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很多老人都會拉二胡?二胡在以前的社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阿Ashin


你說的拉二胡的老人,其實基本都是上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人,我就是這裡面的一員,而且特別愛好二胡。

早在讀小學的時候,與現在的孩子們一樣,學校一年級就有音樂課。但是,不像現在的音樂課,學校只是應付一下,沒把這門課當回事。我們那時提倡的是全面發展,每門課學校都很重視,從來不會因別的課程重要或別的原因把音樂課擠掉了的。通過音樂課的學生,我讀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就會識簡譜了。那個時候,學習也沒現在這樣緊張,所有家庭都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手機,電影也很少,同學之間可以串門串到很遠,父母都忙工作,我們放學後可以到處玩,偶然,看到別人大人吹笛子,就很想學。可當時一把兩節的套筒笛子需要5~6元,我們是買不起的(注:這可基本是那時一個月的人平生活費),只得把每天父母給的早餐錢少吃一點,把錢節約下來,買1角錢一支的笛子,自學起來。雖然沒人教,但是到5~6年級的時候也還是吹得比較好了。

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偶然發現有個老師的寢室(老師都住校的)牆上掛了一把二胡。一打聽,根本沒人拉,也沒誰會拉。就去找那位老師借,就這麼一下就借來了。要知道那時的一把二胡可是一個普通家長一個月的工資啊,可以說,極少數家裡買得起二胡的或是願意給孩子買的。拿到借來的二胡那天,因怕吵到別人,我將那把二胡拿到長江邊很野的沒人處,拉了一個通宵,還別說,我還摸會了一首歌《金瓶似的小山》,還拉得比較流利。那時不懂,現在看來,這首曲應屬於考級的二級難度,因為它要換把到第二把位,還有換把的滑音。後來,經常晚上拿到江邊去拉到很晚回家。

再後來,文革開始了,那個時候出了很多優秀的紅歌,也開始有很多國有企業都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演傳隊,而且各個單位經常串演,搞得我們到處趕場,總是扒在臨時搭起來的大舞臺上的樂隊旁,看那些高水平的成年人怎麼拉琴的。再往後,其他同學也有學二胡、三絃、小提琴的,但這些樂器,基本都是找別人閒置的借的,當時只有那個經濟條件。到了初二的時候,我們住的附近的高年級、低年級不等的同學就可以經常在一起搞一些民樂合奏了。

其實,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不是有那麼多人只會拉二胡的,所有民族樂器都有人會,只是:

1、二胡屬於一個民樂隊裡需要得最多的樂器,也是極其主要的樂器。

2、二胡是中外各種樂器中表現力最強的一件樂器,最能用它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3、很多人也是因為二胡攜帶方便,到哪裡演出都好拿,才學二胡的。

4、二胡的價格由低到高跨度很大,上世紀70年代,就有很多家裡在孩子的強力要求下捨得買30多元的二胡的,但是300多的一般就不會買了,什麼揚琴、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等貴重樂器就更不會買了。

我們這一代玩樂器的人,都是小時候自己要學的,自己憑愛好再加上同學或朋友之間相互影響,自己堅持學下來的,很多家庭是不支持的,我們家不支持也不反對,基本不管。後來,從招工參加工作後就不吹笛子了,二胡基本陪伴了我一生(僅教琴都教了二十多年了)。


程金橋1


在五十年代,我幾個玩伴購買笛子學著吹,當時流行紅孩兒、莫斯科郊外等曲,我吹的好被選進學校樂隊,學校最拿手節目是鳳陽花鼓,吹、拉、彈及各種打擊樂器,每人要求會兩項,老師指定我學習月琴,這就與絃樂結緣。六十年代家父用竹筒、竹杆製做了一把胡琴,《家父早年曾是票友》準確的說是京胡。後來玩伴們也學著做了幾把,經常在一起拉著玩,我拉的奇特,一把破琴能拉又能彈。六六年文革開始:組織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六十多人隊員中沒有一人會彈琴。還記得那天我在田裡栽秧,有兩幹部來讓我參加宣傳隊,由於各種樂器都能拿起,也就成了樂隊的主力。那時在地區有十幾支宣傳隊,競賽我們始終名例前三名。錯過兩次上面的招生通知,由於是黑五類子女成份不好,通知點名要我、地方還就不讓去,也只能苦中作樂。過了幾年春節後學校選了四十多名學生,(多半是幹部子弟)開辦二胡班,讓我去當老師,每天下午一節課,開始教些基本知識弓法、指法及簡單的常識,教了一學期。學生們都叫我老師,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吃點偏食,稱呼我琴師。確實孩子裡面有好苗子,如今他們也是老年人了。。為了生活奔波,已經有四十多年不多碰樂器了。


