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話就是整篇《論語》開頭,也是讀書人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經典,而我們很多人卻僅僅理解字面意思。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很多人說這三句話有什麼特別的呢?不就是講:學習瞭然後經常複習,不也是很快樂嗎?有好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讓人高興嗎?別人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表現嗎?這不就是老師和家長從小對我們的道德說教嗎?

如果光從這種字面理解,我們就會感覺沒意思,這本書的開篇就把毫不相關的三句話湊一塊,讓人摸不著頭,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人對經典的無趣和詆譭。

其實,當我們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三句話太偉大了,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而複習到底是不是快樂的事情呢?我們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不斷的學習、背誦,複習是多麼痛苦,怎麼會快樂呢?這一句中“學”指的是學習,學習就是效法或模仿,“習”字不單指複習,還有練習、實踐、感悟、反省的含義。

學習了知識後能夠經常用於實踐,能夠經常感悟、反省從而提高自我也是讓我們內心愉悅的事,這句話孔子告訴我們: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第一、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要做到“知行合一”,真知就是真行。

第二、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有知識只能代表你有文化,但不一定代表有學問,“時”就是隨時、經常,學習在生活中隨時隨地,不僅限於書本,把事情能夠按照規律和道德做對,做成才是真的有學問。

第二、學習能夠讓我們獲得進步,這種進步會讓我們內心愉悅,學習也是讓人快樂的事。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今天我們簡單地把這句話理解為“好客”,就是歡迎朋友多來家裡的意思,這樣理解太片面了,這句話有兩種理解:

第一、人一生中知己難求,這個朋又不一定在遠方,可能在500年後,做學問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瞭解,但是孔子說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

第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學習過程中,獨樂不如眾樂,有學友共同探討交流才能更好提升,這不也是一種快樂嗎?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理解你你也不會憂慮,不怨天尤人,這不也是君子嗎?

第一、做學問的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怕一輩子沒人理解

第二、不患人之莫己知,患不知人,君子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做的不夠,沒有讓別人瞭解的能力,如果自己心安自得,即使別人不知道你,你也不會生氣。成大事者就是要忍受別人的不理解,孤獨也是一種能量。

第三、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做學問是為了“修己”,修己才能安人,有了這種心境,我們面對生活的困難就會不憂慮,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也就坦然了。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總結:

為何學習:學以致用,學以致思,知行合一;

學習方法:學習無處不在,體驗、感悟、反省、總結都是學習;

學習作用:學問的提升能讓我們的內心愉悅;

學習態度:只要真心學習,定會有知己,為己之學,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理解自己;

《論語》第一句,足夠我們一輩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