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方面天賦和勤練哪一個比重更大?

眺望人間五千年

學書法,毫無疑問,勤奮比天賦更重要!單靠天賦成為書法家的幾乎沒有,而靠勤奮成為書法大家的比比皆是,當然這樣說不是否定天賦的存在。

我們就拿當代兩位書法泰斗級人物啟功和林散之的實例來說吧!


1、啟功先生估計寫字天賦是不高的。有一次一位長親讓他畫一幅畫並叮囑說:“畫完後你不要落款,請你的老師題。”那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啟功受打擊很大 ,自此立志一定要寫好字。

2、啟功自敘六歲入家塾,最早學祖父臨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十一歲臨顏真卿《多寶塔碑》,二十多歲臨趙孟俯《膽巴碑》,後學董其昌,再學羅振玉藏《宋拓九成宮》精印本,此後雜臨碑帖以及歷代名家墨跡,其中又以臨習智永《千字文》墨跡時間最久,下功夫最深,為了增強字的骨力,又臨柳公權《玄秘塔碑》。其用功之深,非同一般。

3、《書法》雜誌社曾在採訪啟功先生時問到:前人說“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看次之,多寫又次之”,您認為哪個為先?

啟功說:多看、多寫是真的,還得多臨。天分就很難說了,有人很笨,寫久了也能成為一個規格、一種體勢。

4、另一位“大器晚成”的書法大家林散之先生也談到:寫字要才、學、識。“才”是指天資,但單純靠天資不能成功;“學”是學問,“學”的時間最長,三五年,幾十年,往古人裡面鑽;軀殼脫掉,寫出自己的面貌來要“識”,增長自己的胸境。

5、說到勤奮,林散之先生是勤奮寫字的楷模,他從十七歲開始每天清晨練習寸楷100個,寫完才擱筆,這種習慣一直堅持到暮年,40歲以前沒有一天落下,40歲以後偶有沒寫的情況。這種勤奮勁,實屬罕見。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終於在其老年成為一代“草聖”。

結論:天賦不是每人都有,單靠天賦練不成書法。主要還是靠勤奮,沒有天賦的更需要勤奮來彌補,正所謂“勤能補拙”是也!

各位書友覺得呢?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未核實真偽)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要走向頂峰,需要天賦。天賦不練則永遠也不會有成就。

勤練,是學習書法的重要步驟。庖丁之目,不見全牛,靠的是天長日久的積累。輪扁制軸,非言可傳。也是靠的長久的經驗。

人具有的靈性,使之成為萬物之長。至愚之人,尚且有某些方面的特長。天賦這東西,不是打著記號讓人對號入座,你有什麼,他有什麼。只有在你去做的時候,才會表現出比他人較強的能力。若據此而鬆懈,再好的天賦都等於零。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會讓你步入光輝的殿堂



所以,勤奮比天賦更重要。

大家對此有不同意見,歡迎一起探討。


子衿tjk

書法是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形式,這點我一直在反覆強調。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必不可少的兩個階段,由此可以擴展到任何一種學科,一是基礎積累部分,二是理解消化部分,三是創造、創新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其實自古以來都有著一種謬誤和盲區那就是“熟能生巧”,尤其是對於藝術類的學科更加具有欺騙性,似乎這完全是與藝術學習的特性和規律所背道而馳的自欺欺人。



先來說說所謂“天賦”,天賦即是人類個體對於某種事物所具備的先天的熱愛與之天生所具備的某種契合。顯而易見的是熱愛與執著就是天賦的必要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熱愛就是天賦那麼在基礎學習部分還何來是否勤奮一說?任何從事教育工作的智者都能敏銳的捕捉到孩子的這種熱愛是在那個方向或是領域,舉例說某某孩子有多動症,但是發現其一旦對某事“沉迷”的時候卻往往顯得比普通孩子更加的能夠進入某種“入定式”的思考,那恰恰說明其正是在這件事具有超乎常人的天賦。

因為基礎學習部分的特性就是容易產生枯燥感,正是由於需要對這種枯燥感做出某種人為的規避所以才會在學習意志上強調所謂的勤奮。那麼由此的而來的學習方向就是熱愛或者至少是愛好才是勤奮的前提與基礎。

其實人類在某些事物的天賦都是或多或少有所具備的,比如說對色彩的辯識能力;比如對聲音的模仿能力;比如說味覺;還有就是我們其實天生就會游泳……只是在後天的社會化學習和規範性活動中有些能力相對趨向“弱化”。



