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对7920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进行台账管理,为居家医学观察者的生活垃圾设置“奇幻漂流”专线,在东莞城管发起的环卫“战疫”中,一线的作业人员不仅仅敬业,还将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哲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他们是散落在城市各角落的绿色“逆行者”。

环卫系统开启“战时状态”

1月28日,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会议就防止废弃口罩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月29日,出台《东莞市规范废弃口罩处置工作指引》。1月30日,牵头召开全市性质的电视电话会议宣贯该指引。1月31日,各镇街(园区)开始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容器。2月1日到2日,拍摄短视频、制作海报为市民处置废弃口罩提供“教科书”式指引。如今,7920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已在全市34个园区(镇街)上岗。

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紧密的工作安排彰显着责任担当。“我们就是要未雨绸缪,赶在外来人口返莞复工高峰期前占领阵地。”东莞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科科长向国华用“战时状态”和“非常规动作”两个词描述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态势。

干净的城市环境是病毒扩散的有效“刹车”。因此,在这场全民防疫阻击战中,环卫作业人员也是在一线冲锋。东莞城管系统已调集出动了超过3万人次的市容环卫工作人员参与疫情防控。他们散落于城市的边边角角,每天与脏乱差打交道,却又极容易被社会聚光灯所忽略。

他们的存在需要被关注,他们的安全防护措施尤其需要被重视。为此,东莞城管反复要求环卫企业要想办设法足量提供口罩和手套防护用具,并严格监督作业人员按要求佩戴和使用。现在绝大多数的环卫作业人员还没有返莞复工,一旦他们回来,对口罩的需求将是巨大。

这也是向国华这两天一直在发愁的问题。一旦环卫作业人员由于防护措施缺乏或者不到位,不小心接触到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口罩,其感染病毒的风险势必要高于常人。东莞城管日前正在联合环卫协会链接社会资源,力破这一难题,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能够奉献爱心。

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台账管理 一桶一号

在东城街道主山银山街附近,贴有“东城053”标签的废弃口罩专用桶被放在了显眼的地方。每天早上九点,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和手套的唐元成会背上消毒液来这里进行消杀作业。

专用桶里有黑色的塑料带内衬,里面散落着附近居民丢弃的口罩。完成消毒作业后,唐元成将塑料袋打包,并用专车运送到附近的主山生活垃圾中转站。在这里,他必须进行交接登记。

工作人员会对他运送来的废弃口罩的来源、数量、时间进行询问和记录。这就意味着每一袋废弃口罩都可以溯源,不仅对作业人员进行了监督管理,还能为可疑疫情的摸排提供线索。

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近年来,将精细化管理融入每一项工作已成为了城管人下意识的动作。如果说废弃口罩是环卫作业人员最明显的“敌人”,那么对它们进行台账化管理则就是在“敌人”面前亮出的精细化“杀招”。

《东莞市规范废弃口罩处置工作指引》明确要求各镇街(园区)要将辖区内所有废弃口罩进行台账化管理,日产日清。各专用收集容器要进行要统一编号,收集点、转运站都要有袋数登记和交接签收记录。收集、运输直至终端焚烧处理需实行全流程密闭管理。

为了确保这一指引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东莞城管专门成立了6个专项督导小组,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检查。记者了解到,东城城管分局的执行尤为具有示范作用,该分局在短时间内采购了271个废弃口罩收集容器,统一编号后下发到各社区和公共场所。此外,部分社区还自行补充,征用原来的生活垃圾桶,使得辖区内废弃口罩专用容器覆盖面大大提高。

居家观察者的生活垃圾至少消毒三次

道滘镇大罗沙村有10位有湖北旅居史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他们每天“输入”的生活必需品有专人负责配送。同样的,他们“排出”生活垃圾也有专门的运送渠道。道滘城管分局每两天都会协同社卫人员、志愿者上门服务一次。每次上门服务,居家医学观察人员会得到一个大“礼包”,里面有消毒液、口罩和黑色塑料袋。

道滘镇早早就制定了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在该方案中,被观察人员需把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先放置在黑色塑料袋里进行消毒,然后打包密闭丢在门口。环卫人员会定时上门收取,收取装车的过程中会进行第二次消毒。转运到垃圾中转站后还要再进行一次消毒,然后再和正常的生活垃圾进行混合碾压,统一送到环保热电厂进行焚烧。

也就是说,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的前端收集和中间转运被设了专线,每一袋生活垃圾在“奇幻漂流”到环保热电厂前都至少会被消毒三次。疫情期间,东莞的集中收治隔离点所产生的垃圾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统一作为医疗垃圾收运处理。而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这块可疑的“定时炸弹”则由城管系统的环卫人员来排除。

环卫“战疫”!他们是绿色“逆行者”!

李加强就是“排雷”人员之一。在道滘镇第19号垃圾压缩转运站工作的他今年春节都没有放假。每天都穿着厚厚的雨衣和靴子,戴着头盔、面具和手套到其定点负责的两个村收集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并进行消毒。

“2月2日25公斤,2月3日20公斤……”台账本上记载着李加强的劳动成果。他虽然无法准确说出疫情的名字,但每天都会从收音机里听相关的新闻。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后,他格外小心,除了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每天晚上还会用消毒水把衣服洗一遍。

党员老兵们争当“战疫”生力军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环卫“战疫”,除了要有及时、科学的决策方案外,还需要强大的组织和人员执行保障。东莞城管系统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当生力军。在市局层面,一支由8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战疫党员先锋突击队”随时听从召唤。而在基层,更是涌现了不少典型。

拥有32年党龄的城管老兵叶松林是道滘城管分局的副局长。“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为了给身边的人树立榜样,更好推动道滘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落地,他不惧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多次陪同作业人员身临最前线,不仅仅收运垃圾,还通过交流向被观察者送上问候和关怀。

今年50岁的吴任焕是虎门环卫系统的一名老兵,拥有17年党龄。虽然刚刚病愈,每天还需要吃药,但疫情发生后,他还是义务反顾地回到了岗位上。“党员肯定要冲在第一线,别人都看着呢。”

吴任焕的工作是每天到各社区的环卫作业点进行巡视和督导。疫情期间,作业的频次和标准都要高于平时。吴任焕这几天几乎走遍了整个虎门的29个社区。每到一处,他都对承包公司严格要求,甚至不仅仅做裁判员,还做运动员,现场示范。

一次巡查中,看到作业人员没有把果皮箱洗干净,他马上拿起扫帚、水枪,一边讲解,一边冲洗。不仅仅洗干净了果皮箱,还外带着把附近地面的污渍都刷掉,并用抹布沾上消毒水,把果皮箱里里外外消毒了两遍才停下。一连串操作着实感动了周围的作业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