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總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為難俄羅斯?

孤獨的虎王


美俄本就有矛盾,好不容易逮著個俄羅斯犯眾怒的機會,肯定得好好的坑這貨一下。

克里米亞位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交界處,此地雖在蘇聯解體時劃分給了烏克蘭。但由於此地居民多支持俄羅斯,再加上克里米亞是黑海少有的良港,俄羅斯以之可以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直接對歐洲後院造成威脅,因此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對此地的索取。

當然,這麼重要的位置也讓歐洲堅持支持烏克蘭守住克里米亞。因此小編才說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犯了眾怒。美國在此做文章,那麼世界諸國也不會說啥。

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在法律上也是站不住

強如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去幹涉他國主權,也是需要法理依據的。美國的法理依據就是聯合國的授權,不管這個授權是怎麼得到的。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出手算是干涉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又沒有聯合國的授權,法理上來說這就是侵略,沒有人敢在這個事情上支持它,美國製裁也是站在道德的高義上。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不只是美國,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都不支持俄羅斯的態度。

先舉個例子——

12月9日聯合國大會有一個投票,就是要讓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維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議。60多個國家支持,只有19個國家反對。剩下70多個國家棄權或者沒投票。

可見,真正支持俄羅斯的只有18個國家。而聯合國190多個會員國,這些國家只佔全球總數的10%而已。

因此,不能說是美國人要為難俄羅斯,肯定是俄羅斯做了錯事,不然為啥俄羅斯才獲得這麼少的支持?

這不就應了一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嗎?

因此俄羅斯首先要檢討自己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做了什麼,是不是有問題,不能把這個鍋怪到美國或者歐洲,更不能怪聯合國投票沒支持他們的國家。

如果說西方要利用克里米亞問題打壓俄羅斯,那也是因為俄羅斯自己有錯在先,才能被人找到藉口。

不然為什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前,西方和俄羅斯關係還不錯?甚至俄羅斯都加入到了西方七國,讓G7成了G8。

這是對俄羅斯一種期望和肯定。

要知道G7是全球最發達的7個西方經濟體,他們的意見基本就代表了西方對全世界的態度。

俄羅斯無論在經濟體量還是在西方的話語權上,根本和他們沒法比。甚至澳大利亞、韓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都沒被允許加入G7,而美國把俄羅斯拉進來,這是對俄羅斯極大的尊重和認可。

克里米亞問題後,G8就把俄羅斯暫時開除了,顯然是因為俄羅斯所作所為引發了全球的反感。不然也不會每次聯大投票只有10%的國家支持俄羅斯。

客觀而言,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確實有錯,但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即使有錯也要這麼做。

這反映出國際社會的一個現實——國家利益至上,不管別人怎麼說。

無論美國、俄羅斯還是其他國家,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可能都會如此,只是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有關,俄羅斯吞了,才被詬病。

要是換成另外一個國家吞了克里米亞,西方也好美國也好,批判的對象就是另外的國家,而不是俄羅斯了。

可見克里米亞的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對事不對人的。不是西方對俄羅斯咋樣,換成別的國家,一樣會被西方懟。


木春山談天下


不是為難,看看世界的態度,絕大多數都支持美國的,世界需要秩序,若允許按實力,拳頭大小隨意侵吞他國,這世界會變成什麼。俄的這種流氓,下三爛行為,凡正常的國家都不會支持。


用戶7253903445278


這個問題與警察為何常為難小偷一樣。克里米亞問題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站在俄一方。


蓑笠翁4707


據俄羅斯媒體12月20日報道,俄羅斯南部軍區,防空集團軍司令尼古拉-格斯傑夫少將表示,自從克里米亞從2014年3月,迴歸俄羅斯以來,該區域附近就出現了大量的外軍偵察活動,在這過去的五年多時間裡,克里米亞附近出現過的無人機數量,超過1000架,年平均250架次以上,這其中還包括了美軍先進的P-8A海上巡邏機,和RQ-4/B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由此可以看出,自從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在這一區域活動,一直高度關注,與頻繁的電子偵察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俄羅斯非法佔有克里米亞為由,對俄羅斯的全方位制裁,一直就沒有停止過,這其中,就包括了打擊俄羅斯的金融業,以及對俄羅斯能源及其它商品貿易進行限制;



美國為了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還限制任何國家,與俄羅斯進行軍售貿易,這顯然就是告訴其他國家,只能去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在美國的再三逼迫之下,法國甚至將已經建好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合同取消,最後低價賣給了埃及,有人會問,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克里米亞,能讓美國這麼嚴厲的制裁俄羅斯呢?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烏克蘭一直想加入北約,但是,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如果烏克蘭還要加入北約的話,就等於承認了克里米亞歸俄羅斯所有,因為,北約是不可能為了烏克蘭的加入,而與俄羅斯發生戰爭;