書法在內容上的具象和形式理解上的抽象是互為矛盾的,文字原本就是內容具體化的使用,形式卻是高度抽象的象形表意。這也就要求書者必須具有高度的對“理性”與“感性”之平衡能力。在書法學習中更沒有所謂的勤奮與天賦的二分法之說,因為“能夠勤奮”即是天賦!而這個勤奮肯定是具有明確方向的勤奮,是沒有多少枯燥的成分的“興奮”與快樂。

為基礎而基礎的“熟能生巧”是書法學習中最要不得的定勢思維。道理很簡單,任何動物都能夠在“熟能生巧”中形成終生不忘的條件反射和本能反應,藝術學習中此種固有概念形成的越多就離終極目標越遠,再直白的說就是越努力就越背道而馳和得不償失,還不如一張白紙一清二白。這麼看一位知識儲備深厚和視界開闊的老師是剛需的不可或缺,可以教的不夠深入,但是千萬不能帶跑偏。

很多奇怪的論調充斥著網絡,以訛傳訛的“毀人不倦”說法就是楷書是書法唯一的基礎和評判標準,這簡直對書法傳統最大的誤解和歪曲。書法傳統和樣式非常豐富和廣博,每一種書體都不可偏廢,根據自己性情可以自行決定先從“篆隸”入手還是先從楷書入手,二者皆可還要兼而有之。切記不可的是一上來就“死臨”楷書,“死臨”楷書不用久,堅持一年你基本上就廢了,只能帶著一堆形式上的殭屍概念麻木前行了,還不如隨便玩玩作為愛好開闊自己的思維有意義,這就是愚蠢者越勤奮就越愚蠢,此言絕非危言聳聽!

書法比較特殊之處在於比較“綜合”,不能說包羅萬象至少“歌詞詩賦”、“琴棋書畫”和“書外之功”那樣都少不得,古時大家的書寫量都差不多,但是能成大家的卻鳳毛麟角。除了熱愛還要具有深厚的古文學積澱,現今很多書法高等教育歸為中文專業就是這個道理。“書畫同源”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既定常識,“詩書畫印”都要有所涉獵,把書法併入美術專業亦是此理,書法之難正是其包涵的內容龐雜而又廣博。

大家千萬別盲信某某大家對學習的總結如是說:我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那是因為我比你更勤奮!話外音其實是:我就是比你有天賦!也別相信如是說:我就是天賦異稟才能技高一籌。真相是人家下的功夫肯定會比你多!勤奮是無需強調的行為,更不能是勞而無功的事倍功半,起點和方向才是決定學習效果的利器。在書法學習上如果不能有所大成,作為愛好養養心性,陶冶陶冶情操也不錯,至少方向沒錯和懂得欣賞即是一種自我在修為上的提高。


疾飛昏鴉

勤奮,沒有勤奮是練不好書法的。

成就一個書法大師、在書法上有所創新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你要是僅僅想練好書法,或者是想在書法展上獲獎從而走向名家行列,勤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現在著名的書法家,很少是靠天賦和聰明的,真正聰明的人早都去做生意了。現在的書法家都是靠著勤奮和不斷的堅持才成名成家的。

我的一些學生也是這樣,真正很有天賦的人最後都沒有走向這條路,能堅持下來並且取得成績的都是那些天賦平平,有非常勤奮的人。

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很痛苦的,有時候好幾年都不進步,是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的。那些天賦高的人一般做什麼都比較順利,很難在書法上坐的住冷板凳。

當然,要想成為大師級的書法家還是需要天賦的,可是大師級的書法家又有幾位呢?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直接回答吧:一定是天賦更重要!就以學生學習為例吧,我也相信“勤能補拙”,卻不相信“勤”能把“拙”補成學霸!


同樣,書法也是這個道理,勤練字,能把一個普通人的字,練出書法美。但若想達到一個高度,就需要多點自己的天份和悟性了!

再者,大凡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往往是比較努力的學生,大多卻不是最努力的學生,甚至還有些善於學習善於玩的學生,卻考上了名牌大學!

再說勤奮,有效率的勤奮,進步是令人驚歎的,低效率的勤奮,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懶惰!

和生活結合,天賦和勤奮,不是對立關係,往往是互相促進依存關係,有天賦往往十分勤奮,但是刻意勤奮的人,不見得變得對書法就有天份了。

一個對書法有天份的人,往往對書法的興趣熱情非常濃的,練字是勤奮的;而一個人對書法沒有天份,進步速度必然比較慢,往往也沒有那麼勤奮!



