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我已經忘記了最開始是怎麼關注到這本書的。那時候似乎正在讀那本《電影動作設計》,突然在電商看到了這本書的書名《加班》,這是本新書,2019年8月剛剛出版。也許因為加班已經是與我們這一代人密不可分的話題,又或許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本身也是我的興趣所在,總之馬上就買來了,全是好奇心使然。順便說一句收到快遞的那一刻,我第一反應是這本書有點貴啊,比想象的薄多了,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自己想錯了,因為隨便一翻我就明白這是一本正兒八經的學術書籍,它背後的心血和價值,值得這份溢價。

對於本書的作者梁萌,我原本也是一無所知,就介紹一下書中的簡介吧。她是1981年生人,北大社會學系博士,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博後,目前教職是北京建築大學文法學院社會工作系。主要研究方向是勞動社會學、社會性別與發展,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小姐姐。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加班》這本書的主要話題是“互聯網企業的工作壓力機制及變遷”,我覺得通俗來講就是“996的前世今生”。

其實近兩年,尤其是2019年源起於GitHub的“996 ICU”運動引起社會普遍關注以來,關於互聯網行業,或者廣義來說IT行業的加班現象的討論,可以說鋪天蓋地,在自媒體上已經開了花。但是客觀來講,其中水帖過半(當然水帖也有水帖的價值,沒有一定的量難以引起刷屏式的社會關注,而且新媒體人也不容易啊,深度內容的創作是搞不來大躍進的),觸及內核的嚴肅式探討也有一些,但總的來說,還是缺乏具有學術深度的探討來啟迪民智、為大眾提供看待加班問題的深度思考。

所以這本書的獨特價值也就在這裡。我認為這本書有兩處重要價值,兩者是相互輔助的。

它的第一點價值是有學術誠意——也就是真正地在做研究、在提出觀點,而不是為了出書而出書,這本書實實在在地總結了一位學者的7年研究工作。研究全書的整體框架,可以瞭解到它的理論綜述、理論繼承脈絡和落實到案例分析上的邏輯過程,也能看到書的後三分之一部分中,作者對於新趨勢影響的分析。從學術創新的角度來講,已有的對工作壓力的研究,多是從企業層面和宏觀層面進行的,而這本書的研究視角立足於勞動者個體的感受和生命歷程,是一個新穎的方向,並且有數據支撐。所以它的學術價值是夠的,這是第一點。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它的第二點價值在於它又很接地氣——書裡所展現的,是一份長達7年的互聯網勞動者田野調查,書中的“易萬”公司,明眼人一望即知是BAT中的“B”——百度。作者曾在其中實習工作,又在離開後的多年裡不斷與身在該公司和互聯網其他企業的朋友、同事、親屬們進行交流。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田野訪談記錄,全部出自“易萬”公司各個歷史階段、多層級員工,非常的真實,也讓這本嚴肅的學術書籍變得生動不枯燥。同時,從社會學研究來講,這份田野調查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在探討移動互聯浪潮時,也引入了其他典型公司的案例,雖然做了匿名化處理,但我們能看出其中有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活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企業。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不過寫這篇文章我就犯了難,雖說我寫書評的對象還挺雜的,比如小說類啦,經管類啦,討論女性話題的,或者關於旅行、電影之類雜七雜八的都有,但是如此正兒八經的學術研究類書籍,我還是第一次寫。用什麼方法解讀這本書的內容,才能脈絡清晰,簡潔明瞭,又不遺漏重要觀點呢,畢竟學術書到處是乾貨又彼此間邏輯聯繫密切。我想來想去,就決定給這本書畫一張思維導圖。

說做就做,這還是我自己第一回弄這個,於是我下了個Xmind(還是試用版,行家見笑),一邊研究這本書,一邊畫出了這張圖。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加班:互聯網企業的工作壓力機制及變遷》思維導圖

(原圖是png格式,3.3M,上傳平臺有自動壓縮,可能細節看不清,如果想要高清圖可以留言或私信。)


畫了這張圖,我發現這個過程真的能很好地幫助我理解這本書。在此基礎上,我這樣來概括介紹這本書:

《加班》首先對於“工作壓力”領域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做了綜述,然後基於其中的三個模型,提出了互聯網工作環境中的工作壓力機制;隨後,作者從組織、勞動者個體和外來宏觀因素這三個層面,介紹了對“易萬”公司的田野調查並提出觀點;最後,作者結合近三年互聯網技術對工作環境的嵌入,以及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影響,探討了加班現象的演變、互聯網工作壓力的變遷,和背後的文化根源。

新書評薦+思維導圖 |《加班》:“996”中的芸芸眾生


總的來說,我很喜歡也很推薦這本書,它也許讀起來不輕鬆,但也不晦澀,而且能啟迪我們的思考。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加班”看起來是一個理性氣質的社會現象和研究話題,但對於我們每一個個人來說,它其實還融合許多感性的成分。我們投入在加班中的時間,也正是我們充滿激情的青春歲月,我們面對加班的心態演變和各種抉擇,也見證了我們人生歷程的諸多階段。從這一點來講,我很感謝這位優秀的小姐姐花了7年,寫了這麼一本書,也許這對她也有很重要的見證意義吧,所以她在全書的最後寫了這麼一句話,而我一下子就被打動了:

“謹以此書致敬:我們曾經沉醉的、忙碌的、轉瞬即逝的,青春!”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因為這句話而同樣回想起自己過往的十年,情不自禁,百感交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