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還用手機短信拜年的人屬於情商很高的人,大家說對不?

風海濤


大多數用短信拜年的,發的信息都是群發的。內容俗套,大多雷同,這樣的短信收了,我從來不回。短信拜年跟情商沒關係。

今年春節受病毒影響,本來打算不去給長輩磕頭拜年的,誰知本家同輩的弟兄們都到我家來了,我只好去回禮了,無奈。還有就是輿論宣傳有些晚,到初一初二才宣傳不聚會,不上門。


姓王有責


這個應該不敢苟同

對於現在的社會發展節奏加快,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我記得二十多年前,那個時候去姥姥奶奶親戚家拜年,都是挎著籃子裡面放著油條,饊子,那時的油條金黃金黃的,那時的饊子酥酥的特別好吃,到親戚家後,小眼就等著親戚給自己那一年一次的壓歲錢

十多年前,每逢大年三十的夜裡,這個時候是發信息最多的時候,吃過晚飯,坐在電視旁,看著晚會,編寫信息,等著那12點鐘聲的敲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認識的都群發信息祝福一遍,只為討個吉利。

現在,QQ 微信已經給大家帶來了很多便利,相隔千里,一句問候也會秒到。只不過總感覺缺少點什麼。

如果說,現在還用手機信息拜年的人,我想少之又少,有的話也是60年代的人。信息社會,你跟不上這個時代,註定會被淘汰!


秦時明月漢時刀


首先,我認為用手機短信拜年的方式來論證是否屬於高情商,我認為應該不是。

為什麼要用短信?

是因為現在大家都在用微信或者直接打電話太普通了嗎?所以用短信才能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真是這樣考慮的,那也未免太自以為是了。

因為——:

一、發拜年短信的人有沒有考慮過接收拜年短信的親朋好友看著方便嗎?

二、有沒有考慮收到拜年短信的親朋好友們回覆方便嗎?手機的短信編輯界面可是無論在功能和方便性方面都遠遠不如微信啊;

三、費用問題;

如果你的手機套餐裡面是有短信包月的,那你發也沒有關係,但收到你的拜年短信後要給你回覆的親朋好友有沒有呢?

如果沒有,他們回覆,就要支付短信費用。

當然一條短信的費用非常便宜,甚至是不值一提,但明明有無線網絡,可以發微信,為什麼還要浪費錢發短信?

難道說,一毛錢不是錢了?

還是現在的時代節儉已經不是美德了?

如果考慮到以上三個原因,那麼,其實就可以肯定用手機短信拜年其實不是很合適,從某種程度上,這不是高情商低表現。

其實拜年用什麼通訊方式對情商的證明度不是很高,真正能體現智商和情商的是拜年的祝福內容!

自從有了手機,互聯網,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見不到面的親朋好友,大多數是用社交媒體拜年,現在大多是用微信、過去是QQ,再過去是短信。

很多人在節日還沒有到的時候,就開始提前發送祝福了。

但不得不說,相當多的人,既要表達情誼,又想省心省時,於是寫一句、一段話、或者做一幅圖,有的還是動圖,一段視頻,然後群發給自己所有想拜年的親朋好友。

他們表達了非常美好的祝福,這很好,但因為是群發,所以這個祝福內容裡是沒有接受者的稱呼的。而我恰恰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拜年的效果打了折扣。

收到的人,也會感謝,有的人也會回覆,但那個人都知道這是群發的微信或者是短信,而不是專門給他或者她的,所以他們也不會特別在意。

當然還有相當多的人是把別人轉發的再群發出去,自己都懶得寫了。那麼效果其實更是流於形式了。

我自己的做法是這樣的——:

1、自己的家人,經常來往的長輩,好朋友,自己特別尊敬的上級和老師等,逢年過節,如果不便見面,我會直接打個電話給他們。一是說些祝福的話,另外也聊一聊;比如,我高中的班主任當年對我特別關心,我另一位英語老師也一直鼓勵我好好學習這門第二語言,我對他們倆非常感謝,於是,我離開學校這麼多年了,每一個教師節、中秋節和春節,我都會打電話給他們,當然,我也贈送禮物給他們,他們每一次接到我的電話也非常開心。雙方噓寒問暖,師生情誼一年比一年濃。