學書法,捷徑是相對的,當很多人都在走彎路時,而你走的彎路較少,或是沒走彎路,這就是捷徑!

我常練硬筆字,就以硬筆書法為例了,我見過練字多年的,能慢慢臨古貼,臨出惟妙惟肖的硬筆字。而一旦脫貼隨意寫行書,寫的卻很一般化。

什麼原因呢?

硬筆書法,若向古貼看齊,不加以甄別,一股腦全學,那就是個坑!

很多人,學硬筆字,崇古薄今,甚至認為當今的鋼筆字帖不是書法,只有聖教、靈飛、祭侄等才是書法!完全用學軟筆的方法去學硬筆,我不以為然。

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其書法美雖然同根同宗。但硬筆書法的生命力,更側重於筆劃流暢、舒展下的實用性。而古貼,則充滿了軟筆的“古風墨趣”,發揮空間更大。

綜上,天賦與勤奮首先不是對立關係!有天賦的人,往往是有效率的勤奮;沒天賦的勤奮,往往是低質量的勤奮。所以,天賦更重要!


一筆一紙一個人

我個人覺得,兩者都需要,只是在不同階段重要性不一樣。

拿小朋友來說,一樣的練習度,頭幾年下去,高下立見,可以算得上看天賦。到後面,最一開始的天賦消耗完了,就靠勤練,這時字也卡在一個道口上。過去了,另一片天地就出來了,新一輪的天賦開始展現,比如對某一類書體特別喜愛。

成年人不太一樣,受到外界干預太多天賦被“藏”了起來。一開始就是勤練,不斷學習總結。到了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提筆就能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有醍醐灌頂之感,那麼這時候天賦就出現了。但是在一個階段,人會膨脹,千萬要忍住,該怎麼練還是得怎麼練。

對於書法,我一直覺得它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係。那麼多的帖,只看一眼便愛上,那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勤奮和天賦,就像DNA上兩條鏈,互相交織著。天賦會讓你遊刃有餘,肆意揮撒;勤奮會讓你腳踏實地,走得更遠。

以上是個人意見。發個草稿圖,表示下自己也挺勤奮的,哈哈哈哈


張墨塵學字

兩個都重要,但最終決定成就的是天賦,沒天賦的勤練最高境界是字匠,熟能生巧就是這道理。天賦是上天賜予的,是練的再多都不可能擁有的,天賦有各方面的,有藝術類,學術類,餐飲類,創造發明類等等,也就是咱中國老百姓所說的360行,行行出狀元,所謂狀元就是天賦異稟的人。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過,他是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那就要問下了,假如愛迪生少了這個百分之一,能成為發明家嗎?,不能。如果書法家少了書寫藝術天賦,能成為一個書法藝術家嗎?,不能。一個書法家有神來之筆,妙筆生花之妙。


藍天222188387

度道書法認為兩者缺一不可。

第一,每行每業都有厲害的人物,有些人靠天賦成就,有些人靠後天勤練成就。

第二,兩個方面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作用

天賦在初學階段可以讓你快速入門,增加學習的興趣。但如果沒有後天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想必也成不了大氣候。我們所謂的一萬小時理論,講的是努力更重要。

如果沒有天賦,光靠努力,可能也有問題。書法是需要有悟性的,在正確的方法下堅持堅持再堅持,才能上升到一個高度和水平。

所以說兩者缺一不可。



度道書法

有天賦的人學任何技藝都比平常人進步快,這一點勿庸置疑.但是,天賦是一方面,肯下苦功是另一方而.有天賦而不肯用功,終究不會有大成.老話說“勤能補拙”,即是指天賦平常人的肯下苦功,可以彌補天賦之不足.可惜的是,就大眾而言,無論有無天賦,肯用功的人也只佔極少數.比如書法,是一件很大眾的藝術,幾乎人人都能說上幾嘴,然而,真正能耐得寂寞,捨棄玩樂,花工夫苦練的又有幾人呢?為什麼頭條這麼多愛者,卻大部分推崇田楷和靈飛經、明清館閣體書法?顯見得是天賦不足,用功更不夠.所以,苦用功而無天賦,難有更高成就;有天賦而不肯下苦功,終歸於平庸.


廣廈53219385

書法,不同於唱歌。練寫字,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文字,書法字體常識,右手及手臂正常,靈活就可以了!沒什麼天賦之說。主要靠後天的練習,方法標準,多看看關於書法的書,字帖。練字多了,手腕,運筆就穩定了。運筆穩定後,練習什麼書法字體都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