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偶戏

又被称为“傀儡戏”

其艺术样式非常古老

有“百戏之祖”之称

表演时

演员一边操纵木偶

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在物质和精神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

木偶戏曾风靡一时

它曾扮演着人们茶余饭后精神食粮的主角

是流动的影片

行走于每个村落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在彬州市就有这样一位民间艺人,或唱或跳、或舞或吟,一个人演活一台戏,用情怀坚守和传承演绎着这一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艺术。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木偶戏就是我的命,这么多年来我坚持表演木偶戏,不为别的,只想让大家记住这一逐渐消逝的中国传统艺术。”谈起古老的木偶戏曲艺术,彬州市龙高镇太盘村的75岁民间艺人仙军良老人喜笑颜开,立马来了精神,比划着双手诚恳地说。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在一间破旧的老窑洞藏着他爱如珍宝的木偶,男女老幼,红脸黑脸,总共30多个,各种样式都有。仙军良告诉记者,木偶放在箱子里不易碰坏,也不会落灰。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全部装在两个箱子里。而他所制作的材料都是从垃圾堆里捡的,如啤酒瓶盖、碎玻璃、旧衣服、平绒布等。


“三娘能纺线、怪老头抽烟、还有我的传家宝——食盒,去年有人上门来收购,多高的价我都没舍得卖……”仙军良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一个个戏剧人物造型,心无旁骛地低头整理木偶,摆正头饰,梳通发辫,按出场顺序依次给木偶们排队、分配角色,仿佛世界只剩他和他的木偶,紧接着,一个个形神兼备的木偶在仙军良的手中“活”了起来……


他举着他的木偶人物三娘上场,声音铿锵有力,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手法,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一举一动栩栩如生,每个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不少邻居也闻声而来。仙军良表演得如痴如醉,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观赏者赞叹不绝。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军良叔这几十年一直热爱着他的木偶戏,戏就是他的命,现在年龄也大了,出门演出不方便,经常没事一个人在家里演,我也爱看军良叔的演出,他能演好几十种剧目,打镇台、铡美案、三娘教子等,每个剧目都演得非常好。”仙军良的侄媳妇王小玲说。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过庙会、老人祝寿,仙军良就带着他的“木偶戏”,前去表演助兴,也不要报酬。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多元文化的渗入,木偶戏也慢慢销声匿迹了。仙军良老人坚守着关于木偶戏的文化记忆。“只要木偶戏有人看,我就会一直表演下去。”一向乐观的仙军良声音有点哽咽。说起对木偶戏的热爱,仙军良说,除了幼年时的熏陶,20多年来,他把精力都放在木偶戏的表演上,木偶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精神支柱。


彬州|75岁老人坚守“非遗”木偶戏 一人演活一台戏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关注木偶戏,学习木偶戏,让这个古老的剧种继续生存下去。”提起木偶戏的未来,仙军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这一传统艺术不断传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木偶爱好者加入到传承队伍中,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咸阳日报 记者:崔亦馨 马燕


想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彬州新闻”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