2、如果另外的親朋好友,我覺得不需要打電話,但仍然需要問候,那麼,我會自己寫一段話,當然也不會太長,其實也就是幾句。但我不會群發,我會一個一個地發給這些親朋好友,而且,每一個人,我都要加上稱呼,然後複製我寫的祝福的話。另外,我寫的祝福語言都比較平實,我的親朋好友一看就知道這是我自己寫的,而不是抄來的。

為什麼我要這樣做呢?我認為,人們需要的是你的真誠,而不是華麗的語言。

我有倆個好朋友,都在杭州,但經常一年也見不到三次,春節時,他倆發給我的微信,就是我的姓名裡的名,然後就是三個字:新年好!

但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他就是給我拜年的。我們不需要更多的語言來證明我們的友誼,我們彼此有困難了,只要對方知道,一定會互相幫助。

綜上所述,就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用手機短信拜年,第一、不是高情商的體現;第二、如果一定要在拜年方面體現出情商,那麼用何種通訊模式不重要,而是拜年時要說的話的內容和格式才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提問者一些啟發,也希望看到更多其他頭條朋友的回答。


王陳羚亦


在這互聯網時代,手機短信拜年已是平常事了,我認為手機短信拜年和情商高低沒有關係。手機短信拜年在青年心裡是一種互動交流形式而已,在老年人心裡是不喜歡手機短信拜年的,甚至有討厭手機短信拜年。

張天今年35歲,是一家公司的中層領導,平時他努力工作,奮鬥在工作一線中,,使公司的業績猛漲,為公司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年年取得公司優秀領導獎,從而得到領導和員工的認可。

可是,每年春節的時候,他不忘父母,不忘鄉情,不忘鄉愁。總是請假幾天,帶上妻子孩子和爸媽愛吃的年貨,唱著“常回家看看”依然如故返回故鄉的小路上……給父母講講工作的事情,說說外面的人情世故,和孩子的故事。說不完的故事……一家人奇樂融融,快樂幸福的度新年。

張天為什麼不用手機短信拜年,他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兒行千里母擔憂”臨近過年爸媽都盼著親人回來團團圓圓報報平安。他的情商低嗎?依然回家和父母報平安拉家常。用手機短信拜年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情商高,因人而異吧。


A首席信息官


覺的大都數人應該是,時代在變,網絡在變,手機用戶普及率也在不斷提升,再次就是擁有手機者文化接受水平不一個,觀念不一起,手機功能不一樣,按理說,現在較流行微信拜年,以往短信,彩信拜年習俗已過去,但是,較有一部分老年人,並未使用智能手機,存在用於老人機現象,如果但純發微信,估摸手機不支持,用於發短信拜年,可以說百分百每人都可以收到


在天一方


春節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一個重要的節日,更是一個特殊的社交週期。因為春節期間我們有些一年都不見面的親戚朋友,這個時候來回走走活動活動,聯絡一下感情。俗話說再近的親戚三年不走動也就不親了;就算有點彆扭的親戚鄰居春節見面相互拜個年,也許就會冰釋前嫌。與以往不同今年是個特殊的春節,大家不出門用手機給親朋好友拜年是最好的禮節了!


莫等閒yang


使用手機短信拜年只是拜年的一種方式,與情商的高低應該沒有什麼聯繫,就像吃飯一樣,肚子餓的時候有米飯就吃米飯,有饅頭就吃饅頭,只要大腦能正常運轉,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個和情商有什麼關係呢?!





韻之


在全國都關注疫情的當下,悟空問答卻未能跟上腳步實感遺憾。

用手機短信拜年的人情商很高,誰給出的邏輯?

就如同用左手和用右手,就是個習慣問題,和情商不搭界。

用短信的人,不能說明其屬於情商很高的人,卻說明是個落伍的人。現在一般的老人都在用微信,文字、語音、視頻進行聊天溝通。

現在非常時期,希望悟空問答多問些疫情方面的問題,一定會引起大家更多的關注。


影視降魔錄



貝殼家韻找房


個人感覺有這兩種情況吧,一是不會使用其它通信傳輸的方法;二是出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採用比如微信微博QQ等。這跟情商的高與低沒有必然的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