中美在对全球贸易分工、相互依存结构和多边贸易规则上的认知和立场如此不同,中美在坚持开放还是走向封闭、维护道义还是钻营利益、信守承诺还是出尔反尔上如此不同。与中国加强合作,才能在世界大变局中抓住真正的机遇。

近年来,欧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重要目的地。据中方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达860.1亿美元。

张晓强称,投资协定的最终签署将对中欧双向投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双方企业都可以从中受益。

龃龉仍在 欧美贸易协议走向何方?

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一直逡巡不前的美欧贸易协议似乎也迎来转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在达沃斯国际经济论坛举行场外会晤时表示,他们正努力达成贸易协议,双方都在寻求缓解美欧贸易紧张的良策。

冯德莱恩在与特朗普会晤后也称,美欧双方很快将在华盛顿展开新的贸易谈判。

近年来,欧美围绕贸易龃龉不断。2018年初,因特朗普批准对进口大型家用洗衣机和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保护性关税,欧美就曾产生摩擦。

当年年中,因美国拟对欧盟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美欧贸易战更是一触即发。此后,双方同意通过谈判朝“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方向努力,暂停加征新关税。但因美欧在农业、钢铝关税等“硬骨头”问题上的立场分歧显著,谈判至今仍步履蹒跚。

以农业为例,欧盟希望与美方达成两份协议:一份是仅限于取消工业品关税的贸易协议,不包括农产品;另一份是合规性评估协议,旨在取消非关税壁垒、让欧美双方的企业更容易证明其产品符合对方技术规定的要求。但美国坚称贸易谈判必须涉及农业。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明确表示,美国不能与欧盟达成不涉及农业的贸易协议。

中欧投资协定和欧美贸易协议,哪个会先来?

图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因分歧始终难以解决,美欧贸易协议一直徘徊不前。分析人士认为,眼下双方虽然同意再启谈判,但要解决分歧依然有不小难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表示,长期以来,美欧围绕农业补贴、食品安全标准、政府采购和报复性关税等问题争论不休。对美欧贸易逆差,特朗普政府“数白论黄”,睚眦必报,早有一言不合即加征关税,升级贸易战之意。眼下,美国与法国围绕数字税的争端仍未解决,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这场争端或将给大西洋两端的贸易谈判“埋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说,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追求‘美国优先’,美国已经不再是之前欧洲熟悉和信赖的那个美国,反而成为欧洲利益最大的践踏者和破坏者。在此情况下,欧盟很难完全无条件对美妥协。

王义桅也表示,欧盟现在正越来越强调独立性,希望摆脱受制于美国的状态。这意味着,双方贸易协议谈判注定艰苦。

但也有专家预计,考虑到2020年对欧美的特殊重要性,双方都会力争达成协议。

2020年适逢美国大选之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在大选之年美国经济政策通常以“内顾”为主,会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局势稳定。此时如果与欧盟持续升级贸易争端,对特朗普来说未必合算。同样,对欧盟来说,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提振经济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