也就是說,俄羅斯是用克里米亞拖住烏克蘭,使得烏克蘭無法加入北約,畢竟,對於俄羅斯來講,烏克蘭的戰略位置相當重要,如果失去烏克蘭的這道屏障,整個俄羅斯的腹地,就暴露在北約面前,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是要通過制裁俄羅斯,逼迫俄羅斯放棄克里米亞,只要克里米亞回到烏克蘭,北約國家就可以打開大門,歡迎烏克蘭的加入,對於這一點,俄羅斯是清楚的。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美國做了非常正確的事情。美國沒有佔領烏克蘭一寸領土,在烏克蘭被俄羅斯侵略後,沒有人敢為烏克蘭出頭,是美國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支援烏克蘭反抗侵略,很多人卻說怪美國。對美國來說,不僅是維護弱小國家烏克蘭的核心利益,也是借克里米亞打壓俄羅斯,全是一箭雙鵰。不能因為美國有打壓俄羅斯的想法,就否定了美國的行為。對於烏克蘭來說,打壓俄羅斯是絕對正確的,因為烏克蘭已經被俄羅斯欺壓了兩百年,只有有人願意為烏克蘭出頭,都符合烏克蘭利益。

俄羅斯嚴重侵犯了烏克蘭領土完整。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大片領土,很多人卻認為俄羅斯是“被迫”侵略。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操控烏克蘭東部從烏克蘭分裂出去(冒充東部民間武裝),並申請加入俄羅斯。別說什麼固有領土,俄羅斯98%的領土都是最近500年侵略他國得來的,克里米亞是1783年搶來的,俄羅斯只有2%的領土是固有領土。蘇聯解體後,布達佩斯備忘錄和烏俄條約都確認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所以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先獨立公投,從烏克蘭獨立出去,第二步,再加入俄羅斯。

烏克蘭與俄羅斯有世仇,曾經大量人員死於俄羅斯暴政,曾經被禁止使用烏克蘭語,烏克蘭當了多年的二等公民,俄羅斯烏克蘭並非是很多人認為的好兄弟。在大多數烏克蘭看來,俄羅斯就像二戰時期的的日本一樣可惡。

烏克蘭是主權國家,有權發展自己的內政外交,只要沒有侵略他國,俄羅斯無權干涉。跟著俄羅斯混了幾百年,烏克蘭沒過過好日子,跟致富能人西方混的想法很正常。

俄羅斯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毀滅數次,世界上沒有國家能威脅俄羅斯的安全,烏克蘭無論加入北約還是歐盟,都不可能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反而是俄羅斯隨時威脅周邊國家安全。吞併他國領土總是要有藉口的,侵略者總能找到藉口,這就是所謂的強盜邏輯。當年日本侵華也找到了各種可笑的藉口,日本軍隊每挑起一次戰爭前,總是要先找一個藉口,然後再進攻,似乎是中國喜歡“挑釁”,日軍“被迫”侵略。

烏克蘭問題上,毫無疑問俄羅斯是強盜。美國已經對烏克蘭最大限度的支持,支援烏克蘭反抗強盜,嚴厲制裁俄羅斯。可是俄羅斯是核武器大國,美國不可能冒著世界毀滅的風險直接跟強盜硬碰硬,這不能怪美國,因為美國是理性人不是神經病。


尋找歷史的truth


克里米亞是俄羅斯侵略得來的,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都會反對的。不明白作者為什麼會這樣問?


用戶371493241980


1994年的時候盧旺達曾發生過大屠殺事件,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有100萬圖西族人被殺。如果沒有人站出來制止的話,估計現在的盧旺達已經沒有圖西族人了!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僅用48小時就吞併了科威特。如果沒人出兵將伊拉克軍隊趕走的話,估計科威特現在仍然是伊拉克的一個省。換言之,如果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後,所有人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話,試想,現在的頓巴斯地區,現在的烏東地區,還是烏克蘭的嗎?如果2008年8月8日爆發的“俄格五日戰爭”沒有人“譴責和警告”的話,現在的第比利斯還會是格魯吉亞的首都嗎?難說!

當地時間12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舉行2019年度大型記者招待會。在回答意大利記者的提問時,普京表示: 列寧可能不是個政治家,而只是個革命者。他的最大失誤是將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統一國家改造成了國家聯盟,而且還允許加盟國離開。普京這段話的“真正”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試想,如果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沒有國際力量制約的話,又會怎麼樣呢?

克里米亞原來確實屬於俄羅斯,只是因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週年時,時任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將其“劃撥”給烏克蘭了。這個歷史沒人會否定。但是,這卻不能成為俄羅斯“收回”的理由。因為,如果以此邏輯的話,那克里米亞原來也不屬於俄羅斯的,而是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那麼,土耳其是否也有權力“收回”呢?

