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深入战“疫”前线?

中国工业报 中国工业报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全国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开展的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攻关任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技术和智能产品优势,纷纷出资出力、出技术出产品,积极投身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 “疫”,在疫情防控、疾病诊断、民生保障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深入战“疫”前线?

达闼科技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5G云端智能医护机器人


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深入战“疫”前线?

猎户星空公司的智能递送医药服务机器人——豹小递


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深入战“疫”前线?

5G测温巡查机器人


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深入战“疫”前线?

创泽智能医疗导诊机器人


算法算力:助力药物疫苗研发

阿里集团与李兰娟院士所在的浙江树兰医院合作,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Cryo-EM三维成像技术开发、融合拓扑和几何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用于配体-蛋白质预测、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利用蛋白质序列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等重点内容开展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阿里免费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型肺炎药物和疫苗研发进程。


智能识别:快速识别疑似患者

百度、商汤科技、中电11所、海康威视、深思考、云从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红外热像仪,实现全景拼接、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等功能,助力大范围群体测温及预警问题,大幅提高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者检出的准确率,基本实现了公共场所无人值守的智能体温检测。四川川大智胜还提出了基于体温检测与三维人脸识别的人员身份精准管控解决方案。该方案可高效完成戴口罩人员的身份识别和体温监测,将体温监测结果与人员身份进行有效绑定。

旷视科技春节期间调集百余人团队全力奋战,对发热人员追踪系统需求、解决方案功能规划、接口方案、测试联调、供应链整合等问题进行攻关。基于落地场景需求,提出了 “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思路,通过 AI技术辅助在各类公共场所 (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等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下的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实现非接触密集型人流AI辅助温感解决方案,保障开放场所的通行效率与可控度。2月4日,旷视AI测温解决方案系统正式上线实地运行,对比非AI测温方案,旷视更加重点关注了长距离温度测量准确性、高人流量可用性以及多个实际落地指标。旷视针对人脸口罩佩戴进行专项优化,识别温度区域更精确,精度偏差小于±0.3度,大众无需摘下防护也无需排队聚集,大大提升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检测效率;可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智能疑似高热报警达到1秒15人,大流量通道可由一人完成管控;超快部署,一台机器可以部署十六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


智能医疗:辅助CT影像诊断

在CT影像快速诊断方面,北京推想科技与武汉同济医院和深圳三院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合作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别版,已于1月29日正式上线。据了解,该项目可对检出的病灶进行测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后片对照,提供量化数据对比结果,对患者进行转归分析,帮助医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诊断。据统计,截止到2月2日18时,该功能已在10家医院上线。

平安科技的肺部CT影像人工智能系统,可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CT以及数字化胸部X光片的病灶检测与识别问题,能快速检测CT影像中的肺部磨玻璃影和实变等病毒性肺炎典型病灶。北京安德医智联合解放军总医院,计划在一个月内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免费提供给全国各级医院使用,助力疫情的防控工作。

依图科技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迅猛,但临床缺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表现、病程进展、预后转归等临床经验的情况,开发出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AI影像产品,通过业内领先的图像算法实现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诊断与定量评价,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CT的全肺病变动态4D对比,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该系统对于临床快速评价病情、定量评估患者疗效、评价患者预后等至关重要。东软医疗为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捐赠NeuViz128精睿CT及NeuVizPrime极速能谱CT,能够实现隔室操作,减少医护感染概率。


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已在武汉、上海等地医院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员安全。

创泽智能医疗导诊机器人在山东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江苏省、新疆回族自治区等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主要进行病人导诊问询、挂号诊疗等工作。

达闼科技与中国移动共同定制的5G测温巡查机器人已经发往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5G测温机器人通过红外测温仪等传感器探测人体体温,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上报,避免测温人员的频繁、长时间工作,大幅度减少了疫情传播,提升了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1月31日,猎户星空向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了智能递送医药服务机器人——豹小递。它能够根据医院需求分别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代替医护过程中简单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具有术前智能手术规划、智能患者定位、智能手术引导、智能血管规避、以微创方式减低开放手术比例等独特功能,对减低手术前、手术中患者感染概率具有显著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预后,提高医疗效率。


智能语音:足不出户实现高效随访问诊

阿里巴巴达摩院、百度、腾讯、京东、搜狗、百应科技、平安科技、科大讯飞等公司提供AI智能客服机器人,承担了智能疫情通知回访、重点人群随访调查、智能处理各种咨询来电、疫情心理慰问师等在线服务,还通过 “智能语音功能+一线医务人员”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疫情防护相关知识问答和免费医疗咨询 “在线问诊”服务。

北科瑞声作为 “东华医为智能语音HIS系统”的独家合作伙伴,紧急规划面向武汉 “火神山” “雷神山”两所医院隔离区的非接触智能语音即时通信系统和智能语音HIS系统。后者采用语音直接操控的方式,可在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和多层口罩的情况下使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智能语音应用减少接触的 “二次感染”。


大数据:追踪疫情的 “脚印”

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腾讯、科大讯飞、搜狗、浪潮集团、第四范式、京东城市等公司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员轨迹数据,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和模拟,构建高维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感染风险,进一步提升高危感染人员精准筛查比例,有利于快速掌握疫情动态,实施疫情精准防控。同时,在社交媒体方面,腾讯、字节跳动、小米、搜狗、国星宇航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影像传递疫情动态、精准辟谣,并讲述在抗击疫情前线发生的动人故事,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厦门美亚柏科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和系统,为北京、沈阳及云南、广东、福建等近十个省市的执法部门统计和掌握由疫情重点地区进入本地的人员和车辆行动讯息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执法部门统计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和趋势,查找确诊、疑似病例人员的相关信息,便于精准施策,应对紧急情况。


AI+教育:把课堂搬回家


为了响应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科大讯飞向湖北省中小学免费提供智慧空中课堂(线上直播教学系统)。目前形成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教学助手、智慧空中课堂、同步课后作业。截至2月2日,科大讯飞已初步完成了全国1000多所学校的部署及课前培训,2月2日上课学校数175所,当日总听课学生人数达22万人,平台整体稳定,无重大故障。


捐赠物资:众志成城传爱心

据不完全统计,京东集团捐赠100万个医用口罩、150万个防护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资。华为、新华三集团先后向火神山医院捐赠了传输网络、大容量WIFI6、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信息安全等全套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国平安为全国800万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人均保额50万元。创维集团支援武汉 “火神山” “雷神山”两所医院共计1000台50电视和100台65电视、400台空气净化器。滴滴出行为武汉、上海、北京出租车队提供医用防护口罩共计2万个。神思电子向济南公交集团首批捐赠100台SS628-500C手持式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


中国工业报杨靖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