城之內9



喜歡拉二胡


我也是年少時候愛上了二胡。

二胡便捷,攜代方便,入門簡單,適合任何場合演奏,同時又容和初級,中級,高級。任何階段都能輕鬆合奏伴奏。要求層次廣泛。適應性強,從自娛自樂,到伴奏,合奏,達到獨奏。

二胡演奏看似容易,實際要求水平是很高的,要達到獨奏水平,切要下苦功,正規學練幾十年,方能達到較高水平。

二胡演奏很不簡單,用心動腦,雙手配合協調,周心發力,體會感染缺一不可。

二胡演奏修心養性,培育情操,學理達人,增強情趣,喜樂悲哀油然而生。

二胡演奏健身養體,人生極大樂趣。青少年學二胡,培養樂感,增強智力;中老年學拉二胡,強心健體,動手用腦,予防老年痴呆百益旡一害。

二胡是一種非常好民族樂器,又是一件增智力強身體的健身心工具,何樂而不為呢。尤其老年朋友,退體了,閒暇時學學新的歌曲,獨奏曲,動手動腦,心身協調,增加智力,豐富生活,增多情趣,結交朋友,多麼的好。

朋友們,讓我們學起來,唱起來,拉起來,快樂健康每一天。


香智


二胡在一般人的眼中或在過去,給人的感覺就是窮人討飯碗的低端事物,難登大雅之堂!這是因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二胡在戲劇伴奏當中都是作為伴奏樂器,很少作為獨奏或主奏樂器來演奏。二是在解放前,很多流浪藝人、乞討人員或淪落風塵的藝人等在街頭拉琴賣藝、沿街乞討,給人們留下了二胡是窮人配頭的印象。直到二三十年代,二胡大師劉天華先生等一大批二胡天才的鑽研改進,將西洋樂器小提琴的很多技法引用到二胡演奏當中,把二胡帶進大學課堂,作為專業來研修,並譜寫整理了很多二胡曲譜來體現二胡獨特的音色,如 《病中吟》 、《空山鳥語》 《獨弦操》 《月夜》 等十大名曲 。尤其是解放後,很多精彩絕倫的二胡獨奏曲大量誕生,二胡的演奏技巧日新月異,學習二胡的人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從《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先生,到整理《二泉映月》的楊蔭瀏、儲師竹、黎松壽等大師級前輩,還有現在我們熟知的陳耀星先生,閔惠芬(已故)女士、趙寒陽先生、於紅梅女士、宋飛女士、孫凰女士、朱昌耀先生、高韻青先生、蔣才如先生等等等等大量的音樂大師的研習教學,使二胡這件古老的民族樂器從輝煌走向輝煌,在世界音樂之林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大漠坤哥


現在的老人以50後生人,在讀書時期遇到好時代。那時的人們很單純,在學校也常受到憶苦思甜教育,如何歌頌黨和毛主席帶來的新社會幸福生活?人民只有唱歌載舞來表達,因此各個學校,工廠都設有文藝宣傳隊。現在會拉二胡的老人多數是文藝骨幹即從小會拉,另一種是通過上老年大學半路"出家″學會的。不管怎樣是時代的記憶、讓富閒的老人玩起了二胡!


寧靜致遠21270755


這些會拉二胡的老人大都是五O後,本人也是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所處的環境,不像現在有那麼豐富的文化生活——電影除“三戰”和“樣板戲”外就很少了;過去很多優秀的小說都被批為“毒草”,不讓看了;過去很多優秀的歌曲也被冠以“黃色”之名,不讓唱了……特別是這批人作為“知青”下鄉或到了生產建設兵團後,文化生活更枯燥了。所以相當一些人就玩起了笛子、二胡、曼陀鈴等樂器,一方面用於消遣,一方面用於寄託、抒發一些思想感情。

現在這些人大都退休了,看來還保持著過去的愛好呢。本人也是如此。





逍遙信天翁


現在會拉二胡的老人,大多數都是鋸鋸。末來會拉二胡的老人一定是一個比一個高手。


弓弦閒人


二胡是古老而悠久的樂器,唐朝時就有,最先的弦不是鋼絲,經過上千年演變,不斷更新,喜歡的人也越來越多。五六十年代的人學得多,所以就多!


用戶5227278265452


這是偏見,就和認為拉二胡好的都是瞎子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