如果說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合情合理的話,那麼,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幾個國家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呢?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之所以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主權,是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助長”這種風氣。因為,很多國家的領土上也都多多少少存在著這樣類似的問題。那樣的話,哪個國家都可能隨時出現分裂和被分裂的現象。

俄羅斯之所以能夠輕鬆收回克里米亞,而烏克蘭只有“動嘴”的份兒,那是因為俄羅斯的強大。烏克蘭顯然不能動用武力“收回”,如果一旦烏克蘭頭腦發熱選擇動武的話,估計烏克蘭也就不知還是不是烏克蘭了?基於這種情況,國際社會也就更不能“視若無睹”了!否則,那就會助長“弱肉強食”的叢林規則。那樣的話,強國就會任意欺負弱國,大國間也會一言不合就動手,遭難的卻一定是各國最普通的民眾。

克里米亞2014年公投入俄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特別是北約國家,都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換句話說,它們也只能採取這種方式。因為,它們面對的是俄羅斯。如果是伊拉克或伊朗那樣的國家,它們可能會選擇動用武力幫助烏克蘭收回克里米亞。但面對一個擁有近萬枚核武器的俄羅斯,它們顯然不敢動武。否則,整個世界都可能會因為核大戰而滅亡。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是“別無選擇”。

美國用政治孤立和經濟制裁的方式“為難”俄羅斯,其實也是在“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美國的盟友多,所以政治孤立俄羅斯是可以實現的。美國的GDP是21萬億美元,而俄羅斯僅有1.59萬億美元,除了軍工業外,在教育,科技,金融,貿易,市場等領域,美國對俄羅斯都具有碾壓之勢,所以,美國自然可以用經濟制裁的方式來給俄羅斯添堵。

從經濟制裁的效果來說,俄羅斯人心裡最清楚。儘管俄羅斯官方對美國的制裁嗤之以鼻,民間對美國的制裁是義憤填膺。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的經濟確實有了明顯的滑坡。按照俄羅斯統計局長的話說,自克里米亞問題導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以來,俄羅斯在近五年時間裡,雖然用盡了渾身解數,但其GDP增長率也僅僅達到了1%。而隨著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在頓巴斯地區,在委內瑞拉等國際熱點地區問題上博弈成本的加大,隨著國內民生需求水平的提高,國內治理成本的增加,俄羅斯的財政狀況已經日益拮据。所以,俄羅斯已經出現了數起民生問題導致的民眾抗議活動,這顯然削弱了俄羅斯政府的執政基礎。美國的制裁其實已令俄羅斯苦不堪言,只是因為大國面子的需要而表現出“若無其事”而已。

俄羅斯自認為是個歐洲國家,所以,葉利欽和普京都曾想融入歐洲體系。由於俄羅斯是個能源國家,所以它更想通過融入歐美經貿體系的方式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因為普京深知,俄羅斯如果想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超級大國,那就必須解決不合理的金融和經濟結構。然而,歐洲國家卻一直不認同俄羅斯的歐洲國家身份,西方世界也不能接受俄羅斯的“行為方式”。所以,它們不僅“不接納”俄羅斯,反而還有意無意的排擠俄羅斯。特別是克里米亞問題和敘利亞問題發生後,美國及西方盟友更是加大了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的力度。導致俄羅斯雖然在明面上似乎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不分上下”,但實質上俄羅斯也是有苦難言。

美國總是以克里米亞問題來“為難”俄羅斯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美國賴以實現其霸權的手段除了整體實力外,就是自認為的“價值觀”這個道德制高點。儘管也有人認為美國是世界動盪的根源,但起碼美國自己認為他代表著“上帝”。所以,美國必須在諸如當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克里米亞“公投入俄”這類問題上表現出與它“霸主”地位相稱的“扶弱”行動。二是美國自身的戰略博弈需要。因為美國需要樹立俄羅斯這個敵人,那樣的話,美國控制歐洲,稱霸世界才能“名正言順”。所以,美國必須不斷的為難俄羅斯,才能吸引仇視,擔憂和害怕俄羅斯的那些國家圍在自己的身邊。而對於俄羅斯來說,它們的內心一定會感慨: 既生亮,何生瑜也。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人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是正確的,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因為任何國家的領土必須得到尊重,主權神聖不可侵犯。但是美國人申張正義還是夾帶不少私貨?他的企圖心路人皆知?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費盡心思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試圖將扼守黑海門戶的烏克蘭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地圖上看出,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十分凸出,塞瓦斯托波爾軍港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唯一基地,俄羅斯若失去這個基地,俄羅斯在黑海方向的出路將被堵死,甚至永遠失去黑海的控制權。這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和國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面對脫離獨聯體,極力加入北約的烏克蘭,俄羅斯不可能吞下美國人釀造的苦酒?謀求生存的俄羅斯一怒之下吞併了克里米亞。俄羅斯的行為確實違背了聯合國憲章,不可能得到國際上多數國家的支持,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若把它放在美俄競爭的背景去看,也實屬必然?因為美國人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圍堵、制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實際上是美國人把俄羅斯逼迫到懸崖邊緣,俄羅斯奮力反抗的結果?

純屬個人觀點。





順其自然63232081271


美國在克里米亞問題上不是為難俄羅斯,而是在主持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