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12 全國罕見的州府級城隍廟建築群,元明清三代建築匯聚


城隍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守城的神,是古代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靈之一,城隍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所以,一般而言,古時候的城池裡都會築有城隍廟供人們祭祀之用。現如今,在許多的古城裡仍完好的保留有城隍廟。

今天我們要尋訪的是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安府城隍廟古建築群。據說它是已知全國現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軸線最長的一處“州府級”城隍廟建築群。

潞安府城隍廟,始建於元代,明、清時均有擴建重修。中軸線上,列有吊橋、街門、樓、牌坊、山門、戲樓、獻亭、中殿、大殿、寢宮。兩側配以耳殿、廓龐等,共有三院。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鑑樓等為明代建築,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雄偉的建築,上書宏門二字,字跡遒勁。這是我們在其它地方的城隍廟裡很少見到過的。查資料得知,宏門是一個廟宇規模大小的象徵,有宏門的廟宇大都規模宏大,規制完整,具有典型的州一級別的建築。

旁邊的一位老人告訴我們,老的宏門早已損毀,眼前這座宏門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結合明代建築特點設計修建的。宏門為重樓式建築,高大雄偉,下層為拱券門洞,上方門楣書“宏門”,重樓上建閣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頂,四周設廊,可供遊人登高眺望。


穿過宏門,兩座牌樓拔地而起,矗立在長長的中軸線上。木牌樓為四柱七樓式,頂飾琉璃,正面上書“神威顯祠”,背面為“聖德廣施”。遠處石牌樓為四柱三樓式,正面上刻“瑞日祥門”,背面為“威靈顯赫”,整體為漢白玉雕之。木牌樓厚重粗獷,石牌樓精緻靈巧,一木一石,風格迥異,相映成趣,為城隍廟平添了幾分韻味。

走過石牌樓就到了山門,山門門額上懸掛“潞安府城隍廟”木匾,黑底金字,光澤耀眼。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頂,磚木結構。山門兩側各配有三間懸山式樣角殿。

戲樓與重樓是連在一起的,形成了一個類似“倒座”的格局,屬於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重樓三層,門前依樓建有歇山式抱廈,三層支出平座。樓的明間底層闢為門洞,是進入中院的必經之門。

戲樓面闊三間,明間增大,前簷下部由四根置於石柱礎上的木柱支撐,四根柱頭之上是厚厚的大額枋,橫置在前簷,額枋下的闌額雕刻著二龍戲珠,採用透雕等工藝使得龍栩栩如生。

戲樓正對的是城隍廟建築中的精華——中大殿,是城隍廟現存最早的一座單體建築,為元代原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殿內樑架簡略,用材碩大,四壁繪畫靈巧生動。城隍爺的坐像,形象逼真,高大威武。中大殿前簷柱頭斗拱為六鋪作重拱計心造,簷柱、內金柱為石制抹稜小八角方柱。中大殿前的獻亭,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四面通透,屋頂覆以琉璃,整體看去頗具特色。


城隍廟裡遍佈著精美絕倫的木雕和靈巧生動的壁畫,讓人眼前一亮。正殿內部簡單加工的橫樑立柱,體現了元代拙樸實用的建築風格;玄鑑樓內側精美的斗拱和雀替,顯示了明代華麗的裝飾。

2001年06月25日,潞安府城隍廟作為元至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這裡,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五,仍然舉行傳統廟會。如您有幸參加,可以近距離地觸摸到積澱厚重、豐富多彩的上黨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