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马阿姨,您怎么没戴口罩啊?赶紧戴上!疫情防控期间,一刻也不能松懈。”2月5日,天上还下着小雪,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小巷管家团副团长贾文越在自己负责的小巷中巡视,遇到下楼买菜没戴口罩的马阿姨,赶忙提醒她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光明社区是开放式老旧小区,小区内有许多楼院不具备封闭条件,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可谓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光明社区党委采取“楼自为战、院自为战”的方式,动员小巷管家、楼门院长、党员和志愿者等力量进行自治管理,发挥“邻里守望”作用,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记者走一线⑦ | 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发现居民回京 立即上报


1月30日晚6时,贾文越吃完晚饭下楼巡视,在巡视中她发现,光明楼18号楼4号住户家厨房的灯亮着,“4号住着一对夫妻,他们是开包子铺的,年前两口子回山东老家探亲去了,还没回来。现在外出的人少,白天不好判断住户到底回没回来,晚上看到家里灯亮,就能确定人回来了。我这几天一直留意着,一旦发现他们回京了,我得第一时间上报。”贾文越即刻给管片主任发消息,告知他4号住户已经回京的消息。

没过多久,管片主任回复贾文越表示,经电话联系核实,4号住户于1月30日当天从山东自驾回到北京,并已进行了线上信息登记。管片主任还在信息中对贾文越及时上报返京人员信息,表示感谢。

记者走一线⑦ | 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贾文越不仅是一名小巷管家,她还是光明楼18号楼1单元的楼门长,她说:“我们这个单元一共有15户居民,每一家是什么情况我都熟。我今年66岁了,虽然有些事情做起来可能会力不从心,但是协助社区关注返京人员情况,提醒他们及时登记信息,做好自我隔离等这些小事,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吧。”


为社区“量身定制”管理方式


据了解,光明社区共有楼房49栋、单元楼门183个、街巷29条,社区出入口多达31个,基本没有封闭的可能,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难度。

据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娜介绍,面对困难,社区党委集思广益,探索出了“楼自为战、院自为战”的疫情防控工作方式,针对不同类型小区,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对于有物业管理的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准进入。对于光明楼这样“四通八达”的老旧楼房小区,通过“楼门守望”志愿者招募,动员楼门院长、小巷管家、党员和志愿者等力量,进行常态化监控管理。

记者走一线⑦ | 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据了解,前期,社区党委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将区机关下沉干部、街道办事处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分成7个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对居民楼、驻街单位、商务楼宇等处进行地毯式摸排。

记者走一线⑦ | 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刘娜说:“目前,我们已招募到200名志愿者,其中包括29名小巷管家团的小巷管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们充分发挥‘邻里守望’作用,利用眼睛和耳朵,通过微信和电话向小分队及时地传递返京人员的消息,再由小分队开展具体工作。”


小巷管家齐上阵

为疫情防控助力


刘娜说:“居民向居民做工作,往往更加容易。”在光明中街上,日常总能看到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找乐子”的居民。但是在当下的“特殊时期”,这种行为却十分危险。为了避免聚集现象,社工多次前去劝说,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在社区和志愿者们的集思广益下,决定在各处活动桌上贴上“疫情防控期间聚众打牌,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玩笑”的醒目提示,时刻提醒居民聚集活动的危险性。刘娜说:“自从我们贴了温馨提示后,到目前为止,以往的聚集现象再没有发生。”

刘娜介绍,小巷管家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有的小巷管家自主购买了消毒湿巾,擦拭楼道扶手进行消毒;有的小巷管家每天用84消毒液喷洒楼道,减少病菌产生。

记者走一线⑦ | 小巷管家齐上阵,成社区战“疫”主力军

为了让居民全面掌握防控知识,小巷管家们还更新了宣传栏内容,将“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的醒目宣传语和防护方法介绍贴在了宣传栏里。不仅如此,小巷管家们还对宣传栏进行了装饰,挂上了写有“福”字的中国结。贾文越说:“现在还没到正月十五,年还没过完,我们希望居民在增强防范意识的同时,走在街巷中,也能感受到年味儿,感到心情愉悦。”

如今,居民们总是用“心底无私,无惧无畏,平凡而伟大。”来表达对小巷管家的认可。贾文越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小巷管家只是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图文 | 王慧雯

部分图片由龙潭街道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